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 教案
另一個重點是,孫小圣做錯事情后怎么辦?引導學生思考做錯事情后的彌補方法。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為了形成知識串,還可以和第二幅圖“亡羊補牢”相結合起來講。
第三幅圖,回家的路上,我著重指導一些簡單的有教育方法和意義的訓話。要使講話受到實效,還要注重講話的方式方法。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講話的形式和方式。最后,要指導學生觀察一下太陽公公和天上的小鳥,小鳥一共出現兩次,第一次在第一幅圖,可以做些文章。
課后反思:
在習作1教學時我注意: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直觀教學,有利于學生的想象思維、說話能力。我每次指導學生的看圖作文,都先出示掛圖,接住,教給學生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的習慣。如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觀察;先中間后四周;從主要到次要等順序觀察。再整體了解圖意,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順序提問;如圖畫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幾個人?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指導有條理地回答,并啟發學生從人物中想象圖中人物的思想、活動和當時發生的事情,還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學生從認真觀察中得出結論的能力。
2、啟發學生邊看邊想,培養想象力。教學上,為了讓全體學生都動腦筋,都能得到思維的訓練,我根據圖畫的內容設計思考性的問題,并把好的問題用設影機或小黑板出示,讓學生一過看圖, 《脫棉衣》的看圖作文,我首先根據圖意設計以下問題:
(1)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你是怎樣知道的?
(2)根據圖意聯想,兩個小朋友在趕什么
(3)小朋友拿著什么?正在干什么?他們還在想什么?說什么?然后再引導學生把這些問題連起來思考構思成一段話。
3、充分引導,加強說的能力。在學生看清楚圖意,回答有關問題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把了解到的內容清楚,并準確地,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在教學中先激發學生說的興趣,我運用“看誰說得好。”等帶有鼓勵性質的話激發學生說話。具體分三個步驟進行訓練,一是讓基礎好的學生分別上臺說說,說時要根據老師提示的問題邊看圖、邊思考、邊回答,教師在旁啟發,學生說完圖意是與否、好與差,老師給予肯定、糾正或補充。二是讓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互說互聽,這時老師要注意巡回了解,并參加到中下生這里去活動,以便具體指導。三是指引讓優生把整幅圖的具體內容有條理地說出來。這個環節是重點環節,老師還須向學生提示,圖畫講的是什么時候的一件事?這件事的起因怎樣?經過怎樣?結果怎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講得更完整,更有條理,這樣的效果我覺得更佳。
4、教師下水文引路,提高寫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不會寫作文。” 特別是中年級,詞句貧乏,要他們看優秀作文有些會不例解,選別人的佳詞佳句可能不會運用。我覺得中低年級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現、指導正確使用合適的詞句,這樣,收的效果會更好。能使學生可以從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可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學生。
通過以上看、 想、說、寫,這四環節的指導,至使大部分學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能看圖有條理地說寫一段通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