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
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蘇格蘭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和吞并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模的沖突,并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勇敢的心”指的并不是威廉姆·華萊士!而是后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羅勃特·布魯斯,是蘇格蘭國內最強大,最富有的家族布魯斯家族的長子。他從小接收良好的教育,通曉多國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蓋爾語等;他武藝高強,是當時歐洲使用戰斧的第一高手。據說他作戰時十分勇敢,經常單槍匹馬與敵決斗,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沖到陣前一斧便劈死了迎面而來的敵將)。
蘇格蘭國王巴里奧爾投降英國后,與蘇格蘭其他貴族一樣,羅勃特不甘于接受異族的統治,帶領他屬下的騎士和農民們起來反抗。當時威廉姆·華萊士與安德魯·穆里主要在蘇格蘭中部作戰,羅勃特則在蘇格蘭西南部牽制英軍。斯忒林大捷后,羅勃特主持了對威廉姆·華萊士授勛的儀式。
1298年,法爾科克戰役后,起義軍戰敗,威廉姆失蹤。羅勃特·布魯斯與他的堂兄,瑞得家族的康米共同擔任“護國大將軍”。然而,布魯斯與康米之間關系并不是很好,甚至可說是矛盾重重。1300年,布魯斯辭去此職,原因不明。 1302年,布魯斯忽然放棄抵抗,向英王愛德華一世稱臣。史學家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想保留自己的權力,土地和財富——正如同電影中他父親教他的那樣;另一種認為他是詐降以獲得喘息的機會,等待時機成熟再東山再起。也許后一種可能性較大些,因為后來他的確又重新加入了反抗軍的行列。
1298年,法爾科克戰役后,起義軍戰敗,威廉姆失蹤。羅勃特·布魯斯與他的堂兄,瑞得家族的康米共同擔任“護國大將軍”。然而,布魯斯與康米之間關系并不是很好,甚至可說是矛盾重重。1300年,布魯斯辭去此職,原因不明。 1302年,布魯斯忽然放棄抵抗,向英王愛德華一世稱臣。史學家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想保留自己的權力,土地和財富——正如同電影中他父親教他的那樣;另一種認為他是詐降以獲得喘息的機會,等待時機成熟再東山再起。也許后一種可能性較大些,因為后來他的確又重新加入了反抗軍的行列。
布魯斯恨極康米,但他裝作什么都不知道,派人邀請康米來德姆伏里斯的格林福萊爾教堂面談。康米雖心懷鬼胎,但還是如約前來。見面之后,康米知道陰謀敗露,與布魯斯的人展開激烈搏斗,結果康米的叔父被布魯斯的內兄殺死,康米則被布魯斯生擒。最后,布魯斯在祭壇上將康米的人頭割下,寄給了英王愛德華一世。康米死后,蘇格蘭貴族紛紛歸附布魯斯。1306年5月25日,布魯斯在斯高被推選為蘇格蘭國王。英王被徹底激怒了,他囚禁了威沙特主教和蘭伯頓主教,并在美斯文大敗新國王羅勃特·布魯斯。布魯斯單槍匹馬逃往羅德島,一路上幾次逃過追兵,但他的妻子,女兒,姐妹全部被俘,弟弟尼基爾被殺頭。
1307年,布魯斯從羅德島歸來,重建部隊,準備繼續戰斗。這時,他的另兩位兄弟托馬斯和亞歷山大也已被處決。1307年五月,愛德華一世病死,新王愛德華二世懦弱無能,布魯斯乘機發動攻勢,從英國人手中奪回不少土地,但英國人口眾多,國力強盛,盡管國王無能,但也并不容易被完全擊敗。雙方的戰爭持續了許多年,從愛德華二世打到愛德華三世。最后在羅馬教庭的協調下,1328年三月,蘇格蘭和英國終于簽訂了愛丁堡協議,愛德華三世正式承認羅勃特·布魯斯的國王身份,并將所有英國軍隊撤出蘇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