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元日》教學設計及反思
師問:誰能說說最后這句的意思?(每年總是拿新門神換掉舊門神。也可以說:每年春節總要拿新春聯換掉舊春聯。)人們的這個舉動有什么含意嗎?(除舊布新,表達祝福)
3.引導學生欣賞幾幅春聯
現在的春聯當然沒有什么壓邪驅鬼的功能,但的確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愿望和祝福的,我們來欣賞幾幅,看看它們分別適合貼在什么地方。出示:
六畜興旺千家同樂,五谷豐登萬象更新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辛勤培育桃李滿天下,忠誠執教春光遍校園
勤奮學習爭三好,刻苦鉆研登高峰
引導學生討論后小結:這一幅幅春聯表達了人們不同的祝福和各種美好的愿望。(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感受幾幅春聯的意蘊,感悟民俗文化的美妙。同時也是為朗讀指導奠定情感氛圍的基礎。)貼春聯、喝屠蘇酒和放爆竹都是過元日,也就是過春節時表達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很有代表性。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體會出春節時歡樂祥和的氣氛。先指名讀,再齊讀。
4.了解王安石寫這首詩時的背景,體會詩人更深層次的感情
師引導:其實王安石寫這首詩不僅僅是描寫新年新氣象,他還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詩人。20歲以前,隨父南北各地游歷,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許多有益于國家發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歲時被任命為宰相,他積極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对铡愤@首詩正是擔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時寫的。
師:此時,他寫這首詩還有什么別的用意嗎?(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象春風浩蕩,勢必除舊布新,迎來國家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氣象。)(盡管看了王安石簡介,知道了這首詩是在他任宰相不久后所寫的,也難以體會到這層意思。這是小學四年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決定的。)師小結:這是一位胸懷遠大的宰相對他的國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讓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詩。
四、作業
搜集關于過年(春節)的習俗,在學校舉辦一個春節習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