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實錄
(扣題導入。)
上課,師生問好。
師:引讀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3課,(生齊讀)。
師:這是一篇文包詩,再讀題,聽出他想強調什么?
生1:每逢/佳節/倍思親(沒感覺,但正確)
生2: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范讀課題,強調“倍思親”。跟讀。
(詩文對照)
師: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比如“佳節”“倍”分別是什么意思?不會,那怎么辦呢?
生:查字典
師:除了查字典,還可以讀課文,找意思。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生1:佳節,就是過節。
生2:佳節,節日。
生1:佳節,就是重陽節。
師:佳節就是重陽節,就是美好的節日,“佳”就是美好。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王維看著……”
生:齊讀。
師:倍就是……
生:更加
師:請再讀課題。有時我們可以通過看書直接找到句子的意思。
師: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出示古詩)
生:自由讀、互讀、指名讀
師:詩有詩的節奏,(注上節奏)再讀
師:糾正音、注意節奏。指名讀。
師:我們已經通過讀文的辦法,理解了其中一句。你能用這種方法去理解其他三句嗎?
生1:(詩文對照找到相應句子。)“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
師:少一人,少了誰?
生:少了王維。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就是……
師:王維在異鄉,異鄉是哪呢?(讀第一自然段,畫簡圖理解“山東”)
師:“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這就是……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所以……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是呀,別人全家團聚,而自己卻獨在異鄉,兄弟們便插茱萸,而獨少他一人,所以他“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想到這里,他思緒萬千,提起筆來寫下了這首詩:
生:齊讀。
師:范讀。
(體悟情感)
生:大家讀的很正確,也很流利,然后要真正把詩讀好,還應該走進詩人的內心。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師:有沒有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呢?說一說你的感受。
生1:我在這里讀書,爸爸媽媽在老家,他們回家三、四個星期了,我很想他們快點回來。
生2:我的爺爺不在我身邊,我很想他……
師:17歲的王維,比你們稍大一點兒,他離家已經兩年了,重陽那天,他看到……(引讀)而自己卻……
師:“又”到了,為什么用個“又”字。
生:因為他十五歲……
師:哦,離家兩年了,想家思親,想起以前的重陽節……(引讀)而現在呢(天各一方)
生:在“異鄉”為“異客”。
師:是啊,孤獨一人在他鄉,想著以前……看著眼前……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思念親人的感覺是很難受的。人雖然離家了,但割不掉的是濃濃的鄉情,舍不掉的是濃濃的親情,于是,當我們身在遠方,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傾訴我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