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導學案(教科版)
4、給下面兩組句子加標點符號,區(qū)別用法不同。
列寧問 那么您呢 您能走過去嗎
那么您呢 您能走過去嗎 列寧問
列寧說 不 我打算仍舊走那條小路
不 列寧說 我打算仍舊走那條小路
5、想一想這篇課文為什么不用“看日出”、“走小路”、“野游”為題,而是以“登山”呢?
二、拓展延伸
1、 有家長認為《登山》這篇課文會造成孩子的盲目模仿,因此不適合孩子學習,建議把它從小學語文中撤掉,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課后可以與同學們交流一下。(讓學生辯證的看問題。)
2、假如你是巴果茨基,你會怎樣介紹列寧登山的故事呢?試著簡要講述出來。
教學反思:學生體會了列寧兩次走小路的不同心情,明白了道理:時刻要鍛煉自己的意志。
快樂讀書屋二 半截蠟燭 總課時(15)
日 期:3.21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3、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前準備: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習流程:
一、課前預習::
1、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不惜代價: 小心翼翼:
完好無損: 若無其事:
2、通過讀課文我知道整篇課文是 的形式,本文的文體是
3、通過預習,我知道這個劇本是按( )的順序來寫的,主要講了( )。
4、輕聲讀讀劇本,我能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學習研討
1、我能在組內交流看法。
(1)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是( ),地點在( ),人物有( )。
(2)整篇課文以( )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 )、人物的( )、( )等
2、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1)當( )時,誰(怎么做)(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