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臺就是陣地》教學實錄
師:說明他能夠理解我們對他的情意。
生:“他低下頭,繼續給傷員做手術。”也說明他沒有把我們當作敵人。
師:白求恩說自己不是我們的客人,你們想一想,他是不是我們的客人?
生:是!
師:我們真的想把白求恩當作客人。當時我們的領導人毛澤東一個月的生活費是5塊錢,但是黨中央決定給白求恩每個月100塊錢。白求恩堅決不要,他唯一的請求是“請給我一身八路軍的軍服。”他沒有把自己當作客人,是當作了什么人了呢?
生:當作一名八路軍戰士。
生:當作我們中的一員。
生:把自己當作了主人。
師:說得好啊!白求恩就這樣把我們的事,當作他自己的事。由于當時的醫療器械匱乏,傷員傷口化膿,白求恩就用吸管把戰士傷口里的膿吸出來。同學們,你還僅僅覺得他只是把自己當作主人嗎?他分明是把我們視同于他的——
生:親人。(異口同聲)
師:(板書:親人)
師:指名一人讀下面這段話:
白求恩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同意撤走部分傷員。至于我個人,要和戰士們在一起,不能離開。“謝謝師長的關心。可是,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手術臺呢?部長同志,請你轉告師長,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
生:(讀得很平靜,不夠激動)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冷靜的白求恩。以我的了解,他更是一個容易激動、激qing滿懷的人。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讀?
生:(再次讀這一段話,很有激qing。)
師:請同學們繼續匯報。
生:我覺得白求恩還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他珍惜時間?
生:爭分奪秒。
師:(板書:爭分奪秒)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詞。哪個字表示時間呢?
生:分和秒。
師:爭分奪秒,爭取的僅僅是時間嗎?你們想一想,他在和誰爭?到底在爭什么?
生:和死神爭。
生:和敵人爭。
生:和殘酷的戰爭爭。
師:他爭來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戰士們的生命。
生:爭來的是勝利的希望。
師:就這樣,他在手術臺旁爭分奪秒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69個小時。假如我們按照時間來計算,三天三夜應該是多少小時呢?
生:72個小時。
師:那僅剩下的三個小時,我們希望他做些什么呢?
生:我希望他能休息一會。
師:哪怕只是靠在一旁閉會眼睛。
生:我希望他能吃點東西。
師:哪怕只是一塊粗糙的面餅。
生:我希望他能喝點水,然后睡上一覺。
生:我希望他能趕緊撤退到后方去,那里更安全。
師:從你們的希望中,我感受到,此時此刻我們分明也把白求恩當作了自己的親人。請你們帶著對親人的這份依戀與感激再來讀課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連幾發炮彈落在小廟的周圍。廟的一角落下了許多瓦片,門口掛的布簾燒著了,火苗向手術臺撲過來。助手們趕忙把火撲滅了。擔架隊抬起做過手術的傷員,迅速向后方轉移。白求恩仍然爭分奪秒地給傷員做手術,做了一個又一個。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是否發現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在描寫上有著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寫戰斗的場面,然后再寫白求恩是怎樣做的。
師: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生:這樣寫更能烘托出來白求恩忘我工作的品質。(教師板書:忘我)
師:白求恩就這樣忘我的工作著,在那六十九個小時里,他做了大大小小115例手術。同學們,在這里我還想告訴大家,白求恩有一次在給傷員做手術的時候,不小心被割破了手指,因為衛生條件差,藥品匱乏,使得傷口感染,轉成了敗血病。在他來到中國大地1年零8個月以后,他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現在讀到的這封他寫給聶榮臻司令員的信,其實也就是他的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