《用冰取火》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
生1:我覺得他沒有跟別人一起陷于絕望,我抓住了“一籌莫展”這個詞,就是沒有一點兒辦法,可他
還在想辦法。
師:是呀,也就是剛才大家談過的他有一種不放棄的精神。
生2:我覺得他頭腦特別靈活,冰透鏡就像放大鏡,放大鏡能讓易燃的東西燃燒,他想到用冰做放大鏡。
師:太陽呢?
生:當做光了。
師:他靈活運用知識使光能轉化成了熱能,點燃了這團生命之火。
[點評:在充分理解了取火的重要性,取火的方法后,對于年輕探險隊員意志品質的理解水到渠成,也更為自然和深刻]
六、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師:回顧一下,從大家陷入絕望、一籌莫展的時刻,到成功后歡呼跳躍的激動。是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生:是火!
師:僅僅是這些嗎?(小組內交流)
生小結:是知識、智慧和不放棄的精神。(板書)
師:課前同學們產生的疑問都解決了嗎? 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放棄,要冷靜下來,想辦法。
生2: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戰勝困難。
[教學思考]
執教這節課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獲,使我對課改的新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思考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比較成功的地方:
1 整體設計本著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努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的閱讀體驗不可能是一致的,可能會出現各種突發的問題。在教學第二課時的過程中,我將這篇課文的重點需要理解的內容抽象出幾個要點,每個要點將如何處理也理清了步驟。
但是,在課堂上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硬牽著學生走,而是尊重學生的體驗,學生談到了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就按照學生的興趣點進入到那個要點。上課開始,在簡單回顧課文內容后,我設問:“這件事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目的在于先了解學情,以便根據學生對課文的了解程度,進行教學內容的適當微調。學生的關注點很自然地都集中到了年輕隊員的身上。因此,我將年輕隊員怎樣用冰取火提到前面處理,目的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充分利用學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來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再利用過渡語自然過渡到其他要點的理解,整個教學設計關注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了為學生服務的理念。這就需要教師對于教材的重難點、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心里非常清楚。關鍵在于如何順應學生不同的閱讀體驗,并把它引導到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這往往需要教師把每一個環節會出現的幾種情況都考慮周全,如何去引導成了關鍵。因此,我在課文的銜接之處動了不少腦筋,設想了多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并精心準備了過渡語,努力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也使課堂更有語文的味道。
2 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師生共同交流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在自讀感悟的環節中,學生分別畫出了能夠解決疑問的重點詞語,來理解取火的方法。因為學生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再安排組內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思維互相碰撞,以便從別人身上汲取靈感,互相補充。接著,在理解取火方法時,安排小組用自己組內喜歡的方式,可以抓詞語談理解,也可以畫圖來理解年輕探險隊員的做法。這樣做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指導學生合作的方法。采用畫圖法更能突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圖畫的過程,需要孩子們在交流的時候思維碰撞,暢所欲言,才能完成小組內共同的成果。這種合作是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學生有的可抓,有的可說,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該說是比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