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長城和運河》教學設計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三年 設計人:柳彬
章節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長城和運河》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長城和運河》是一篇充滿強烈感情色彩的詩歌。作者通過對長城和運河的具體描寫,頌揚長城和運河的雄偉壯麗,熱情地謳歌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是一篇“形神兼備”的美文。 學習者分析1.對于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這兩大世界奇跡,學生雖然有所耳聞,但近距離的接觸、了解并不多。
2.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由對這兩大奇跡的了解提升到對祖先的贊嘆、對民族的愛,對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是有一定難度的。這也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的空間。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圖片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件的展示和詩歌語言文字的學習,感受長城的壯麗與運河的秀美之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課件以及搜集長城、運河和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激發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1、重點:如何貼近學生的形象思維,感受長城與運河的“形”美?
2、解決措施:在廣袤無垠的中國土地上,從東到西綿延萬里的長城和從北至南縱貫千里的運河要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的印記,惟有抓住三年級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影象資料的播放給學生帶來視覺的震撼,然后逐步走近這兩大人間奇跡,感受長城與運河的“形”美和簡潔凝練的詩歌的“形”美。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1、難點:如何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領會長城與運河的“神”美?
2、解決措施:通過課件內容的再現和感染,通過語言文字學習的逐步深入,引領學生去追溯歷史,了解歷史,撫今追昔,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升騰起與詩歌作者相呼應的愛國熱情。這一“神”美的育人價值在課堂上既是外顯的,也是內隱的,它滲透在教師的課件設計中,滲透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在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