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設計
(4)練說經歷,比較感悟。你釣過魚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你的收獲大嗎?(練習說話)
6、總結:小湯姆比你幸運多了,技術也高超多了,他可是釣到了一條(出示句子:“哇!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再讀。)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呀!
【設計意圖:這一小節的教學中,通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尤其是一連串的動詞,了解了釣魚的過程,從正面感受到湯姆釣魚技術的嫻熟。另外,通過爸爸會怎么贊賞的想像及自己的生活進行勾連等閱讀方法,從側面加深感受湯姆嫻熟的釣魚技術,內心也不由對湯姆油然產生了一種贊賞。為第一部分欣喜、輕松的文章基調畫上了圓滿的記號。】
預設b、哎,“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對話不情愿篇
1、體驗不情愿,生發問號。
(1)可驚喜被打斷了,怎么回事?
交流,相機出示句子,齊讀:“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是呀,聽,一個低沉的聲音傳了過來,再讀句子。
(2)小湯姆愿放這條魚嗎?(板書:不情愿)是的,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嗎?所以,小湯姆很不情愿地嚷起來。誰來學學小湯姆嚷一嚷:“為什么?”
【設計意圖:找準文本解讀的切入點,進行了一次有效的質疑——“為什么爸爸要求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個問題也就成為了貫穿全文教學的核心話題。一是,它緊貼文本的核心內容,二是它開口小而內涵深,似乎一下子就能看見光亮,但要真正看清它,又是曲徑通幽的,提供了學生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2、體會遵守規則的必要,解決問號。
(1)是呀,為什么爸爸要求湯姆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父子倆的對話,來找找原因吧。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因為 ,所以,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2)討論、交流。
預設a出示:因為現在是晚上10點——離允許釣鱸魚的季節還有兩個小時,所以,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①你知道當地規定的釣鱸魚要在什么時候嗎?(晚上12點以后)。
②補充介紹:許多國家為了保護魚類的生息繁衍,在某一段時間內是禁捕的。我們無錫的太湖也是有禁捕期的。如果我們無節制的去捕魚,那魚就會怎樣呢?
③這個規定太有必要了。可是光有規定就行了嗎?還必須怎樣?(我們去遵守規定)
④是的,現在才晚上10點,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有2個多小時,時間未到,所以,孩子——(指讀課題: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必須”加點)。
看,父親是一個多么遵守規定的人呀。(板書:遵守規定)
⑤可是,小湯姆反駁了父親的話,他認為----(出示:“湯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沒有漁舟,也沒有釣客。湯姆說:“放心吧,爸爸,沒有人看見我們,也沒有人知道我們在這個時候釣到了鱸魚。”指名讀)
是的,這時候沒有人看見,可以把魚帶走嗎?
預設b 出示:因為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定,所以,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①對于父親的話你是怎么想的?
②對,有人看見,要遵守;沒人看見,更要遵守,這就叫自覺。(板書:自覺)
③所以,孩子——(指讀課題: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