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聽課札記--待風翔
應該預見學生可能會用同一個“捉”或“抓”,這都對。老師也可以“故意”用同一個“捉”或“抓”板書。接著就可以引導學生來讀書,讓學生聯系課文“推敲”出究竟應該用哪個字更合適。課文中說“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那么這里用“擒螃蟹”好象最有說服力。課文中說“我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那么這里用“捏大蝦”或許最可取。雖然只是兩個字的訓練,但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力、讀書概括能力都會得到充分訓練。這樣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也就告訴了學生“概括”有時是“有依據”且可在課文中尋找的。日積月累,學生讀課文的能力會大大增強。
還有,“追浪花”是否可以和“摸海星”這些事情相提并論?如果不能,那么還是不要板書出來。因為“追浪花”不屬于人們“趕海”時必做之事,它只是作者被美麗的大海所激動時的單純的“撒歡”罷了。我設想了這樣的板書:
摸海星
趕海(趣) 擒螃蟹 大海就是我故鄉(情)
捏大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