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每逢佳節倍思親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句。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讀,引導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景,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
3.引導學生讀讀,體會“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自己”是詩人自己的想象,看起來是在寫兄弟們思念處在異鄉的自己,實際上是寫自己思念家鄉兄弟的一片深情。
(三)指導朗讀背誦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
2.指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詩,吟誦時要注意停頓、節奏。這首詩重在抒情。要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讀出這種韻味來。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三、總結全文
1.總結談話。
2.朗讀背誦。
四、造句練習: 指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用“興高采烈”造句:
1.精讀課文時時先要結合語境理解詞義。
2.出示范句,“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3.學生朗讀范句知道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情境。
4.練習詞語搭配,如“興高采烈地劃船(做游戲、秋游)等。
5.在此基礎上拓展思路,使句子內容豐富起來。
6.學生口述句子,經過評議、修改,最后書面造句。
五、實踐活動
進一步體會第三課《古詩兩首》所描繪的深秋楓林美景以及楓橋環境的凄寒、幽靜,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旅途中孤獨、寂寞的心情,展開合理想象,試模仿本課編一個故事在班上或小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九月九日 憶 山東 兄弟
異鄉 重陽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課時(總第 110 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的說說詩句的意思。
3.默寫本課的生字詞和詩文,較好地完成本課的練習。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完整的敘述詩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較好地完成本課的練習。
教學準備: 教學投影片、小黑板上準備表示詩句意思的句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和詩文。
2.指名說說詩所表達的意思。
3.聽寫詞語和詩。
4.當場校對訂正。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你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