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北大荒的秋天》有感
1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7
金魁 .9
最近聽了王碩的研究課《北大荒的秋天》,不由再次聯想到如何閱讀教材和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的問題。課中有幾處教學點的處理我覺得還可以再斟酌一下,使這些教學點更加有效地出現在教學過程中。
第二自然段的“一碧如洗”這個詞是寫天空的,這樣湛藍的天空是北大荒秋天最美麗的背景,所以這個詞的教學是要花點氣力的。教師在教學時一帶而過,我覺得可以再慢一點,要不不訓練,要訓練就要訓練扎實一些!耙槐倘缦础边@個詞的大致意思比較好理解,但是要想讓學生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天空的那種不同于南京的藍色背景,是要停下來琢磨一下的。如果我教,我會引導學生弄清每個字的意思,將字和文意結合起來理解
“一”是整個的意思,在這里是指整個什么呢?【天空】“碧”在這里是不是碧綠呢?【不是,而是指碧藍,是一種藍色,藍色中又透著玉一樣的綠色,這種美麗的顏色,南京的天空中是不會出現的。】“如”自然是好像的意思,有很多成語都是這樣的結構,比如:日月如 、身輕如 、心急如 ,雖然是三年級的學生,但我覺得依然可以進行這樣的積累,達到感知的程度即可,時間長了,學生的積累會在不知不覺中豐富起來!跋础笔鞘裁匆馑寄?從這個字看出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怎么樣?【很干凈】
在理解了這個詞后,用天空的美作為引導,過渡到空中云彩美的教學,在后文小河的美景閱讀中可以將小河作為背景將藍天彩云倒映在河面的情景描述一下。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云彩的美)時,王老師是先讓學生看圖片,然后讀書,說云彩有哪些顏色,自己還知道有哪些顏色,然后讀出美感。這種教學思路并非不可,但有些地方的處理不夠深入,學生對于云彩美的感受和技能(積累描寫顏色的詞、運用類似于排比的寫法、適當運用聯想。)訓練的強度還顯得不夠,比如學生中有的把五彩斑斕和前面的單一顏色放在一起說,說五彩斑斕是一種顏色顯然是不對的。教學時應當及時引導學生弄清五彩斑斕這個詞和前面的詞是不一樣的,它是對前面那么多種顏色出現在天空時的總結。
從本節的教材分析角度談,我覺得可以這樣教:
1先讀文章,弄清北大荒秋天的云美在哪里?【顏色】
2 有哪些顏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比如服裝的顏色來認識這些顏色,讓學生感受到北大荒云彩到底有哪些顏色】
3 你還知道哪些顏色?
4同學們說的這些顏色,有哪些是不能用來形容云彩的?【進行詞的分類,同時也是引導學生用詞要符合實際】
5 這些顏色是同時出現在天空嗎?【不是,重點理解“轉眼間”這個詞,這個詞說明云彩的變化是很快的。因為這個詞承上啟下,上文的流云和下文像仙女在天空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都是有密切聯系的。】
6 將這美麗的流云和一碧如洗的天空聯系在一起比上眼睛想象,然后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表達自己剛才想象后的感受。
此課的這個段落的教學,讓我想到在備課時,吃透教材是何等重要的一步。解讀教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潛得深,才能明其宗。雖然誰也不可能說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透徹的,但是總有一個比較接近作者寫作思路和情感的階梯,只要我們去找,總是能找到的。在我們的家常課中,有些課例中會出現一些不太容易理解,但往往容易讓教師和學生在理解上打馬虎眼的地方,比如第十冊第二課《三亞落日》中的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