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
布魯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君主,開明而且公正,享有極高的威望。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飽受戰火摧殘的蘇格蘭南部重建和修復了許多著名的修道院。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布魯斯患上了皮膚病,有可能是麻瘋病。布魯斯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在祭壇上殺死康米的懲罰,他自知命不久矣,要求死后將他的心臟帶到圣城耶路撒冷。因此,當1329年布魯斯病逝后,他的身體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蘇格蘭歷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裝在一個小箱子里,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勛爵保管。道格拉斯帶著這小箱子參加了后來的十字軍東征,戰敗身亡,“布魯斯之心”被送回蘇格蘭,葬在布魯斯心愛的美羅斯修道院。如同威廉姆·華萊士,人民同樣愛戴和懷念羅勃特·布魯斯,因為他經歷和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失敗,最終領導蘇格蘭人民贏得了他們的,自由。
二、教材見解:
“有志者事竟成!”凡成大事者,總不能一蹴而就,而會遇到各種困難,遭受多次的失敗。失敗而不氣餒,不喪失信心,鼓起勇氣繼續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蘇格蘭王子布魯斯為什么在七次失敗后,第八次終于勝利了,這是因為她曾經喪失過信心,后來又恢復了信心,信心使他鼓起勇氣,信心使他增強了斗志,信心成為他審理的保證。全文正是圍繞著“信心”展開的。
信心,因屢敗屢戰幾乎失去。
布魯斯王子雖然從事的是“抗擊外國侵略軍”的正義事業,卻“一連打了七次仗”“都失敗了”,而且自己也“受了傷”,當時的局面是很糟糕的,布魯斯的情緒非常低落,“不斷地唉聲嘆氣”,“幾乎失去了信心”,他將要放棄抗擊外國侵略的戰爭了。
信心,從蜘蛛結網中重新找回。
蜘蛛結網,斷了再結,本來是很平常的事,平時也沒有人會注意到。但是在遭到失敗,灰心喪氣的布魯斯眼里,也許是“同病相憐”,而顯得不平常起來。于是,他竟然有興趣幫結網的蜘蛛數起數來,恰好,蜘蛛也經過七次失敗,在第八次成功了。蜘蛛尚能如此,人難道還不如它嗎?于是,布魯斯王子“猛地跳起來,喊到:‘我也要干第八次!’”。
信心,鼓起斗志,催人奮進。
信心是一架發動機,使人增添勇氣,鼓起斗志。布魯斯從失敗的陰影終走出來,“四處奔走,招集打散的軍隊,動員人民起來抵抗”,終于“趕跑了外國侵略軍”。也許,布魯斯本來離勝利就只有一步之遙,但是遇到困難時,他差點就停了下來,最后一步可能最難邁,賣出去就達到了勝利的終點。
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遭受失敗事情后,不氣餒,不喪失信心,鼓起勇氣繼續努力,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三、課堂導入的設計:
1、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
我們在電視中經常看到有關戰爭的故事片,那激烈的戰斗,緊緊地吸引著我們。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有關戰爭的故事。古時候,歐洲的蘇格蘭遭到了別國的侵略。王子布魯斯帶領軍隊,英勇地抗擊外國侵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