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李廣射虎(第二課時)
一、教材解讀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它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學生實態分析
⒈三下的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和閱讀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語言文字的積累,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積淀,同時他們也具備一定的欣賞美、辨別美的能力,他們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語文學習,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比較濃厚。
⒉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學生比較感興趣,我想男孩子應該更加喜歡這篇課文,也許是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文中的李廣將軍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在學生心中樹立了光輝的形象。
三、優質教育資源光盤的使用說明
現場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本案例中,教者對優質教育資源光盤采用了靈活的取舍,有時只截取畫面,有時則“借題發揮”,有時拓展補充,有時又化為己用,體現了幾種常見的光盤使用方式。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圍繞詩句,精讀課文,體會李廣的神勇無比;理解文中的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中體會;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對飛將軍李廣的敬佩之情。
五、實施過程
⒈教學結構:
(一)、從詩入手,直奔重點
(二)、用光盤教,學第三段
(三)、學以致用,教第四段
(四)、整合全詩,拓展補充
⒉有效使用優質教育資源光盤完整教學塊面的全程描述
(一)、從詩入手,直奔重點:
dvd光盤出示《塞下曲》一詩,指名讀、齊讀。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詩中的“將軍”指的是飛將軍李廣,并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詩中還有哪些詞你們不明白?找出來。
出示dvd中的詞語,齊讀:“草驚風”、“引弓”、“平明”、“白羽”。
師:自由讀三、四自然段,看看意思是否可以明白一點兒了。
生自由讀后師請學生坐正,跟著屏幕上的孫老師來細細地學學課文。
(品評:課堂伊始,作為聽者的我就感到,這不是一節單純的“教光盤”的操作型課例。教者對光盤內容的熟練程度和駕馭能力令人佩服。在這個環節中,教者對光盤內容已經進行了取舍,單單選用了兩個文字屏幕內容,其它一律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直奔重點段,較之光盤原先內容而言,思路更清晰,目標更明確。)
(二)、用光盤教,學第三段
(注:以下用dvd表示光盤中老師的話,用“師”表示執教老師的話)
dvd:我們先來看看李廣在什么情況下射虎的?(出示1、2兩句,師范讀)你也讀讀,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