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第二教時案例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
技能:學會“先總后分”結構的課文的學習方法。
能力:培養(yǎng)學生憑借課文語言、圖片等體會美、感受美的能力。
情意:體會作者熱愛拉薩的情感,抒發(fā)自己對拉薩的天空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拉薩天空的美。
對策:圖文結合,通過朗讀感受。
教學難點:學會“先總后分”的學習方法。
對策:先讓學生找概括性的詞語“湛藍”“透亮”,再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學習,通過三方面來體會拉薩天空的美。
教學過程:
一、闖關游戲,激趣導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我們要和智慧鳥一起去拉薩看看,你們想去嗎?(媒體顯示智慧鳥。)
2.智慧鳥喜歡聰明認真的小朋友,它為了來考考大家上節(jié)課學得是否扎實,準備了三道關,闖過了,就能去了,而且它還為大家準備了三份禮物呢!
3.闖關游戲:
(1)讀準詞語:湛藍 映襯 純凈 雄偉
透亮 對照 明潔 壯麗
(讀準詞語后,取得第一份禮物:中國地圖。)
(2)在詞語中找近義詞:蔚藍( ) 純潔( )
(找準后取得第二份禮物:飛機票。)
(3)選詞填空: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 )、( ),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填對后取得第三份禮物:照相機。)
4.恭喜大家闖關成功,就讓我們先打開地圖,找找拉薩在哪里吧。
(媒體顯示地圖,找到拉薩。)
5.我們就要坐飛機到拉薩了,請大家打起精神,準備起程嘍。
(媒體顯示從上海飛往拉薩。點擊拉薩,進入錄象欣賞。)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闖關游戲就是要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充滿著好奇與興趣,激發(fā)他們想學的欲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這樣“玩中學”的方式多方位地鞏固舊知,將學生帶入新的教學情景中,無疑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品讀課文,品味“藍”天。
(一)把握總體,學習第一自然段。
1.剛才我們一起去拉薩游覽了一番,拉薩的天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找哪些詞語最能概括描述拉薩的天空。
2.學生自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拉薩天空的藍。
3.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湛藍 透亮
4.讀讀句子,體會天空的藍,天空的美。
理解:比喻句“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把“天空”比作“藍寶石”。
6.指導學生朗讀,讀好“湛藍”“透亮”“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讓學生“游覽拉薩”后,直接從課文中找出能夠概括描述拉薩的天空的詞語,抓住“湛藍”“透亮”這兩個關鍵詞語,并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從整體上把握天空的特點。)
(二)細賞“藍”天,學習二至四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真藍啊,真美啊!老師剛才用智慧鳥送的照相機拍下了許多照片,我選了其中的三張請小朋友欣賞一下。請你們邊讀課二至四自然段,邊欣賞照片,想想每張照片分別展現(xiàn)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描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