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載體 打準契機 訓練寫作——《李時珍》教學案例
于是,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生1:他想:如果醫生按照錯誤的藥方給病人拿錯藥該怎么辦?
生2:是呀!他會想:如果病人按醫生開的錯誤的藥方吃藥,沒準不但看不好病,還有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還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
〔設計意圖:此處插寫,學生在總結出舊的藥物書有不全面、不詳細、不正確三方面的缺點后,順理成章地進行換位思考。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重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了。〕
環節三:理解教材,根據語境合理想像進行擴寫
李時珍重編《本草綱目》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對照課文插圖,展開想象。引導學生想象“山高路遠、嚴寒酷暑”的畫面,想象李時珍在深山野嶺采藥的情景,以“有一次……”為開頭編故事。
有的學生想象李時珍為了采藥不甚跌入山下,后來被一老農救了,從老農那里得到了一種民間治療跌打損傷的藥方;有的學生想象李時珍親自嘗野草中毒;還有的學生想象李時珍被野獸咬傷,后來得救并得到了解毒良方等等。
〔設計意圖:學生想象中的一個個精彩小故事讓同學們對李時珍“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的艱辛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抓住學生讀后的理解、資料的查找等,將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用寫話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環節四:駕馭教材,根據篇章結構感悟寫法
導言:這篇課文有很多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如用一些數字來告訴讀者《本草綱目》是一本偉大的藥物書,從而讓我們感受到了李時珍是多么的偉大!(數字說明法)這篇課文又是用兩件事來描寫一個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將兩件事聯系在一起的呢?仔細默讀課文,找找兩段的銜接處的句子,看看哪句話能承接上面的文章,又能引出下面的文章?(過渡句)
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那句話,雖然他們還不知道這是過渡句,但能感悟到這樣的句子能把兩件事連到一起的寫法了。
〔設計意圖:讀中探寫法,是讓孩子在想象、表達訓練的同時感悟文章的寫作方法。利用文本資源,教孩子寫作要有章有法。〕
三、案例反思
讀寫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種形式的反復訓練中提高的。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造讀、說、寫的機會。隨堂設計機動靈活的小練筆,抓住課文中的疏可走馬處設計讀寫結合的訓練,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對學生理解文本的考察和延伸。將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想象縱橫馳騁,能動表達。
正如《李時珍》這篇與眾不同的以事寫人的文章,它沒有具體的事例,那么,我就引導學生把只言片語的事例寫具體。課上,我鼓勵學生結合資料放膽去寫,盡情發揮,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寫下來,從而加深對課文理解。同時,探究文章中過渡句這一寫作方法,讓孩子學習寫作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