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評課稿
關于什么是好課?一直以來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我的好課觀就是:聽著舒服,思路清晰,扎實有效。“舒服”在于教師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思路清晰在于教學設計合理、適度、適量,沒有太多跳躍式和隨意性的教學環節;“扎實有效”在于通過課堂學習,學生真的有所習得, 不論是情感表達還是學習方法,都有真實的收獲。通過錄像觀摩課聽了江西段老師執教的三年級《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和我的“好課觀”非常吻合,是一道我個人比較鐘愛的精神“大餐”!
課改推行以來,一線教師越來越意識到語文要教出本色,“本色語文”才是語文教學要高舉的旗幟。返璞歸真、回歸文本、回歸本色才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基于這種認識,那種爭搶“花架子”的課堂少了,都希望能靜下心來上出一堂扎實有效的課。但在實踐過程中,“穿新鞋走老路”者并非鳳毛麟角!段老師的這節課,恰恰是“本色語文”最好的詮釋和寫照。整堂課聽下來行云流水、干凈利落,多一句不多,少一句不少,處理得恰到好處,一氣呵成!
一、確實關注朗讀的有效性,使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讀的有效性,要從讀的目的性、層次性、多樣性、合理性來體現。段老師在課始就采用教師范讀,而且是全文背誦的范讀來引入新課,這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而且老師的這種嘗試讓一個女生在上臺朗讀關于“流云”的句子時,也做到了當堂背誦,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課中,段老師采用了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讀、自由讀、默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由開始的讀得無味、無趣到后來的全情投入、用心誦讀,朗讀效果越來越凸顯,學生也一定會牢記文中那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尤其要指出的是,中段閱讀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學會默讀。段老師通過學生的默讀來自學文中關于“原野”部分的描寫。學生通過潛心默讀,打開了豐富的想象,真正走進了北大荒的秋天!因為有效地讀,使得本課教學顯得從容而優雅。
二、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知識。段老師通過“以讀促講”精講了關于天空、小河的描寫后,讓學生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默讀文中第三部分關于“原野”的描寫,還不斷滲透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方法。在學生充分地讀、流利地讀、有感情地讀關于“原野”的描寫后,段老師適時指導學生習作的方法——學會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雖說只是輕描淡寫的一說,但學生有了理解作鋪墊,只要再加以有效地指導和訓練,這種構段方式學生就能掌握好。段老師“指導學生認識文中關于顏色描寫的詞語”部分的教學也有舉足輕重之感,這種關注細節的教學顯得很精致,恰恰是我們許多一線教師容易忽視的教學細節。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關注學生獨特的文本感悟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說老師看似大雪無痕的教學,其實卻蘊含著雁過留聲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