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教案
第一課時
總體來說練習二還是比較簡單的,難度出現在完成第二題“讀一讀,再說出幾個類似的詞語”時,同學們馬上把這兩類歸為“ab”和“abb”。這時一個同學說,那“綠色”行嗎?它不也是“ab”的形式嗎?我讓大家自己比較“綠色”“湛藍”“墨黑”,于是學生們發現,不是兩個字不同就行了。這里表示顏色的字在后面,前面這個字是用來具體說明和形容這個顏色的。如:火紅、雪白等。但是在學用字詞句中,為了讓學生能比較系統的記憶,我是這樣做的:按表示“綠”的色彩詞語按兩種形式歸類。如: 火紅、血紅、紫紅、粉紅、大紅、玫紅......又如:紅艷艷、紅通通、紅潤潤......其他色彩以此類推,并簡單說說哪些事物可以用此色彩。
第二課時課后反思:
今天的八個成語,同學們讀來瑯瑯上口,前一天我讓他們回去做好了預習工作,課上我讓他們進行了交流,同學們的發言很踴躍,但我發現他們都是照本宣讀,于是,我讓大家把搜集到的資料收起來,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的意思,有些同學就成了啞巴了。對于其中的“有口難言、有始有終、有志竟成”的意思,大家還是理解了,對于“有恃無恐”的理解還是有點困難,這樣的成語就要先讓他們理解其中的字詞,從而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
至于《清明》這首詩大部分同學已經會背了,主要是讓他們體會這首詩的意境,詩人的所見所感,已經躍然紙上了,我讓同學們回憶以往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課前分析:
比較學習,聯系生活,體會用詞的妙處。
教學第一部分(學用字詞句)
1.自讀短文,用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2.交流找出的詞語。
3.指名朗讀,邊讀邊想象天空的美麗。
4.去掉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朗讀,體會其作用。
5.指導朗讀例文。
6.回憶我們生活或學習中積累的表示顏色的詞語。
7.用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說一句話。
8.自讀教材所給的那段話,填空。
9.討論交流:為什么填這些顏色的詞合適?
10.指導學生朗讀。
11.齊讀。
口語交際——關于春游的建議
重點討論三個問題:如果組織春游你想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動?春游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對說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說得有問題的同學給予糾正與指導。
課前思考:
“處處留心”
這項訓練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例文,初步感知表示顏色的詞語能為短文的準確表達增添色彩,并要求再寫幾個類似的詞語,以激活學生以往的生活及學習的積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閱讀感悟:①自讀短文,感知短文所描述的美麗景色。②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借助這些詞語邊讀邊想象天空的美麗。③去掉表示色彩的詞語,比較朗讀,體味這些詞語使短文表達得更優美。④帶著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讀短文,深入體悟文章中表示顏色的詞語使用得精當。
課后反思:
今天講授了練習2的第一部分,我先請幾個同學讀了短文,三四個同學下來,讀得也越來越通順,越來越有感情了,我讓同學們找找短文中幾個表示顏色的詞語,并讓他們說說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再讓他們說出幾個類似的詞語,他們都聯系上學期我們學過的《北大荒的秋天》里的表示顏色的詞語。接著我讓他們給書上的一段話填上表示色彩的詞,我請了三個同學填,讓其他同學比較誰填得好,為什么,這個是描寫春天的,我靈機一動,讓大家再試著仿照這段話寫寫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主要是用上表示顏色的詞語,并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也很好,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站起來發言的同學也是春夏秋冬,各具特色,雖然詞匯量還不是很豐富,但起碼也在積極思考著,我想,這個過程對于他們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