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拉薩的天空》說課稿
一、說教材
《拉薩的天空》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課的一篇寫景的散文,本文文筆優美,用清新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拉薩天空“湛藍、透亮”的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九個生字,理解生詞的意思。了解拉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音樂、圖片的幫助下,初讀課文,感知美,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3、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以同桌議讀的形式交流感受;學生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匯,獲得言語美感
4、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描寫拉薩天空的句子。
2、把語言文字中蘊涵的情感表達出來。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我的認識,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初讀課文,感知美
(二)、品讀課文,體會美
(三)、誦讀課文,傳達美
(環節一)初讀課文,感知美
拉薩那美麗的天空,藍得這樣純凈、透亮,藍得那樣讓人神往。可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江南地區的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1、上課伊始先出示一幅中國地圖,西藏一塊在一閃一閃。老師過渡:在我國的最西部,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有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它就是人們心中的圣地——拉薩(板書:拉薩)拉薩之所以能成為老師乃至全世界億萬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勞在拉薩的天空。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拉薩,一起去感受拉薩的天空。(把課題板書完整)齊讀課題。2、讓學生欣賞一組拉薩的天空圖片。欣賞完了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句話來描述它給你的第一感受。3、交流后,老師說:“大家想跟拉薩的天空靠得更近嗎?那么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一起去神游拉薩,去領略它與眾不同的天空吧。4、老師播放優美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頓覺“拉薩的天空真藍、真美”5、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
未知和神秘吸引人們去探索事物, “拉薩”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好奇向往的對象,可如果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僅僅集中在分析課文怎樣寫出了拉薩天空的藍和美的層面上,那學生最豐富的審美體驗就很難在這堂語文課里立足。“拉薩天空的美”也就變成了一個空洞的概念!因此,在課前布置學生瀏覽、搜集有關西藏的資料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交流相關信息,他們會了解到拉薩位于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薩因日照時間長而成為日光城;他們會知道拉薩的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始建,是舉行佛事慶典的場所,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象征。這說明學生已經對拉薩已有了初步的整體認識,有了一定的儲備。
(環節二)品讀課文,體會美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我的教學過程的設計旨在引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語言,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呈現為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在品讀課文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放棄了逐句教學,每點必扣的方式,用一個問題引導全篇精讀:“你覺得拉薩的天空美嗎,美在哪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后小組交流,再集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