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通用12篇)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1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封建陋習距離學生教遙遠,要充分利用課件把孩子帶入情境。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的事。
一、揭題
1、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8課,(指屏幕)讓我們一起跟老師再來把課題寫一遍。集體書寫課題:孫中山破陋習
2、齊讀課題
二、檢查復習。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了解到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板書:姐姐
2、學生交流
板書: 活潑 能干
3、引讀:因為姐姐既活潑又能干,所以孫中山……
板書:孫中山 喜歡
4、小結:看來,大家上節課學得不錯。大家還記得吧,上節課讀課文時,老師說你們達到了幾星級呀?(四星級)這節課有信心達到五星級嗎?(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說了算,等一會兒要請聽課老師來評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第七自然段)
過渡:大家已經知道孫中山有個有活潑又能干的姐姐,真讓人羨慕,但好景往往不長,讀讀課文這一部分,看看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
1、自由輕讀第七自然段。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學生質疑,老師篩選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出示:
⑴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臉,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⑵這件事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
3、同學們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真不錯。要想解開你心中迷團,就得細讀課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潑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臉、她的歌聲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帶走了,這是一件什么事?
2、學生交流。(媽媽要姐姐纏足。)
五、精讀課文2--7節
1、師生齊讀:媽媽要姐姐纏足,這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我們再來看看課文的第二節,“媽媽……姐姐……
2、同學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
板書:痛苦 流淚
4、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練讀句子,體會姐姐的痛苦。
(2)談話促讀,你回去從家人那了解到纏足是怎么回事嗎?抽講,老師補充(用4到5米長的布條,把5個腳指頭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本來直得的骨頭慢慢長彎,很痛很痛的。走起路來就及不方便。)自讀體會,學生齊讀。(把體會到的用讀表達出來。)
(3)再讀第二節。 難怪姐姐會如此的痛苦,讓我們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好課文。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穿的小鞋呢?(課件出示)
6、啟發想象:看到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學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搖搖晃晃)
8、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書:生氣 心疼)
9、師: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說到爭論,各自一定有爭論的理由。那么,讓我們同桌兩個一起讀讀課文的3--4節,讀完后,同桌兩個討論一下,并把孫中山生氣的理由和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畫出來。
10、學生交流。
(1)孫中山生氣的理由:生讀。
也就是說:還能下田干活嗎?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纏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樣。
(2)指導朗讀:你能讀好嗎?(不夠生氣,不夠痛苦)你能把生氣、痛苦的語氣放在了標點上了,真不錯。)
(3)那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讀句子。
問:媽媽看到姐姐這樣痛苦,心疼嗎?(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貴的親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嘆了氣、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也許女孩子不纏足還嫁不出去呢。媽媽也心疼,可一點也沒有辦法,真是無可奈何。
(4)指導朗讀,把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11、這種理由真實不可思議!同學們這就是陳舊的封建思想,孫中山能接受嗎?(不能)所以他反駁道,既然(引讀)……別人……但媽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說:(引讀)你年紀……
12、媽媽是含著眼淚說著,并把孫中山推出了門。
13、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1)你欣賞哪一句,為什么?(從“含著眼淚”、可以體會到媽媽的內
心。體會到媽媽是無可奈何。媽媽知道孫中山說得有道理。媽媽知道姐姐纏足是痛苦的,但媽媽沒有豪無辦法。
你知道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后,在干什么?所以,我們讀到這,稍微要停頓一下,給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齊讀第二句。
(3)小結:所以我們以后寫作文、造句時,都要注意準確的用詞。
14、讀3--6節。讓我們一起來,把孫中山又生氣又心疼和媽媽五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先準備一下,再抽讀。
15、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那么同學們看看圖中的孫中山,此時他在想些什么?(課件出示)
16、學生交流。(姐姐……媽媽……自己……)
17、從那以后,(引讀)孫中山再也看不到……聽不到……
(板書:沒有笑臉 沒有歌聲)
18、比較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哪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點出“深深地”、“幼小的”他雖然小年紀,但永遠不會忘記。
19、檢查剛才的2個問題。
問題1(因為……所以……)
問題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媽媽受毒害之深,3、無力反駁。)
六、學習最后一節
過渡: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但他從小就有一個決心,就有明確的目標,我們來看看,經過努力,最后有沒有成功。
1、自由讀最后一節。
2、問:成功了嗎?(成功了)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們給點掌聲。
3、師小結。
所以后來孫中山當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的就是(引
讀)……
(板書:首先廢除)
七、展開聯想,表達情感。
1、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書:大快人心。)多么讓人高興,千千萬萬個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孫中山因得了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一個銅像。
2、示銅像。
3、述: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如果沒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老師包括潘老師我也許早已纏足。此時,你會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
4、出示孫中山圖象,請你用孫中山爺爺,我想對您說:“…………”的句式來說話練習。
附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姐姐纏足 革命成功
大快人心
刺痛了心 首先廢除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2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 默讀課文,講述故事。練習把話說具體。3.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孫中山的資料,開展訪問老人的活動,進一步了解纏足惡習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把它寫下來。4. 掌握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一、 揭示課題,整體感知1.屏幕出示孫中山銅像:同學們,你們說說這是誰?指名學生說說。相機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個關于孫中山的故事,板書課題:孫中山破陋習(1) 讀課題,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習”的意思。(2)再讀課題,誰已經讀懂了課題的意思?已經讀懂的同學幫助他們縮小一下范圍,看看課文哪一段能幫助我們理解課題的意思?(課文最后一段)2.哪位暫時還沒讀懂的同學愿意來讀一讀?(1) 你讀懂了什么?(2) 還有誰聽懂了什么?、3.相繼板書:纏足(及時正音)誰知道纏足是怎么一回事?(3) 沒聽說過的同學不需著急,請你們仔細觀察“纏”的字型,猜猜“纏足”是怎么一回事?(4) 他們猜的準嗎?聽查過資料的同學說說。(教師及時補充)(5) 好好的一雙腳,偏要使其變形。民間有一句諺語“裹一雙小腳流眼淚一缸”。當你了解了“纏足”后有什么想法?4.對,這不合理、不文明的習俗就叫“陋習”。現在,理解了關鍵詞語的意思,你現在能說說題目的意思了嗎?(學生發言)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1.那么,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這個陋習呢?下面我們來讀課文,讀課文前,我先要詢問一下:回去預習課文時讀了幾遍?(問幾個學生)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好,下面再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各自把課文讀一遍。2.不知生字詞掌握得如何,我來檢查檢查。出示生字詞。sūn chái chán tòng shá jì孫 中 山 挑 柴 纏 足 痛 苦 為 啥 既 然zuì zǔ fèi fù hài受 罪 祖 宗 廢 除 婦 女 辛 亥 革 命(1) 指名認讀(2) 理解詞語意思:這一學期,我們已經學了哪些理解詞義的方法?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自己去想辦法理解詞語意思。(3) 相互交流三、繼續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1.指名讀課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準。2.思考: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試著從事前、事件經過、事后這三方面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四、理解第一自然段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1)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 )的姐姐。(不怕吃苦、愛勞動、能干、關心弟弟、活潑可愛等)(2)誰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孫中山喜歡姐姐的原因。 3.指導朗讀: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姐姐,你高興嗎,你喜歡嗎?五、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 2.重點指導:纏 痛 罪 3.學生描紅。六、作業1.抄寫詞語。2.繼續讀熟課文。3.思考: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繼續詢問爺爺奶奶,了解纏足的事。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5
教學要點: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的事。
一、揭題
1、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8課,(指屏幕)讓我們一起跟老師再來把課題寫一遍。集體書寫課題:孫中山破陋習
2、齊讀課題
二、檢查復習。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了解到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板書:姐姐
2、學生交流
板書: 活潑 能干
3、引讀:因為姐姐既活潑又能干,所以孫中山……
板書:孫中山 喜歡
4、小結:看來,大家上節課學得不錯。大家還記得吧,上節課讀課文時,老師說你們達到了幾星級呀?(四星級)這節課有信心達到五星級嗎?(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說了算,等一會兒要請聽課老師來評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第八自然段)
過渡:大家已經知道孫中山有個有活潑又能干的姐姐,真讓人羨慕,但好景往往不長,讀讀課文這一部分,看看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
1、自由輕讀第八自然段。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學生質疑,老師篩選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出示:
⑴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臉,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⑵這件事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
3、同學們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真不錯。要想解開你心中迷團,就得細讀課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潑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臉、她的歌聲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帶走了,這是一件什么事?
2、學生交流。(媽媽要姐姐纏足。)
五、精讀課文2--7節
1、師生齊讀:媽媽要姐姐纏足,這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我們再來看看課文的第三節,“媽媽……姐姐……
2、同學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
板書:痛苦 流淚
4、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練讀句子,體會姐姐的痛苦。
(2)談話促讀,你回去從家人那了解到纏足是怎么回事嗎?抽講,老師補充(用4到5米長的布條,把5個腳指頭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本來直得的骨頭慢慢長彎,很痛很痛的。走起路來就及不方便。)自讀體會,學生齊讀。(把體會到的用讀表達出來。)
(3)再讀第三節。 難怪姐姐會如此的痛苦,讓我們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好課文。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穿的小鞋呢?(課件出示)
6、啟發想象:看到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學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搖搖晃晃)
8、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書:生氣 心疼)
9、師: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說到爭論,各自一定有爭論的理由。那么,讓我們同桌兩個一起讀讀課文的3--4節,讀完后,同桌兩個討論一下,并把孫中山生氣的理由和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畫出來。
10、學生交流。
(1) 孫中山生氣的理由:生讀。
也就是說:還能下田干活嗎?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纏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樣。
(2)指導朗讀:你能讀好嗎?(不夠生氣,不夠痛苦)你能把生氣、痛苦的語氣放在了標點上了,真不錯。)
(3)那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讀句子。
問:媽媽看到姐姐這樣痛苦,心疼嗎?(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貴的親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嘆了氣、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也許女孩子不纏足還嫁不出去呢。媽媽也心疼,可一點也沒有辦法,真是無可奈何。
(4)指導朗讀,把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11、這種理由真實不可思議!同學們這就是陳舊的封建思想,孫中山能接受嗎?(不能)所以他反駁道,既然(引讀)……別人……但媽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說:(引讀)你年紀……
12、媽媽是含著眼淚說著,并把孫中山推出了門。
13、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擒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1)你欣賞哪一句,為什么?(從“含著眼淚”、可以體會到媽媽的內心。體會到媽媽是無可奈何。媽媽知道孫中山說得有道理。媽媽知道姐姐纏足是痛苦的,但媽媽沒有豪無辦法。
你知道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后,在干什么?所以,我們讀到這,稍微要停頓一下,給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齊讀第二句。
(3)小結:所以我們以后寫作文、造句時,都要注意準確的用詞。
14、讀3--7節。讓我們一起來,把孫中山又生氣又心疼和媽媽五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先準備一下,再抽讀。
15、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那么同學們看看圖中的孫中山,此時他在想些什么?(課件出示)
16、學生交流。(姐姐……媽媽……自己……)
17、從那以后,(引讀)孫中山再也看不到……聽不到……
(板書:沒有笑臉 沒有歌聲)
18、比較句子:(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點出“深深地”、“幼小的”他雖然小年紀,但永遠不會忘記。
19、檢查剛才的2個問題。
問題1(因為……所以……)
問題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媽媽受毒害之深,3、無力反駁。)
六、學習最后一節
過渡: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但他從小就有一個決心,就有明確的目標,我們來看看,經過努力,最后有沒有成功。
1、自由讀最后一節。
2、問:成功了嗎?(成功了)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們給點掌聲。
3、師小結。
所以后來孫中山當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的就是(引讀)……
(板書:首先廢除)
七、展開聯想,表達情感。
1、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書:大快人心。)多么讓人高興,千千萬萬個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孫中山因得了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一個銅像。
2、示銅像。
3、述: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如果沒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老師包括黃老師也許早已纏足。此時,你會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
4、出示孫中山圖象,請你用孫中山爺爺,我想對您說:“…………”的句式來說話練習。
附板書:(姐姐后、孫中山前加大括號)
孫中山破陋習——大快人心
能干 活潑 喜歡
姐姐 痛苦 流淚 生氣 心痛 孫中山
沒笑臉 沒歌聲 刺痛心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學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4
一直以來,聽的課大都是一些優美的散文,如《美麗的丹頂鶴》、《灰椋鳥》等等。對于如何把握散文的教學有了一些方向和門道。而星期一去聽的黃老師《孫中山破陋習》一課,又使我對一些歷史故事類的記敘文方面的教學有了一些感悟與體會。
《孫中山破陋習》這篇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故事旨在讓學生學習和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我認為,這些偉大的精神如果僅僅停留在學習和體會的層面是不夠,僅僅只是讓學生感動下,那效果也是不長久的。黃老師的課對這一難點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短短40分鐘的課,蘊涵其中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整堂課下來,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把握可以用三個字形容,就是“效果好”。以下幾點,讓我感受很深。
一、質疑導學法運用的恰到好處。
黃老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教學程序,有效地利用了變序來幫助學生自主質疑,合作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結構使學生有效地把握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突破也很有幫助。
黃老師教學的第一部分是第8自然段,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由讀第8小節,問學生現在最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質疑。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有價值的2個問題引入重點段落的教學。
黃老師很好的創設了學生質疑的氛圍,激發了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不在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下進行的,而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中展開的。我們都知道求知欲是學生一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黃老師就很好的抓住這一突破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創新思維和質疑能力的培養也滲透在了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把握上是一個飛躍。
二、結合課后練習中的句子比較訓練,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滲透其中。
句子的比較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黃老師就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如何把句子寫具體的訓練。
如:“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與“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兩句話的比較,問學生哪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讓學生體會到“深深地”、“幼小的”兩詞說明他雖然年紀小,但永遠不會忘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把句子寫具體,可以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一舉兩得。黃老師也很注重標點符號在文中的作用,如何讓學生體會一個省略號,就可以看出,平時黃老師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十分注重。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52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精彩教案
教學時間:XX年12月27日上午第二節課
一、教學目標要求
1、初讀課文,全體學生都應該能夠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多個故事的引領,思維拓展,能夠真正地理解本課的重點、關鍵詞語。“祖宗”、“廢除”。
3、較全面的獲知“用布纏腳,用布纏小腳”的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生字詞的掌握
2、對早已經不存在的纏小腳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容][教學時間:20分鐘]
(一)直接進入課文的初步學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孫中山破陋習》[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讀課題,重點指導“孫”字怎么寫及“陋習”[lòu xí]一詞的朗讀。
(二)初讀課文,清楚這篇課文寫得是什么?
師:請同學們帶著下面兩個問題把課文讀一遍。[同時點擊課件,出示下面問題]
第一遍閱讀,根本課文內容看看能否知道
(1)“孫中山破陋習”的破是什么意思?“陋習”指得是什么?
(2)按照下面方式說說:我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還不懂。[及時對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給予評價]
[學生閱讀完回答][學生說“破”是廢除的意思時,教學“廢”這個字,半包圍結構][板書“廢除”[fèi chú]]
(三)分段試著朗讀課文
師:課文需要熟練閱讀,我們一起來練一練。
[找三四位女生讀,一段段讀,一點點示范。確保將每一段的朗讀難點解決掉。在朗讀某段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簡單說一說這段寫得什么。目的是邊讀邊思。][比如重點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讓學生說出這一段你讀懂了什么]
(四)學寫生字。
師:這一課還有十個生字需要我們學會使用。
(1)讀一讀:(一起讀)
sūn tiāo tònɡ ténɡ zuì zōnɡ jì ɡāi tǒnɡ fèi
孫 挑 痛 疼 罪 宗 既 該 統 廢
(2)描一描。師:描得時候,一是要描得好看,二是要清楚哪些字我早就會了,三是哪些字我還不會,描這一次,我就能夠記住。
(3)寫一寫。把自己還不會寫的字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一遍。
(4)聽寫。
(5)自己對照,修改自己的錯誤。
(搜索課題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www.jcsycorp.com)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40
《孫中山破陋習》片斷、發思、點評今天上了《孫中山破陋習》一文,在教學中有收獲,既來自與設計成功的喜悅,又來自與聽課教師的點評中的茅塞頓開。下面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斷進行反思,并將聽課教師的評點附上。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片斷一:
師述:同學們,你們是那樣喜歡活潑可愛的姐姐,可是就是這痛苦的纏足使她再也沒有笑臉,再也沒有歌聲了,她再也不能下地干活,再也不能和弟弟奔跑在原野上了。你們的心情、孫中山的心情,你覺得用下面哪句話表達更合適
教師出示:
1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學生讀后說
生1:我覺得第二句更適合,因為他不是一般的難受,而是深深地刺痛。
接著學生感情真摯地朗讀了這句話。
生2:我也覺得是第二句,因為那時候孫中山還很小,他的心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深深和幼小搭配,更能表達當時的心情。
同樣,生也充滿感情地朗讀了第二句。
全班齊讀這句。
聽課教師點評:這個環節的設計,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情感,教師在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的反思:在設計這個環節時,我想到的是三維的融合,如何在情感主線不斷,又能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時,又通過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呢?在這我就做了這樣的嘗試。
片斷二:
一學生聲音顫抖地朗讀了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的段落,學生和教師都鼓起掌來。
聽課教師點評:1.這個學生讀的真的好嗎?教師要注意區分學生是在用朗讀技巧來朗讀,還是用自身體驗來朗讀的?教學不是表演,不能使學生停留在表面的技巧上。
2.評價的目的是進行思維的導向,此時,倘若學生情感已經到位,這掌聲就中斷了學生情感的主線,使本來能夠進入更深層次情感的學生猛地被打斷。學生的情感激發又得從頭開始。
我的發思:
以往我認為的教學評價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予肯定評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或者是指出問題,幫助糾正。但是評課教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難道你只管他不管其他孩子了嗎?如何在評價一個孩子的同時,對其他孩子起到作用,就要重視評價的目的是思維導向。
(搜索課題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www.jcsycorp.com)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7
一、看拼音寫詞語:
téng tòng jì rán zǒng tǒng fèi chú zǔ zōng shòu zuì
( )( )( )( )( ) ( )
二、形近字組詞:
該( ) 既( ) 挑( )
刻( ) 即( ) 桃( )
三、把反問句變成陳述句。
1、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
2、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
1、( )知道纏小腳不好,( )不該去做。
2、孫中山( )生氣( )心疼。
3、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 )沒有看到( ),( )沒有聽到( )。
4、孫中山領導了( ),當了( ),他首先( )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 )。
五、回答問題:
1、什么叫“陋習”?你還知道以前的生活中有哪些陋習?寫兩個。
2、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畫線詞語的作用是:
3、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畫線詞語的作用是: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8
一、說教材
課文《孫中山破陋習》(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講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選廢除纏足陋習的事。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后的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苦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默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3、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二、說教學方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在教學中應多用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本文教學,我通過直觀教學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姐姐的痛苦,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導學生體會孫中山的生氣與心疼,媽媽的無可奈何。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此外,我還指導學生學習默讀,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體會人物情感。課文結束后,指導學生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三、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通過復習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孫中山有一個怎樣的姐姐?結合學生的回答以繪畫引起學生注意,以對比:是什么事讓姐姐變得不再快樂了?吸引學生學習下文。
二、精讀感悟(學習第2-7自然段)
(一)了解纏足
首先提問纏足是怎么一回事?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纏足很痛苦?讓學生抓關鍵詞學習課文。但學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為了讓他們更直觀地了解“纏”,我設計了“纏手”這個環節,恰當地讓學生體會痛苦。再進一步讓學生說說自己回去所了解到的纏足是怎么一回事?師通過畫面介紹纏足,層層遞進地帶領學生感受纏足。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姐姐的痛苦。
(二)了解陋習之“陋”
由學生痛苦的共鳴回到文中的孫中山,指導學生體會他的心情以及媽媽的心情。從媽媽的無可奈何以及補充的順口溜中了解陋習之“陋”的真正原因。接著,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情感。最后,總結到底是誰害了姐姐,明白前年陋習的危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孫中山從小就立下“破陋習”的決心。
(三)總結全文
齊讀最后一小節,總結全文。
三、指導復述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故事說給更多的人聽,指導學生復述故事時要注有順序,多用原文的詞句。
四、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9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學會默讀,講述故事。
⒊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
孫中山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他的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課題:
⒈板書課題:18 孫中山破陋習
⒉解釋課題:
⑴出示孫中山先生像。
⑵簡介孫中山。
⑶陋習: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
三、初讀指導
⒈學習生字詞。
⑴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⑵會讀生字。
⑶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空閑 廢除 纏足 痛苦
⒉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
孫中山 挑柴 罪 纏足 空閑
⑵指名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⑶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纏足 廢除
⑷讀生字詞。
四、寫字指導:
⒈指導要點:
孫:偏旁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
閑:外部的"門"各筆之間均不連筆。
纏:右部上端不能少寫一"點"。
⒉各人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
⒈讀、抄詞語。
⒉練讀課文。
⒊思考: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試著從事前、事件經過、事后這三方面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課文:
⒈指名讀課文。
⒉指名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⒊分部分講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你們看,孫中山的姐姐事怎樣的一個女孩兒?(能干、活潑的女孩子)
⑶小結:
第一部分主要講孫中山有一個能干、活潑的姐姐。
⑷齊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七個自然段講的事一件什么事?(講的是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事)
⑶這件事事怎么發生的?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痛苦、流淚)想象一下當時的境界。
為什么姐姐這么痛苦、流淚?請比較下面兩句話。
出示:媽媽正用一根布條,給姐姐纏足。
媽媽正用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導看圖。
①分析圖片。
畫面上哪兩個人?屋子里坐著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著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態度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
②小結圖意。
⑸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痛苦流淚,感覺怎樣?他向媽媽提出什么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請齊讀第3、4自然段。
①從第三自然段看,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媽媽提出反對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
③媽媽為什么嘆氣?可是媽媽又不能不這么做,為什么?說明了什么?
⑹孫中山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又是這么同媽媽爭辯的?有用嗎?
齊讀第5、6、7三個自然段。
⑺孫中山同媽媽爭辯沒有用?那么結果怎么樣?這件事使孫中山感到怎么樣?請齊讀第8自然段。
結果姐姐變得這么樣了?
⑻小結:
這一部分講的是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事。
⑼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業 :
⒈讀課文,練習講述整個故事。
⒉復習。
第三課時
一、講述課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讀。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這么回事?(教師介紹:辛亥革命)
⒊"首先廢除"纏足陋習,表現了孫中山怎么樣的精神?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義?
⒋看書上的插圖。
教師講述: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勞偉大。人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銅像。
⒌小結。
這一部分講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
⒍齊讀第3部分。
二、總結:
這篇文章寫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看到姐姐被纏足帶來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的事,表現了他對封建勢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三、作業 :
⒈默讀全文:練習講說這個故事。
⒉指名說這個故事,師生評議。
⒊同座二人練習。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10
一、揭題
1、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4課,(指屏幕)我們一起跟老師寫一遍題目。
2、齊讀課題。
二、檢查復習。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
1、你們知道什么叫“陋習”,課文中的陋習指什么?(陋習是指壞的、不好的不文明的習慣。課文指纏足。
2、還了解到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填空: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
(又勤勞又活潑 既愛勞動又愛唱歌 又活潑又能干)
3、小結:看來,大家上節課學得不錯。希望今天能超過前天。
二、精讀課文,質疑問難(第七自然段)
過渡:大家已經知道孫中山有個又活潑又能干的姐姐,真讓人羨慕,但好景往往不長,讀讀課文這一部分,看看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
1、自由輕讀第七自然段。
交流,強調兩個“再也沒有”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學生質疑,老師篩選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出示:
⑴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臉,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⑵這件事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
3、同學們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真不錯。要想解開你心中迷團,就得細讀課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體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先思考: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臉, 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2、學生交流。(媽媽要姐姐纏足。)
板書:姐姐纏足
四、精讀課文2--6節
1、師生齊讀:媽媽要姐姐纏足,這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我們再來細細地來看看課文的第三節,“媽媽……姐姐……
4、同學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學生交流。
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6、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練讀句子,體會姐姐的痛苦。
(2) 談話促讀,你回去從家人那了解到纏足是怎么回事嗎?抽講,老師補充(用4到5米長的布條,緊緊地纏在女孩子的腳上,把5個腳指頭捆綁在一起,連同半個腳背向腳底心壓,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本來直得的骨頭慢慢長彎,很痛很痛的。被纏著痛得累如雨下,甚至鮮血淋漓。走起路來就及不方便。) 自讀體會,學生齊讀。
(3)再讀第二節。 難怪姐姐會如此的痛苦,讓我們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好課文。
7、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當時封建社會皇宮里的女人穿的小鞋呢?(課件出示)
8、啟發想象:看到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9、學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搖搖晃晃)(相傳纏足是從南唐李后主開始,他命令宮里的女官用絲綢帶纏足,使腳小得像月牙,這是以婦女的痛苦去換取男子玩弄的殘忍做法。)
10、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說到爭論,各自一定有爭論的理由。那么,讓我們同桌兩個一起讀讀課文的3--6節,讀完后,同桌兩個討論一下,并把孫中山生氣的理由和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畫出來。
媽媽的理由-------孫中山的理由~~~~~~~
12、學生交流。
(1) 孫中山生氣的理由:生讀。
也就是說:還能下田干活嗎?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纏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樣。看,這樣的腳可以下地干活嗎?(課件)
(2)指導朗讀:你能讀好嗎?(不夠生氣,不夠痛苦)你能把生氣、痛苦的語氣放在了標點上了,真不錯。)
(3)那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讀句子。
問:媽媽看到姐姐這樣痛苦,心疼嗎?(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貴的親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嘆了氣、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也許女孩子不纏足還嫁不出去呢。真是“小腳一雙。淚水一缸”啊。媽媽也心疼,可一點也沒有辦法,真是無可奈何。
(4)指導朗讀,把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13、這種理由真實不可思議!同學們這就是陳舊的封建思想,孫中山能接受嗎?(不能)所以他反駁道,既然(引讀)……別人……真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但媽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說:(引讀)你年紀……
14、媽媽是含著眼淚說著,并把孫中山推出了門。
15、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1)你欣賞哪一句,為什么?(從“含著眼淚”、可以體會到媽媽的內心。體會到媽媽是無可奈何。媽媽知道孫中山說得有道理。媽媽知道姐姐纏足是痛苦的,但媽媽沒有豪無辦法。
你知道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后,在干什么?姐姐也許還在……所以,我們讀到這,稍微要停頓一下,給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齊讀第二句。
(3)小結:所以我們以后寫作文、造句時,都要注意準確的用詞用標點。
16、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那么同學們看看圖中的孫中山,此時他在想些什么?聽到寫什么?(課件出示)
17、學生交流。(姐姐……媽媽……自己……)
18、從那以后,(引讀)孫中山再也看不到……聽不到……
19、比較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那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哪個詞語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什么叫“刺痛”,點出“深深地”、“幼小的”他雖然年紀小,但永遠不會忘記。
20、板書:刺痛了心。
說明孫中山幼年時受到這件事的打擊的程度很深,將永遠不會忘記。
21、檢查剛才的2個問題。
問題1(因為……所以……)
問題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媽媽受毒害之深,3、無力反駁。)
22、讀3--6節。讓我們一起來,把孫中山又生氣又心疼和媽媽無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先準備一下,再抽讀。
四、學習最后一節
過渡: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但他從小就有一個決心,姐姐的悲劇再也不能在千千萬萬的婦女身上重演,廢除這個陋習,就是對婦女的解放。就有明確的目標,我們來看看,經過努力,最后有沒有成功。
1、自由讀最后一節。
2、問:成功了嗎?(成功了)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們給點掌聲。
3、師小結。
不過,有誰知道“辛亥革命”嗎”?“辛亥”指的是1911年,這年武昌起義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這次革命的*人是孫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當了臨時大總統。
板書:革命成功
那時候,要廢除的陋習有許多,孫中山卻把廢除纏足這件放在了第一,這是為什么? (姐姐纏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他從小立下了志愿。那時,男子后腦拖著辮子,女的纏小腳,是最有損中國人形象的兩大陋習。纏足給中國婦女帶來的身心扭曲的痛苦,在世界上也屬罕有。)
板書:首先廢除
廢除”和題目上哪個字的意思一樣。(破)
四、展開聯想,表達情感。
1、 中國婦女終于走出了“三寸金蓮”的千年痛苦。千千萬萬個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書:大快人心。)多么讓人高興,可在1925年,孫中山因得了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人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銅像,請看這副圖,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懷多么寬廣。
2、示銅像。
3、述: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如果沒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老師包括黃老師也許早已纏足。此時,你會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
4、出示句式,請你用孫中山爺爺,我想對您說:“…………”的句式來說話練習。(時間不夠,就到此。)
5、不僅如此,全國各大城市都有以中山命名的馬路、公園、商店、學校等,前些日子,我去鎮江聽課的那所學校,就叫鎮江市中山路小學。讓我們永遠記著這位偉人,拿起書本,齊讀《孫中山破陋習 》
五 作業
1 問問周圍的老人,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2 讀讀《新補充閱讀》上關于孫中山的文章.
附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姐姐纏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廢除
大快人心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11
出示句子: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師:這兩句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
生:第2句多了“含著眼淚”四個字,這四個字,把媽媽無可奈何的心情表現了出來了。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啊?
生:無可奈何的眼淚。
生:這是心疼的眼淚。
生:這是傷心的眼淚。
師:那你們能把媽媽無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嗎?
出示句子: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師:第2句話比第1句話多了哪些詞,從這些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從“深深地”體會到姐姐纏足這件事對孫中山傷害的程度很深。
生:我從“幼小的”這個詞體會到孫中山從小就想破除纏足陋習。
……
師:是呀,在句子中添加一些適當的詞,可以使內容更加具體,表達的情感更加豐富,那你能仿照課文,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出示:姐姐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姐姐( )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姐姐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
姐姐( )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
這一片段的教學,緊扣課后習題,以課后習題為依托,既幫助學生體會了課文所蘊涵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訓練了學生把句子寫具體這一基本技能,可謂一舉三得。
由此可見,如果教師能在備課時,關注課后習題,用好這部分教材,就能夠為提高教學實效服務。
1、 課后習題提示了教學的重、難點。
2、 課后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 課后習題還具有補充知識的功能。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重視課后習題這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個類語文教學活動,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孫中山破陋習》第二教時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4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學習課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的姐姐!
4、指導朗讀。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心想。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
3、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