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4、指導書寫生字詞語
(1)書空練習:
(2)指導難寫字:
“顫”“攀”“鯽”“辮”
(3)學生書寫生字詞
四、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與老爺爺互相鼓勵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找寫課文第二自然段。
學習過程:
一、鞏固生字新詞。
指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二、齊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課文敘述順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
三、分段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1、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假日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
2、第二自然段:
問題:我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理怎樣想的?這樣寫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讓學生找同伴一起讀,跟據問題,說說自己讀后的感想。
這段重點描寫天都峰的險,一是高,二是陡。一個“掛”字,準確、形象、巧妙地將陡體現出來。
3、分角色朗讀:“我”和爺爺的第一次對話(3-5自然段)。
“我”和爺爺的這次對活中,你讀到了什么?
對話中都用了“也”,看到對方年紀都有點不相信是來爬天都峰的。從雙方肯定的回答中,產生出了一種勇氣和動力,都下定決心要爬天都峰。
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啊?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向對方表示敬意,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讀課文第6、7自然段。
這段寫了誰?主要寫什么?
這段主要“我”爬山,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說明爬山的艱難。“終于”說明他們通過雙方的鼓舞,戰勝了爬山的艱難,最后爬上了天都峰。“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這些詞語說明了爬山的艱難。
5、閱讀第8-10自然段。
這是“我”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從老爺爺的話中我們讀到了什么?老爺爺能爬上天都峰,是來自于“我”要爬天都峰的鼓舞,“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爬天都峰對老人和小朋友來說都是艱難的,但他們都做到了,為什么呢?
我們從爸爸的話是可以理解到:一是他們個人奮斗和努力,二是他們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
汲取——吸取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明理。
從“爸爸”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結:在人與人的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板書設計:
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
爬峰之前 天都峰又高又陡
與老爺爺對話 充滿信心
3、爬天都峰 爬上了峰 奮力向上(一會兒……一會兒)
終于爬到峰頂
爬上峰后 相互道謝
爸爸贊揚 相互汲取力量戰勝困難
練習:
1、抄寫本課中的生字新詞。
2、抄寫課文第二自然段。
3、讀課文中的句子,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寫一句話。
4※、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字里行間卻變得輕松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