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及教學建議
(3)交流: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三次進園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學問。
三、學習部分生字
1. 學習生字“奪、蛋、禁、靠”字,學生分析字形,并說說記憶的方法。
2. 指導學生描紅、仿影、臨摹。
作業(yè)設計:(一)、完成習字冊
(二)、反義詞百寶箱。
1、天剛蒙蒙亮,( )了一夜的大街又( )起來。
2、無論是( )的冬天,還是( )的夏天,我校排球隊員們都堅持艱苦的訓練。
3、我不喜歡( )的夏天,也不喜歡( )的冬天。
4、我本以為這件事很( ),誰知有這么( )。
5、經(jīng)過技術革新,工廠里的工人雖然( ),但產(chǎn)量卻( )了。
第二課時
課始5分鐘:1、默寫本課詞語。
2、選擇所默寫的詞語,說說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剪枝的學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一共幾次進桃園?各在什么季節(jié)?(“我”一共三次進桃園,分別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課文
1.師提問讓生思考:“我”三次進桃園,心情各有不同,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動的詞語,用橫線畫下來并把整個句子好好讀讀。
2.討論交流:
(1)第一次比較復雜,課文中哪些詞語表示“我”的心情?(板書: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2)第二次進桃園呢?(盼望)
(3)老師啟發(fā):如果我們也跟上面一致,該在“盼望”前邊加上一個什么詞?(板書:熱切盼望)
(4)我第三次進討園呢?(板書:又驚又喜)
三、細讀課文,品味重點詞句
1. 師生共同探究“滿懷好奇”。
(1)“我”進桃園為什么好奇呢?結(jié)合詞語理解“遠近聞名”
(2)還能從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
2.把這一段的意思說給大家聽聽。
3.共同探究“一臉疑惑”。
(1)“我”滿懷好奇地進入桃園,為什么轉(zhuǎn)眼間“一臉疑惑”了呢?誰來做一做“一臉疑惑”的樣子?請學生表演,幫助理解詞義。 (2)指導朗讀。誰來把“我”的一臉疑惑讀出來?試一試,讀出來。(齊讀)
4.探究討論“將信將疑”。
(1)對于“我”的一臉疑惑,著急發(fā)問: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給我講了剪枝的學問)
(2)出示王大伯的話,指導理解:從王大伯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樣的枝條?為什么剪掉它?
(3)體會“瘋長”的意思。思考:枝條瘋長了會有什么后果?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
(4)王大伯的話有幾層意思?一點一點來描述。
(5)再讀王大伯的話,體會我的“將信將疑”。
(6)練習朗讀王大伯的話,要讓我們聽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學問。
5.探究學習“熱切盼望、又驚又喜”。
(1)學生朗讀段落,并思考:第二次進桃園,我的懷疑還存在嗎?“我”看到了什么?
(2)小組朗讀,其余思考、想象:聽了朗讀,我 仿佛看到了什么?(聽朗讀,交流、評議)
(3)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春天的美麗。
(4)播放美妙的音樂,放松身心,閉上眼睛,思考:你們好象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