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少年王勃》,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王勃,和他進行零距離的接觸。 (齊讀課題)
師:這篇文章中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詞語,誰愿意上來寫寫?(兩名學生)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千古傳誦)
生:評價(從正確和美觀的角度)
師:看到這幾個成語,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誰能用上這幾個詞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一說。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王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才氣)。
師:課文中都督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夸獎王勃的?生:奇才
(板書:奇才)
師:才就是有才氣,有才華,那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個“奇”字的呢?你覺得這里的其是什么意思?
生:罕見的。
生:特殊的。
生:非常的。
師:正是因為少年王勃很有才氣,才被邀請來參加宴會,那么課文中的那幾自然段我們可以具體的感受到王勃是個奇才呢?
生:2、3、4小節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輕聲的讀2、3、4小節,看看那些詞語可以看出王勃是個奇才?
生:交流。師手指著板書(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師: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王勃寫文章時寫得快?
生: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師:什么叫做文思如泉?你是怎樣理解的?筆走如飛呢?
師:王勃為什么能在寫文章的時候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呢?是他以前就到過滕王閣嗎?
生:不是。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課文開頭說滕王閣剛剛整修一新,王勃只是路過南昌,他本來打算是去看望父親的。
師:那他的文思是從哪里來的呢?
生:課文中說,當其他人在那兒你看我,我看你的時候,王勃卻站在窗前“凝望”
師: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目不轉睛的看。
師:王勃問什么會目不轉睛地看?
生:被美景迷住了。
師:誰來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讀一讀?(2--3名)
師:王勃站在窗前僅僅就是為了欣賞江上的美景嗎?
生:不是,是在打腹稿。
師:如果只看不想會怎么樣?
生:他就不可能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師: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這里的“成竹”在文中又指的是什么?
師:正是因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該怎么樣寫,所以他提筆的時候才會
生: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師:王勃寫文章的時候速度特別快,那他寫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
生:好。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都督讀了他的文章,忍不住拍案叫絕。
師: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
生:拍著桌子叫好!
師:那你們也拍著桌子把都督夸獎王勃的話讀一讀!
師: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寫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讓都督拍案叫絕?
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出示句子)
(指名讀2--3名)
師:這兩句話是滕王閣序中最出名的兩句,至今人們還在傳誦著。它所展現的美景就是剛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
(出示遠處一只野鴨·······)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再來細細體會一下這迷人的景色!
生:齊讀
師:如此美麗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滿了創作的熱情,當即就用這兩句話把它描述下來了。
(再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齊讀。
師:同學們,王勃寫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絕,我們平時寫的文章能讓人拍案叫絕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