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
毫無保留:一點也不保留。
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五、寫字
1、讀一讀,說一說,怎樣記住這些字。
兼 仆 納 丘 毫 授 佩 聞 塵 悶 迎 等 止 境 品
2、寫一寫,并組一個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認讀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拜師前是個怎樣的人?
(遠近聞名,謙虛)
2、第二自然段,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讀讀課文中的句子,體會孔子拜師的經過。
(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孔子為了求學,不怕路途遙遠、生活艱苦、旅途疲勞,堅持走了幾個月,最后到達老師的住地——曲阜。體現孔子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2)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說明孔子對老師格外尊敬、有禮貌。
(3)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這說明老子在孔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體現了孔子真誠求學的心情。
(4)“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這句話體現了老子謙虛禮貌的品行。
(5)“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認為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聯系自己生活說說對這句話的體會。
3、第三自然段,孔子是怎樣學習的?老子是怎樣傳授的?
(6)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這體現了孔子學習態度認真,時時刻刻都在虛心求教。
(7)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毫無保留”、“傳授”。體現老子誨人不倦的品德。
4、第四自然段,人們是怎樣對待孔子和老子的?
佩服他們的學問,敬重他們和品行。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說說你對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孔子是一個虛心好學,有禮貌的人,老子是一個博學謙和、誨人不倦的人。
四、練習鞏固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2、讀讀課文后的孔子名言,并抄寫下來。
3、讀一讀課文后的資料袋,收集更多有關孔子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五、綜合性學習
通過查找、收集、閱讀,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18、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