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教學案例及反思
師:你們真聰明,現在同學們都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那么你了解水的浮力嗎?。
生:不了解。
師:下面老師做一個實驗,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水的浮力。
師利用一杯水和一個吊著棉線的小木頭做實驗演示,讓學生了解水的浮力。
(用做實驗的方法演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解水的浮力。)
六、拓展延伸
師:一個學生在打乒乓球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進了一個小洞里,他想把球撿起來,可是洞口太小了,手伸不進去,他應該怎么辦才好呢?請你想一個辦法幫幫他。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以達到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
撈鐵牛的原因
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撈鐵牛的過程
八、作業練習
反思
1.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
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而不要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這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撈鐵牛》時,就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首先讓學生在熟讀進而記住主要情節的基礎上,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然后幫助學生總結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這幾個環節是在落實“初步學習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這一目標,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著通過覆蓋式投影片按順序分步演示這四項準備工作,并體會這四項準備工作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進而總結出:寫文章應做到“言之有序”。這幾個環節是在落實“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這一教學目標。
2.落實目標過程中注重讀的訓練。
語文課應該以讀為本,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這節課為了扎扎實實地落實教學目標,注重了學生讀的訓練。在讀的形式上,有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在讀的時機上,有初步感知內容時的“初讀”,有理解分析時的“細讀”,有體會領悟時的“品讀”。例如在教學第三段時,先通過指名讀來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中三個自然段所寫內容的不同。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中語言的條理性,反復地讀,反復地體會,便落實了“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這一目標。接著再讓學生通過“讀”來概括這一段的段意……總之,教學中始終通過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來落實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目標的達成,在教學設計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讓他們自讀,自悟,自得。教學一開始,就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質疑,讓學生們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去深讀課文。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造自立學習的機會,如在第二段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多讀,通過自己的語言實踐來理解內容,進而達成目標。在教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