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教學設計
2、教師評價:看來同學們都會讀這首詩了。李廣是什么樣的人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讀讀課文的第二節,看你能用一句話把李廣介紹好嗎?
學生可能說“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師:“還有人補充嗎?”
把他的美稱也要說進去——“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飛將軍’”。
他當時的責任是? “鎮守北方邊境”
再連起來說完整
“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飛將軍’”。
他曾經鎮守過北方邊境。”
教師評價:真聰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來介紹!
3、我們連起來把第三段讀讀
(1)有一個詞語讀得非常好,出示:“神勇無比”我們再來讀一讀。
(2)理解詞語“神勇無比”
(初讀詩歌,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古詩,教師檢查,
2、用一句話來介紹李廣?(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留下整體的感知,為今后瀏覽式閱讀的習慣和學會概括的能力的養成打基礎。)
三、讀懂詩句
1、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這首《塞下曲》就寫到李廣神勇無比的一件事,請同學們再來讀讀,看你都能讀懂嗎?
(學生讀詩)
2、師生交流能不能讀懂。
師:二十字的一首小詩確實沒有什么難懂的。不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說:學習貴在有疑問,有小的疑問就會取得小的進步,有大的疑問就會有大的進步。我想只要大家潛下心去讀這首小詩,不見得就都能讀懂,有疑問在學習可是非常寶貴的呀!
有沒有什么不懂的詞和句?
(學生再次讀詩)
3、質疑
(教師相機打上問號)
學生可能會問的“林暗”說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兒?
“平明” “白羽”
學生交流,解決部分問題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信息的單向傳遞,那么“談話”也不過是信息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信息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后,組織討論的藝術,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為通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交流詩句哪些詞語你不明白,哪些詞語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