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鳥》教學設計
4、現在誰來說說在這只小鳥身上發生了什么事?(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每天在樹枝上歌唱,孩子們非常喜歡它,就用彈弓打傷了小鳥,兩只老鳥接住小鳥把它帶回了巢中。從此孩子們再也沒有聽到小鳥的歌聲。)
三、品讀感悟
1、此時刻,我想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受,請看大屏幕。[出示:原來的小鳥是一只( )的小鳥,后來,小鳥成了一只( )的小鳥。]
2、請不要急于發表意見,讓我們走進小鳥的世界,用心去體會吧,不動筆墨不讀書,請你畫出有關句子,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
3、小組交流。
同學們都在書上留下了思考的痕跡,在小組里與其他同學討論一下吧。
4、全班交流。
我們先來填第一個空。(師板書:快樂、幼小、可愛、幸福)
抓住第一自然段體會,“小鳥每天在巢里啁啾著,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它們都覺得非常快樂。”
“啁啾”是什么意思?小鳥們,快樂地啁啾吧。學生模仿小鳥鳴叫。
教師隨機走到學生跟前問:快樂的小鳥,你和爸爸、媽媽在說什么呢?學生發揮想象,結合自身實際會說:我還小,不能飛,爸爸媽媽在給我講外面的世界呢,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爸爸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快快長大吧,等你長大了,我們帶你飛遍全世界。媽媽撫摸著我的羽毛說:我的寶貝越來越漂亮了。我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們……
師小結:其樂融融的一家三口,多么溫馨的畫面呀,小鳥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它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鳥兒們,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快樂吧。學生面帶微笑朗讀第一自然段。
抓住第二自然段體會,從“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一片好景致”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從“探出、抖刷抖刷、飛到、滿含著清脆和柔美、含笑傾聽”體會鳥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它快樂的心情;
哪只小鳥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讓大家分享自己的快樂呢?指名上臺表演朗讀第二自然段,老師和其他同學現在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棵樹或一朵花,讓我們含笑傾聽她美妙動聽的歌聲吧。
抓住朗讀者的語氣、表情、動作,以及傾聽者的表情、動作給以及時評價。
教師總結: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清脆的歌聲,多么和諧的畫面啊,我也不由得羨慕這只快樂的小鳥了。同學們讓我們都做一只快樂的小鳥吧。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關于第一個空,誰還有不同感受?
這是一只幼小的鳥。“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遠飛,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理解“豐滿”的意思。
如果學生談到這只小鳥天天出來歌唱,小孩子們也天天來聽它的歌聲,小鳥很幸福,有很多孩子都喜歡它的歌聲。教師要給予鼓勵,讓學生明白能夠被別人欣賞、喜愛,的確是一種幸福。
4、后來小鳥變成了一只( )的小鳥
小鳥一直這樣快樂嗎?后來它變成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鳥呢?(板書:可憐)
“它正要發聲,忽然啪的一聲……跌了下去。”那些小朋友用彈子打它,小鳥傷勢很重。
老師看得出你很氣憤,你把這讓人氣憤的一段再來讀讀。
從“它的血從樹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來”看出小鳥生命垂危,很可憐。老師聽出你很心痛,請你把這段讓人心痛的話再讀一讀。
多么悲慘的畫面啊,老師心里的血也在一滴一滴往下掉。相信同學們也一定非常難過。我們用朗讀來表達我們對小鳥的同情,好嗎?生齊讀這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