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國去(北師大版教案5篇)
生:我聽爺爺說當時中國很貧窮、農村更貧窮,吃不好、穿不好。
師:你了解得真多。你也來談談。
生:中國剛剛成立,人民生活很窮,要提高生活水平。
師:太對了,你呢?
生:因為那時太窮了,所以需要有知識的人才為國家出力。
②學生質疑。
師:嗯,的確如此。老師也收集到幾張圖片,這是華羅庚在美國的生活環境。有洋房、有汽車。而咱們祖國當時的居住環境卻很差!土屋、茅屋。此時你心中產生了什么樣疑問?
生1:華羅庚為什么要等到中國解放才回國?他為什么不早點回來呢?
生2:因為中國內戰,社會動蕩不安,他怕回來被打死了就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生3:華羅庚這么怕死,都不能表現他愛國。
生4:這不是怕死,他辛辛苦苦在國外學了這么多年,學得一身本領想為國效力,如果一回來就被打死,就太浪費了。
師:是啊,新中國未成立時,即使是中國人到外國留學,也是不能隨便出入國界的。所以華羅庚要等到中國解放了才回自己的祖國。
生5:中國為什么會這么窮?美國卻這么富?
師:哪位同學能解決這個問題?(巡視了一周,只有一位學生想回答)好,你來說說。
生6:這是因為美國科技水平高,咱們中國一直在打戰,顧不得發展。
師:的確,這個問題牽涉太廣,不是只字片語能解決的,它涉及到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大問題,我們有時間再研究,好嗎?
生7:華羅庚為什么要回國,他留在美國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由疑問激發學習興趣,自主確定學習目標,更好地關注課堂上的動態生成。】
③自讀自悟。
師: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小聲讀讀第10——1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能說明華羅庚為什么要回祖國的語句。
生:13自然段。(師:板書“奉獻”)
師:自己再讀讀13段,然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由自主學習到合作學習要求明確,使學生從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師:誰先來談談自己的感想。
生1:我讀了這一段話,感受到華羅庚非常愛自己的祖國。(板書:愛國)
生2:在現實社會中,像華羅庚這樣的人已經少得可憐。
師:正因為少,才更能表現華羅庚的什么精神!(生:愛國),師:對啦。
生3:我長大后也要像華羅庚一樣報效祖國!
師:真好,你也擁有一顆愛國心。
生4:華羅庚太偉大了,在當時那么窮的條件下,他仍然要回國。
生5:我很敬佩華羅庚。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要靈活采用各種方法(如在交流中投入;在重點把握中深入等)讓學生充分感知課文,整體把握文意,與文本、師生展開平等的對話;利用老師的激qing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積極的閱讀情境中深入文章,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學得有效。】
④引讀小結。
師:聽著同學們這么真摯的感受,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華羅庚當時說的話,齊讀第13自然段。
師總結:華羅庚滿腔的愛國激qing,忠誠報國的赤子之心,無不激起每個炎黃子孫報效祖國的熱情。讓我們在雄壯豪邁的歌聲中再次感受一番。(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