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及教學建議
正在漁簍里爭吵的蚌和鷸聽到了霍霍的磨刀聲,大吃一驚,鷸馬上對蚌說:“不好了,漁翁要殺咱們倆了!你得馬上想辦法。”蚌靈機一動,說:“我叼著你的嘴,在漁簍上打個大洞,咱們趁機飛出去!柄栠B說:“好!好!”
這時,漁翁聽見漁簍里有聲音,趕緊跑過來。此時蚌已經把漁簍打了個大洞,出來了,它馬上夾住了漁翁的腳,漁翁痛得哇哇大叫,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鷸趁機啄了漁翁的頭,立刻叼著蚌飛向了藍天。從此,鷸和蚌成了好朋友,再也沒吵過。
25爭論的故事
【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兄弟倆爭論的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受。說明做事應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貼誤時機,一事無成。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可惜這時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寫盛老師講故事。故事講的是兄弟兩看見大雁不去射,反而爭論如何吃大雁,還跑到村里去找人評理,哥哥說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認為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說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認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鮮美。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他們跑去找村里人評理。大家建議把大雁剖開,煮一半,烤一半,不就兩全其美了嗎?只可惜這時大雁早已飛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從“故事講完了”到結束)主要寫同學們交流感想。通過學生之口來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時機,不要因為沒有意義的爭論浪費時間。
全文主要是以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發展,以“講”代“敘”,增強了故事的緊湊性、可讀性。文章的說理方法也十分巧妙:一是在敘事中寓理,兄弟倆因“爭論”而錯過射大雁的時機;二是借學生之口說理,同學們緊扣故事中心內容,各抒己見,說出故事蘊含的道理,易使學生產生共鳴。
【學生學什么】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 能有條理地口述課文中的故事。
3、 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4、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們怎么教】
第一課時
課始5分鐘:1、閱讀同題故事《二貓爭功》(同步拓展閱讀p162)
2、欣賞《日有所誦》
一、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爭論)
你知道“爭論”是什么意思?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爭論的故事。板書課題:爭論的故事
3、 過渡: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誰和誰爭論?他們為什么事而 爭論呢?爭論的結果又怎樣呢?)
二、 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 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
(2) 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3)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2、 檢查自學效果
(1) 學生匯報自學生字情況,老師出示生字卡片相機指導讀準字音。
(2) 出示詞語:
烤鴨 評理 剖開 可惜 真笨 浪費關鍵 原諒 煙熏火燎
(3) 指名逐行讀、“開火車讀”、齊讀。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學生評議讀得是否正確。
4、 理解課文脈絡。思考:
課文哪幾自然段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哪幾自然段寫大家聽了故事后的感想?
5、 告訴學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師講的故事內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號,只在故事結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