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實錄
【教材解讀】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選取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為描寫對象,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用細膩生動的筆法,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豐收在望的北大荒秋景圖。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之難點。
【設計理念】
1、探究式閱讀教學理念。以“疑”為主線,讓學生的閱讀活動從“生疑”開始,讓學生的“釋疑”過程在閱讀中進行,讓學生的閱讀行為在文本中延伸。
2、對話式閱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情感目標: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感受語言美,培養欣賞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與課題對話,激趣入文。
1、(教師出示:荒)
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荒涼、荒蕪、荒無人煙 、荒草
2、(教師板書:北大荒)
這是一個地名。看到這個地名,你猜想它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師生交流:荒蕪的地方......)
3、圖片展示,補充文題:北大荒,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廣大地區。建國前,這兒一片荒蕪;建國后,人們在這兒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墾區。多年來,人們在這些墾區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現在,這兒已經是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盛產基地。因此,人們親熱地稱她為“北大倉”。今天,我們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樣呢?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出示生字新詞,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
2、北大荒的秋天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課文中作者是怎么評價的?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齊讀。
3、北大荒的秋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知道的?在這里,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葉之秋。齊讀第一段。
4、在作者心中,北大荒的秋天非常美麗,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詞語。
5、同桌交流總結: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四、精讀課文
過渡:你最喜歡哪里的美,就請大聲地朗讀吧。然后再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喜歡。
讀后交流。依回答課件出示相應語句。
天空
1、還有誰喜歡北大荒的天空?
指名讀。(出示圖片)瞧,這就是那美麗的天空。看到北大荒的天空,你最先想到那個詞語?什么叫一碧如洗? 天空像洗過的一樣干凈。干凈,怎么理解?北大荒的天空沒有云嗎? 什么時候有云?出示關聯詞語:只有……才……“縷”能換成“朵”嗎?講解“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