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教案(通用12篇)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1
教學要求: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完成描紅習字冊。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 就是講他這方面事跡的。
二、揭示題意:
。1)揭示孫中山先生像
。2)簡介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與廣東香山縣,1905年組織同盟會,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晚年,同中國共產(chǎn)黨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3)“孫中山破陋習”中的“破”是破除、廢除的意思,“陋習”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連起來說,就是孫中山廢除不好的習俗。
三、初讀指導。
1、學習生字詞語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會寫田字格里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空閑 廢除纏足痛苦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詞語,指點辨認讀音。
。3)了解詞語,重點理解詞語。
纏足:舊時陋習,女子用布帛緊扎兩腳,使腳骨變形,腳尖小,以為美。辛亥革命后,纏足的風氣才逐漸廢除。
廢除:取消、廢止。
刺痛:使人受到打擊而感到痛苦。
。4)抽卡片讀生字詞語。
3、各人輕聲讀課文。
4、指點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
2、各人用鋼筆描紅
五、作業(yè)
1、讀抄詞語
2、練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1、指名讀課文
2、指名學生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就是2——8自然段
第三部分就是第9自然段
3、分部分講讀
第一部分(1)指名讀
。2)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姐姐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3)小結:這個部分主要講了孫中山小時侯有個能干的姐姐。
。4)齊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這七個自然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事)
。3)這件事是怎樣發(fā)生的?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痛苦 流淚)姐姐為什么這么痛苦?
出示:媽媽正在用一根布條,給姐姐纏足。
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為什么?
。4)出示投影片,指導看圖
a 分析畫面
畫面有哪幾個人?屋子里坐著的是什么人 ?她在干嗎?屋子外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態(tài)怎樣?為什么會這樣?
b 小結圖意
。5)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痛苦流淚,感到怎樣?他向媽媽出什么意見?媽媽怎么說的?
齊讀3,4自然段
孫中山反對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
他向媽媽提出反對意見,他媽媽怎么回答的?
媽媽為什么嘆氣?媽媽為什么不能 這樣做?
。6)孫中山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又是怎樣同媽媽爭辯的?他爭辯有用嗎?齊讀5,6,7自然段
出示: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因為媽媽雖然覺得孫中山說的有理,卻不能照他說的去做,心理也很難受,用“含著淚”能表示出媽媽當時的心情。)
。7)孫中山同媽媽爭辯沒有用,那么結果怎樣?齊讀8自然段
出示: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幼小的心。
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說明孫中山幼年時受到這件事的打擊的程度很深,將永遠不會忘記。)
。8)小結:這部分講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事
。9)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學習課文第三部分,體會孫中山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完成課堂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精講訓練
第三部分
1、指名讀
2、“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自答:辛亥革命的“辛亥”指的是1911年,這年武昌起義成功,清政府被推翻。
3、“首先廢除”纏足陋習,表現(xiàn)孫中山什么樣的精神?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義?
。ㄟ@件事表現(xiàn)孫中山反對封建陋習的革命精神。纏足陋習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到孫中山手上才廢除,這對解除婦女的痛苦起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4、看書上的插圖
教師講述:孫中山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我國兩千年的憤怒關鍵君主制度,功勞偉大。人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銅像,請看這副圖,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懷多么寬廣。
5、小結
這部分講的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的陋習。
6、齊讀第三部分。
二總結
這篇課文寫的是孫中山小時侯看到姐姐被纏足帶來了痛苦,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了纏足的陋習的事,表現(xiàn)了他對封建陋習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做斗爭的精神。
三、聽說練習
1、默讀課文:借助板書,練習講說這個故事。
2、指名講說這個故事,師生評議
3、同桌交替聽說。
四、作業(yè)
1、看拼音,寫詞語。
chan zuo shou zui kong xian
( ) ( ) ( )
2、比一比,組詞
痛( )柴( )份( )
通( )些( )分( )
3、在下面句子里填上適當?shù)脑~語。
。1)( )知道纏小腳不好,不該去做。
。2)姐姐纏足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孫中山生氣( )心疼。
。3)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 )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授后小記: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2
教學要點: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的事。
一、揭題
1、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4課,(指屏幕)讓我們一起跟老師再來把課題寫一遍。集體 書寫課題:孫中山破陋習
2、齊讀課題
二、檢查復習。
1、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了解到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板書:姐姐
2、學生交流
板書: 活潑 能干
3、引讀:因為姐姐既活潑又能干,所以孫中山……
板書:孫中山 喜歡
4、同學們,你們喜歡孫中山的姐姐嗎?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出來吧!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第八自然段)
過渡:孫中山有個又活潑又能干的姐姐,真讓人羨慕,但好景往往不長,讀讀課文這一部分,看看情況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自由輕讀第八自然段。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學生質疑,老師篩選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出示:
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臉,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3、同學們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真不錯。要想解開你心中迷團,就得細讀課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潑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臉、她的歌聲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帶走了,這是一件什么事?
2、學生交流。(媽媽要姐姐纏足。)
五、精讀課文2--7節(jié)
1、師生齊讀:媽媽要姐姐纏足,這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
2、同學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
板書:痛苦 流淚
4、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練讀句子,體會姐姐的痛苦。
。2)通過搜集資料,你了解到纏足是怎么回事嗎?抽講,老師補充(用4到5米長的布條,把5個腳指頭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讓本來直得的骨頭慢慢長彎,很痛很痛的。走起路來就及不方便。)自讀體會,學生齊讀。(把體會到的用讀表達出來。)
。3)再讀第三節(jié)!‰y怪姐姐會如此的痛苦,讓我們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好課文。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纏得小腳、穿的小鞋呢?(課件出示)
6、啟發(fā)想象:看到這么畸形的腳、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學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搖搖晃晃)
8、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ò鍟荷鷼狻 ⌒奶郏
9、師:于是他同媽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說到爭論,各自一定有爭論的理由。那么,讓我們同桌兩個一起讀讀課文的3--4節(jié),讀完后,同桌兩個討論一下,并把孫中山生氣的理由和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畫出來。
10、學生交流。
。1) 孫中山生氣的理由:生讀。
還能下田干活嗎?也就是說:不能下田干活。纏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樣。
。2)指導朗讀:你能讀好嗎?(不夠生氣,不夠痛苦)你能把生氣、痛苦的語氣讀出來嗎?
(3)那媽媽堅持要為姐姐纏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讀句子。
問:媽媽看到姐姐這樣痛苦,心疼嗎?(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貴的親情。∧阍趺粗赖哪?(嘆了氣、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也許女孩子不纏足還嫁不出去呢。媽媽也心疼,可一點也沒有辦法,真是無可奈何。
(4)指導朗讀,把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來。
11、這種理由真實不可思議!同學們這就是陳舊的封建思想,孫中山能接受嗎?(不能)所以他反駁道,既然(引讀)……別人……但媽媽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說:(引讀)你年紀……
12、媽媽是含著眼淚說著,并把孫中山推出了門。
去掉“含著眼淚”行嗎?為什么?
體會到媽媽的內心,體會到媽媽是無可奈何的。媽媽知道孫中山說得有道理,媽媽知道姐姐纏足是痛苦的,但媽媽毫無辦法。
你知道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后,在干什么?所以,我們讀到這,稍微要停頓一下,給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齊讀第二句。
(3)小結:所以我們以后寫作文、造句時,都要注意準確的用詞。
14、分角色朗讀3--7節(jié),把孫中山又生氣又心疼和媽媽無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先準備一下,再指名讀。
15、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那么同學們看看圖中的孫中山,此時他在想些什么?(課件出示)
16、學生交流。(姐姐……媽媽……自己……)
17、從那以后,(引讀)孫中山再也看不到……聽不到……
。ò鍟簺]有笑臉 沒有歌聲)
18、比較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這兩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點出“深深地”、“幼小的”他雖然小年紀,但永遠不會忘記。
六、學習最后一節(jié)
過渡:正是因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正是因為他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憎惡纏足這一陋習的種子,所以后來孫中山當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的就是(引讀)……
。ò鍟菏紫葟U除)
七、展開聯(lián)想,表達情感。
1、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書:大快人心。)多么讓人高興,千千萬萬個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孫中山因得了肝癌,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人們?yōu)榱思o念他,為他立了一個銅像。
2、示銅像。
3、述: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如果沒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老師包括周老師也許早已纏足。此時,你會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
4、出示孫中山圖象,請你用孫中山爺爺,我想對您說:“…………”的句式來寫段練習。
八、布置回家作業(yè)。
附板書:(姐姐后、孫中山前加大括號)
孫中山破陋習——大快人心
能干 活潑 喜歡
姐姐 痛苦 流淚 生氣 心痛 孫中山
沒笑臉 沒歌聲 刺痛心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3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通過本文的閱讀,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習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24課的生字詞,并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老師要檢查大家對生字詞的掌握。課件出示詞語世界,小組開火車讀。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4課。讓學生齊讀課題2遍,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理解課題中的“破”、“陋習”。
二、精讀感悟
過渡:課文從哪些自然段寫了纏足這種陋習?
。ㄒ唬⿲W習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導學生默讀思考:哪些是孫中山看到的情形?請用“~~~~~”畫出來;哪些是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請用“——”畫出;媽媽為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請用“……”畫出。
2、交流:
(1)誰來說說孫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齊讀。
思考:這段中哪句話最傷孫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齊讀。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怎么會這么痛苦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有關資料理解,加深感受。也可以用手代腳嘗試。
。2)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課件出示句子。
孫中山生氣和心疼的是什么?能把畫橫線的句子改成陳述句嗎?
。3)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又是什么?課件出示句子。
通過加點的字詞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3、自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體會孫中山小時候的感受。
引答:當時,不管孫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對,都無濟于事?墒牵憬惚焕p小腳了,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引答)再也沒有聽到……可見,纏足陋習給姐姐帶來了無法想象的痛苦。孫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課文說,這件事深深地……(引答)
4、辨析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同學們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話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過渡:姐姐原來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
。ǘ⿲W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一讀。
引導學生通過“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體會姐姐的能干;通過“空閑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jīng)常唱歌給他聽”等詞句,體會姐姐的活潑。
引導學生體會到正因為姐姐是那樣的活潑能干,孫中山才“喜歡自己的姐姐”。
。ㄈ⿲W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讀,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孫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封建纏足陋習,給包括姐姐在內的千千萬萬中國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來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陋習。引導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拓展
1、封建社會的陋習還有哪些?師展示資料。
2、現(xiàn)代生活中的陋習以及同學們的陋習有哪些?
四、總結全文
總結談話。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對孫中山先生說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24 孫中山破陋習
能干 活潑
纏足 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
痛苦 流淚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由于學生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被纏足后的腳的模樣,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目睹纏足給中國上千婦女帶來的痛苦。教學中,我直插主題,從課題入手,“破”就是廢除的意思,“陋習”就是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習慣,本文中指纏足。然后讓學生找出寫纏足的段落,并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孫中山看到的情形”、“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默讀2-6自然段邊勾畫,接著在班內交流,我相機出示各段的文字,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在每段文字中的重點字詞下用著重號標記。這樣,學生就能深深地意識到姐姐纏足所受的摧殘,也懂得了媽媽對封建陋習的盲從和無奈,體會到孫中山從小就有一種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思想。為了讓學生感受姐姐纏足前后的變化,而后相機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讓學生明白纏足前姐姐活潑能干,纏足后帶走了姐姐燦爛如花的笑臉,奪走了她悅耳動聽的歌聲,更進一步體現(xiàn)出孫中山對姐姐的同情和對這種陋習的痛恨,堅定了他將來廢除纏足陋習的信念。由于教學中努力做到面面俱到,我講的過多,而學生的朗讀卻不到位,給學生悟的時間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盡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各項技能得到發(fā)展。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78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中第24課《孫中山破陋習》的教學,我們習慣上按照課題來引領全文,先板書課題,然后抓住“破”字,由“破”入手,引導學生質疑,(1)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2)孫中山怎樣破陋習;(3)孫中山破陋習的結果怎樣。
這種提綱挈領的方法,在本冊第十三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我也使用過,效果很好,這課我緊緊扣住三個大的問題:1、為什么要發(fā)明聽診器?2、怎樣發(fā)明聽診器;3、最終他成功了沒有?這樣三個問題,貫穿了整個文章的主要脈絡,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獨立思考,最后交流,接著,讓學生用表演等活動把課文中的情景再現(xiàn)一次,學生比較容易能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了。但是,《孫中山破陋習》這課的教學時,我就發(fā)現(xiàn),用相類似的問題,學生不能完全讀透課文,對于第一個問題: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學生的確能夠通過讀課文深究下去,能夠找出了不少能夠反映孫中山破陋習的原因的理由,而第二個問題:孫中山怎樣破陋習,課文根本就沒有用筆墨來描寫,第三個問題:孫中山破陋習的結果怎樣,也只是結尾時做了個簡單的總結介紹。所以,就沒有辦法就第二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了,是哪兒出了問題?怎么辦?
首先我想,是不是理解課文內涵出現(xiàn)偏頗?于是把課文拿過來再進行研讀。為什么課文沒有重點寫孫中山怎樣破陋習呢?通過閱讀后的思考,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寫孫中山破陋習的經(jīng)過,而是重點寫了孫中山看到母親為姐姐纏足后和母親的對話,從對話透露出什么?
課文再現(xiàn):
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見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便對媽媽說:“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應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
“你年紀小,還不懂得這些事!眿寢尯蹨I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原來是孫中山、姐姐、母親三人對纏足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孫中山反對纏足的態(tài)度極其堅定;母親雖然也知道纏足不好,但是因為怕人家笑話,所以不得不給姐姐纏足;姐姐是纏足的受害者,而她卻逆來順受,默默承擔這份折磨與痛苦。再聯(lián)系最后一節(jié),孫中山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這句話,發(fā)現(xiàn),纏足的陋習對中國婦女的傷害這么深,為什么幾千年來都沒有人把它真正廢除掉?結合母子的這段對話,豁然開朗,就是因為有像母親這樣為明知纏足的陋習不好,可畏懼人言,不得不讓自己親身的孩子也受到傷害的封建衛(wèi)道士的存在,就是有像姐姐這樣,寧愿忍受強烈的痛苦,卻不愿違背母親以及其他人的意思,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人存在,而沒有像孫中山那樣敢作敢當,不畏人言,堅持正義的領袖出現(xiàn)。
重點就在不斷的思考中明晰。原來,《孫中山破陋習》這課關鍵不是讓學生明白怎樣破陋習的,而是通過學習讓學生透過破陋習中被所包含的姐弟情深,姐姐的災難深重,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出孫中山那種不向惡勢力低頭,敢于抗爭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
(搜索課題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www.jcsycorp.com)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5
課前發(fā)有關孫中山和纏足的資料生閱讀。
上課:
師:(課件出示課本上孫中山塑像)問:他是誰?知道嗎?
生:孫中山
師板書“孫中山”,(并對孫中山進行簡短的介紹),他是我們的國父,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學習孫中山小時侯的故事,師邊說邊板書“破陋習”,寫完后生讀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就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陋習”。
師在陋習下畫一橫線并打了個小問號。
生2:我想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
師在課題下畫一橫線并再次打了個問號。
生3:我想知道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
師再打了個小問號。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提出了這么多的疑問,其實答案就是課文里,只要你能認真讀文,用心思考,就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師提出自讀課文要求:a、讀準字音;b、讀通句子;c、在不懂的詞或句子后面畫上個小問號。
生自由讀文。
師檢查讀文,找八位同學接力賽讀文,其他同學做小評委,看他們誰讀的好,好在哪里,讀的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生接力讀文后生評。(錯多出在生字的讀音上。)
師:我感覺剛才的幾位同學已經(jīng)讀的很不錯了,為什么有些地方他們還不能很好地讀好呢?原來是一些“攔路虎”在里作怪,現(xiàn)在我就把這些“攔路虎”請出來,讓我們一起來消滅它!
課件展示生字詞,生自由默讀,指名讀,齊讀,默記這些詞,準備下節(jié)課聽寫。
師:好!同學們可真能干,這么快就把這些“攔路虎”消滅了,大聲朗讀有利于情感的表達,默讀右有利于我們的思考,現(xiàn)在老師就請你們默讀第一小節(jié),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姐姐?并用自己的話來夸夸這位姐姐。
生默讀第一小節(jié)。
生1:這是一位勤勞的姐姐。
師:根據(jù)在哪呢?
生:“他的姐姐一點兒也不怕吃苦……樣樣活都干。”
生2:這是一位愛唱歌的姐姐,課文里是這樣寫的“姐姐經(jīng)常唱歌給他聽!
生3:這是一位愛弟弟的姐姐,因為課文里說孫中山愛聽姐姐唱歌,所以他的姐姐就經(jīng)常唱歌給他聽。
師:同學們可真會讀書,第一小節(jié)就讀懂了這么多,這么勤勞能干而又愛弟弟的姐姐,你們想夸夸她嗎?
生1:因為姐姐勤勞能干,所以我真想擁有這么一位姐姐。
生2:因為孫中山這么愛聽姐姐唱歌,所以我想姐姐的歌聲一定很好聽。
生3:因為姐姐這么愛弟弟,所以我真想有一個這樣的姐姐。
師:同學們夸的比老師還好,看來你們都喜歡孫中山的姐姐,能通過你的讀來表達對姐姐的喜愛嗎?
指名生感情讀文。
師:就是這么一位勤勞能干而又活潑的姐姐,后來在她身上發(fā)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請默讀第2—5小節(jié),邊讀邊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默讀2――5小節(jié)。
師:在姐姐身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媽媽給姐姐纏足。
師:姐姐樂意嗎?
生:不樂意,非常痛苦的。
師:根據(jù)呢?
生:“眼淚直往下流”。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生1:狠心的。
生2:殘忍的。
生3:這是一位無可奈何的媽媽。
師:(豎起大拇指)你真會說話,把句子說的這么完整。你是從哪里看出這是一位無可奈何的媽媽的呢?
生:“媽媽嘆了口氣說……”,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媽媽是知道纏小腳不好, 但她為了不讓人家看不起她的女兒,她只能狠心為女兒纏足了。
師帶頭為她鼓掌。
師:接著自由讀第六小節(jié),體會此時此刻媽媽的心情。
生自由讀文。
師課件展示句子:
。1)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加上紅色的字后感覺怎樣?
生1:沒有“含著眼淚”就感覺不到媽媽是傷心的。
生2:加上“含著眼淚”可以感覺媽媽給女兒纏足心里很痛苦,也很心痛姐姐。
師:結合課文下面的插圖,看看此時此刻孫中山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1:媽媽呀!您為何要讓姐姐受這份罪呢?
生2:可憐的姐姐,弟弟無法幫你受這份罪,我真恨自己呀!等我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廢除這個陋習!
師:(豎起大拇指),你剛才說的這個陋習指的是什么?
生:纏足,就是纏小腳。
師:讀到這里大家知道陋習在本文中指什么了嗎?
生:知道了。
師:纏足后的姐姐變了嗎?請默讀第七小節(jié),看看纏足后的姐姐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生默讀課文。
生1:姐姐從此不再唱歌了。
生2:姐姐非常痛苦。
師:理由呢?
生:“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闭f明姐姐一點兒也不開心,內心一定非常痛苦。
師:你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把姐姐的痛苦心情都讀出來了。讀完這一段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這個陋習了嗎?根據(jù)課文里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吧。
生1:孫中山看來姐姐因纏足而痛苦,所以立志要破除這個陋習。
生2:孫中山因看到媽媽無奈地為姐姐纏足,姐姐又那么痛苦,所以就立志將來長大了一定要破除這個陋習。
師出示句子: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師:看看紅色的字去掉與加上讀起來感覺是不是一樣。
生1:不一樣。加了“深深地”一詞,可以體會到這件事對孫中山的傷害程度很深。
生2:加上“幼小的”說明那時侯孫中山年齡很小。
師:是呀,那時侯孫中山是很小的,大概和你們差不多大吧?墒悄菚r他就立下志要破除這一遺傳千年的陋習,真不簡單!本節(jié)沒有回答過老師問題的小朋友想請大家站起來齊讀第八小節(jié)。
生齊讀第八小節(jié)。
師: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有什么體會沒有?
生1:孫中山真了不起,纏足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他都能夠破除。
生2:孫中山當了大官后沒忘自己小時侯立下的志愿,為中國婦女做了一件好事。
師:“他首先破除了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這句話呼應了哪里?
生:課題。
師指題生齊讀。
師:與大家一起學習快有一節(jié)課了,老師感覺大家不僅認字的能力特棒,而且讀文的水平比老師還高,現(xiàn)在我想來考考大家,看你們的字寫的怎樣。
師范寫“宗”、“痛”,指出需要注意事項,生書空。
生描紅與這兩個字和與這兩個字結構相同的字,再臨寫第字兩遍。(老師和同學比賽描紅,比賽寫字的姿勢誰坐的正確,比賽誰描紅的字誰的漂亮,師描一字后下位巡視,糾正寫字姿勢不正確的同學。)
師展示寫的好的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準備下節(jié)課講述故事。
2、收集生活中的陋習,寫下來,下節(jié)課大家交流。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2個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對策:組織學生開展自主的讀書活動認真朗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在次基礎上通過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 揭示課題。
2. 學生讀題。
3. 談談讀題以后想說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孫中山的資料。
4. 教師出示孫中山的畫像,并對孫中山的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5. 學生質疑:陋習是什么?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這個陋習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建議:
(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
(3)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fā)現(xiàn)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唱歌 插秧 空閑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纏足 眼淚 廢除
6、學生默讀課文。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 柴、罪、廢、既”。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唱歌 插秧 空閑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纏足 眼淚 廢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通過本文的閱讀,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習默讀課文。
對 策: 要把默讀課文和講述這個故事作為訓練的重點,穿插重點詞句的訓練。通過詞句的訓練,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復習字詞,聽寫
唱歌 插秧 空閑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纏足 眼淚 廢除
2、引導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容,進行交流。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一讀。
2. 引導學生通過“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體會姐姐的能干;通過“空閑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jīng)常唱歌給他聽”等詞句,體會姐姐的活潑。
3. 引導學生體會到正因為姐姐是那樣的活潑能干,孫中山才“喜歡自己的姐姐”。
。ǘ⿲W習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導學生默讀思考:哪些是孫中山看到的情形?請用“~~~~~”畫出來;哪些是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請用“——”畫出;媽媽為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請用“……”畫出。
2、交流:
1) 誰來說說孫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齊讀。
思考:這段中哪句話最傷孫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齊讀。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怎么會這么痛苦呢?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聽到過或所讀過的有關資料理解,加深感受。
2) 孫中山與媽媽爭論的焦點是什么呢?(學生齊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3) 為什么“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4) 引導學生感受媽媽對纏足陋習的無奈,以及內心的痛苦。(嘆了口氣)
3、自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體會孫中山小時候的感受。
引答:當時,不管孫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對,都無濟于事,想一想:姐姐原來是怎樣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纏小腳了,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
。ㄒ穑┰僖矝]有聽到……可見,纏足陋習給姐姐帶來了無法想象的痛苦。孫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課文說,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學們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話使你感受到了什么?(傷害之深)
(二)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讀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孫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封建纏足陋習,給包括姐姐在內的千千萬萬中國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來當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陋習。引導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總結談話。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對孫中山先生說些什么呢?想對孫中山母親說些什么?(聯(lián)系有關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
2、朗讀全文。
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小時侯反對 纏足
。樯兑茏铮
(不該做)
辛亥革命成功首 先 廢 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復習檢查,進行填空練習。
2、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練習講故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檢查
1、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口頭填上適當?shù)脑~語。
( )知道纏小腳不好,( )不該去做。
姐姐纏足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孫中山( )生氣( )心疼。
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 )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 )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2、說說下面每組里的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1)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2)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二、練習講故事
1、理清層次。
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兩個部分,各寫什么內容。
說說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三個層次,各寫什么。
。ń憬闱趧诨顫姟獘寢尀閷O中山的姐姐纏足,孫中山極力反對——姐姐從此再也沒有笑臉,沒有歌聲)
2、記住重點語句。
寫姐姐勤勞活潑的語句。
姐姐痛苦的樣子和原因。孫中山和媽媽的對話。
姐姐的兩個“再也沒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首先廢除纏足陋習。
3、練習講述故事。
4、當眾講故事。
三、作業(yè):
1. 搞一次社會調查,問問身邊的老人,聽他們說說纏足和小腳,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2. 繼續(xù)練習講孫中山破陋習的故事。
板書:
24、孫中山破陋習
喜歡姐姐----活潑能干
姐姐纏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廢除
課后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fā)破陋習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通過上堂課的學習,知道了纏足前的姐姐是個活潑又能干的姐姐,而纏足后,姐姐變成了怎樣的女孩子了呢?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去體會。
課文中介紹給姐姐纏足的是媽媽,媽媽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精彩,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中,我盡量引導孩子去認識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從媽媽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中去理解媽媽到底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認識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孩子閱讀課文和有關孫中山的補充材料,使孩子們對孫中山有一個比較全面地了解。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7
一直以來,聽的課大都是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如《美麗的丹頂鶴》、《灰椋鳥》等等。對于如何把握散文的教學有了一些方向和門道。而星期一去聽的黃老師《孫中山破陋習》一課,又使我對一些歷史故事類的記敘文方面的教學有了一些感悟與體會。
《孫中山破陋習》這篇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故事旨在讓學生學習和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我認為,這些偉大的精神如果僅僅停留在學習和體會的層面是不夠,僅僅只是讓學生感動下,那效果也是不長久的。黃老師的課對這一難點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短短40分鐘的課,蘊涵其中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整堂課下來,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把握可以用三個字形容,就是“效果好”。以下幾點,讓我感受很深。
一、質疑導學法運用的恰到好處。
黃老師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教學程序,有效地利用了變序來幫助學生自主質疑,合作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結構使學生有效地把握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突破也很有幫助。
黃老師教學的第一部分是第8自然段,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由讀第8小節(jié),問學生現(xiàn)在最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質疑。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篩選有價值的2個問題引入重點段落的教學。
黃老師很好的創(chuàng)設了學生質疑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不在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進行的,而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中展開的。我們都知道求知欲是學生一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黃老師就很好的抓住這一突破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新思維和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也滲透在了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把握上是一個飛躍。
二、結合課后練習中的句子比較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滲透其中。
句子的比較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黃老師就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如何把句子寫具體的訓練。
如:“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與“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兩句話的比較,問學生哪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讓學生體會到“深深地”、“幼小的”兩詞說明他雖然年紀小,但永遠不會忘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把句子寫具體,可以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一舉兩得。黃老師也很注重標點符號在文中的作用,如何讓學生體會一個省略號,就可以看出,平時黃老師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注重。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152
(吳愛琴)
周老師所上《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中人物個性的教學時,周老師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三個人物的句子,然后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和交流,使學生走進文本,閱讀課文。在整篇課文教學中,周老師運用了以下方式:
1、 有聲有色,朗讀感悟: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周老師用了很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通過朗讀學生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能體會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能了解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
2 、 說話練習,拓展想象:在本課的教學中,周老師設計了留白想象的環(huán)節(jié),想一想媽媽會做什么,會說寫什么,孫中山當時怎么樣?這說話練習,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充分發(fā)揮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學習講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的思維,從中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孫中山破除陋習帶來的好處. 學生學了這篇課文,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說,周老師正好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的個性水平得以充分展示。
3、圖文結合,直觀性強:這篇文章所說的陋習離我們學生的時代比較久遠,周老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纏足后的畸形的小腳,加上她的聲情并茂的解說,真的讓人感到纏足這種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實在是太深了,從而為學生最后水到渠成地說出孫中山的偉大,孫中心破纏足陋習真的是解放了廣大中國婦女。否則,光憑書上兩幅圖,不能使學生感悟到當時的背景,這幾張圖片的作用不可小看。這是文字所沒有辦法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這幾幅圖片就加深了纏足的了解,了解了這種陋習對婦女的殘害,從而像孫中山一樣痛恨它。
4、質疑導學,激情飛躍:“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追求新知的開始,是創(chuàng)新的萌芽。我發(fā)現(xiàn)周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始終處于激情號召當中,不停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讀書思考、積極探究的主動精神。所以學生積極應對,思維活躍,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問題,各抒己見,精彩紛呈。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84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學習課文
。ㄒ唬、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的姐姐!
4、指導朗讀。
。ǘ、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心想。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
3、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10
教學設計
一、把握人物,揭示課題:
出示圖片(孫中山):這是誰?有關孫中山,你知道些什么?(學生反饋收集的材料)
師概述:孫中山是公認的中國二十世紀第一位偉人,他1911年領導了辛亥革命,導致清朝專制統(tǒng)治的覆滅,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于北京。一代偉人離我們而去,然而他留給我們的卻是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學的就是有關孫中山的一個故事:
指名讀題目,齊讀課題:孫中山破陋習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打開書,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讀書姿勢。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能讀好嗎?自己準備一下,學生自由讀(出示生字詞,先有拼音后無)
挑柴 纏足 痛苦
為啥 受罪 祖宗
婦女 既然 廢除 辛亥革命
反饋:1)有:能讀幾個就讀幾個?能全部讀準就更好了,誰來?
齊讀
重點:字音(纏足、為啥、辛亥革命)
字義(為啥、辛亥革命)
2)去:還會讀嗎?誰來試試?
三、扣第8段,理解題目:
1、這么多的字詞都讀準了,瞧這個句子,里面有這么多的字詞呢?你還能讀準嗎?出示第8自然段
2、指名讀(2個)——讀準字音
字音讀準了,看看這個句子特別長,怎樣讀好了呢?示范讀(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誰再來讀?(2個)——讀通句子
齊讀
提問:讀到這,再看看題目(指題目),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知道了嗎?(纏足陋習)什么叫破呀?(廢除)讀了這一段,你就知道了題目的意思,你還知道什么了?(學生反饋:孫中山領導了……)
教師肯定:讀書不僅要把字詞讀準,還要讀懂句子告訴了我們什么,更重要的還要想一想,努力去提提問題!
再看這個自然段,你想問什么?(引導提問,如:教師點撥—大總統(tǒng)首先廢除纏足陋習,正常、慢各一遍,加上為什么,問一問!引導三遍)
前面的課文就回答了你們的問題,自己再讀一讀書
四、把握“姐姐”,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反饋:課文主要講了……
3、對,正是媽媽給姐姐纏足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
出示句子: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讀,示范,再指名讀
4、纏足這件事的直接受害者是誰?(姐姐)默讀有關描寫姐姐的句段,用括號做做記號
學生默讀
5、反饋: 看看找準了嗎?誰來讀一讀(隨機)
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出示這一段,再指名讀,注意關鍵詞——再指名讀——出示填空題:以前的姐姐 。
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出示這一段,范讀重點短語: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再指名讀——補充材料:(腳骨圖)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正常人的腳骨,這是被纏后的腳骨,已經(jīng)完全變形,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小腳圖)看,這就是被纏后的腳,健康的雙腳硬是被纏成了殘廢的腳,站不能站,走不能走,還能下田干活嗎?——再看這一自然段,誰能讀好呢?——出示填空題:纏足時的姐姐 。
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出示句子:以后的幾個月……歌聲,兩個“再也沒有”變紅色,指名讀——齊讀——出示:纏足后的姐姐 。
6、關于姐姐,誰能完整地說一說(練習說話):
出示:以前的姐姐 ;纏足時的姐姐 ;纏足后的姐姐 。
7、纏足陋習殘害了姐姐,就是這件事:
出示: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誰來讀?
再出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再指名讀
這些詞用得多好啊!好在哪呢?(具體、準確……)
齊讀句子: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五、把握“媽媽”,理解課文:
1、纏足傷害了姐姐的身體,也傷害了姐姐的心,其實這件事還深深地刺痛了另外一個人的心?知道嗎?(媽媽)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
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你年級小,還不懂得這些事。”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用心去讀這兩段文字,讀完之后告訴我,你想對媽媽說什么?
看媽媽的神情:“嘆了口氣”、“含著眼淚”,我可以把這些詞語去掉嗎?從這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一個省略號,看看圖,站在門外的孫中山似乎聽到了什么?他又會怎樣想呢?
2、再出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是呀!這件事,既包括姐姐的改變,更有媽媽的無可奈何,正是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幼小的心。
五、小結課文,課后延伸:
1、如果沒有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如果沒有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
感謝孫中山,出示最后一段:
后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tǒng),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再讀這段話,此時,你想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
自由小練筆,反饋!
2、這是我們對孫中山爺爺?shù)挠芍愿兄x!是呀,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纏足這一陋習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梢韵胂,孫中山在破除這一陋習的時候一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課后,我們還可以去——
查閱孫中山破陋習的具體故事。
對,同學們,課后再去查查資料,更近更多地去了解孫中山!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11
教學要求:
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
教學準備:1、課件。2、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的事。
一、揭題
1、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4課,齊讀課題。
二、檢查復習。
1、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什么叫“陋習”,課文中的陋習指什么?(陋習是指壞的、不好的不文明的習慣。課文指纏足。)
2、昨天我們還細讀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從中了解到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填空:孫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
。ㄓ智趧谟只顫 既愛勞動又愛唱歌 又活潑又能干)
二、精讀課文,質疑問難(第七自然段)
過渡:大家已經(jīng)知道孫中山有個又活潑又能干的姐姐,真讓人羨慕,但好景往往不長,讀讀課文這一部分,看看情況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自由輕讀第七自然段。
交流,強調兩個“再也沒有”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質疑,老師篩選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并出示:
、艦槭裁丛僖部床坏浇憬愕男δ,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⑵這件事指什么事?
(3)這件事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
3、同學們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真不錯。要想解開你心中迷團,就得細讀課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體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臉, 聽不到姐姐的歌聲?
2、學生交流。(媽媽要姐姐纏足。)
板書:姐姐纏足
四、精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媽媽是怎樣給姐姐纏足的,指名讀一自然段。
2、學生交流:從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此時孫中山的姐姐怎么樣?
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3、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練讀句子,體會姐姐的痛苦。
4、出示圖片和說明文字,自讀體會。
5、難怪姐姐會如此的痛苦,讓我們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好課文。
五、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
1.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便對媽媽說:“……”引讀課文的第3小節(jié)。
2.孫中山心疼什么?他又生氣什么?
3.同學們看,這就是當時纏足的女子穿的小鞋,看著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4、你能用既生氣又心疼的語氣來讀讀孫中山的話嗎?
5、師生評讀。
6、齊讀這一小節(jié),讀出孫中山當時既生氣又心疼的語氣。
六、學習第四-六小節(jié)
1、媽媽又是怎樣回答的呢?指名讀課文的第4小節(jié)。
2、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呢?
3、你知道封建社會的婦女為什么要纏小腳嗎? 課外我請同學們搜集了資料,現(xiàn)在我們交流交流。
(纏足之風開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從宮廷傳入民間,后來纏足之風愈演愈烈,以至于小腳女子成為當時男人擇偶的標準,說什么“娶妻要娶小腳妻”。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找個好婆家,做母親的往往在女兒七、八歲的時候給她纏足。在小腳盛行時期,大腳女子往往被視為沒有教養(yǎng),會被人家恥笑,甚至難以出嫁。)
4、難怪媽媽在說的時候先——嘆了口氣,你從這聲嘆氣聲中讀懂了什么?
5、誰能把第四小節(jié)讀好?
指名讀——評讀——齊讀
6、孫中山能接受這種理由嗎?
(不能)所以他反駁道,既然(引讀)……別人……真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但媽媽只是說:(引讀)你年紀……媽媽邊說邊……
7、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你欣賞哪一句,為什么?(從媽媽含著的“眼淚”中你讀出了什么?(無奈、心痛、對女兒的愛)
8、你能把媽媽當時的心情讀出來。指導讀好第6自然段。
9、細心的小朋友一定發(fā)現(xiàn)這節(jié)的末尾有個省略號,你知道這個省略號里的內容嗎?(媽媽……姐姐……所以,我們讀到這,稍微要停頓一下,給人想像的余地。)
9、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那么同學們看看圖中站在門外的孫中山,此時他聽到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課件出示)
10、學到這里,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那天發(fā)生的媽媽為姐姐纏足的事吧。 分角色朗讀。
11、從那以后,(引讀)孫中山再也看不到……聽不到……
師:看來纏足的陋習不僅傷害了姐姐的身體,更傷害了姐姐的心靈。
12、比較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讀,想想哪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為什么?抓住“深深地”、“幼小的”進行感悟交流。(說明孫中山幼年時受到這件事的打擊的程度很深,將永遠不會忘記。)
板書:刺痛了心。
13、檢查剛才提的3個問題。
七、學習最后一節(jié)
過渡: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但他從小就有一個決心,姐姐的悲劇再也不能在千千萬萬的婦女身上重演。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來看看,后來孫中山有沒有實現(xiàn)這個愿望?
1、自由讀最后一節(jié)。
2、問:成功了嗎?(成功了)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3、師小結。
有誰了解“辛亥革命”嗎”?(“辛亥”指的是1911年,這年武昌起義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這次革命的領導人是孫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當了臨時大總統(tǒng)。)
板書:革命成功
那時候,要廢除的陋習有許多,孫中山卻把廢除纏足這件放在了第一,這是為什么? (姐姐纏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纏足給中國婦女帶來的巨大的痛苦。相機理解“殘害”。他從小立下了志愿。) 板書:首先廢除
“廢除”就是題目中哪個字的意思?(破)
4、千千萬萬個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呀!讓我們來欣喜地齊讀這一段。
八、展開聯(lián)想,表達情感。
1、如果沒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而無法工作;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老師包括來老師也許早已纏足而無法給你們上課。如果沒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而無法上學讀書、開心地游戲;此時此刻,你想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示銅像。
2、用孫中山爺爺,我想對您說:“…………”的句式來說話練習。
3、是呀,中國婦女能走出 “三寸金蓮”的千年痛苦,這都得感謝——,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的名字——
九、 作業(yè)
1、啊,孫中山爺爺?shù)拇_很偉大,他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廢除了許多封建陋習,你還想了解他更多的事嗎,請課外搜集他的資料,在自主晨會上交流。
2、 問問周圍的老人,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
附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姐姐纏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廢除
大快人心
《孫中山破陋習》教案 篇12
教法、學法:通過對姐姐纏足前后的巨大變化的了解,讓學生認識到纏足摧殘人性,通過講、讀、演體現(xiàn)孫中山反抗斗爭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抓住重點詞,在對比中學習、理解課文。
2.在教師提供和學生搜集資料中了解纏足對中國婦女的殘害。體會孫中山對陋習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通過觀看圖片、資料、講述長輩纏足的經(jīng)歷,體會纏足是一種不合理、極其殘忍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4課,請大家齊讀課題。初讀了課文,你知道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習”呢?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纏足這一陋習呢?這事得從他小時候說起,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吧!
二.前后對比,體會姐姐的巨變
(一)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的姐姐。姐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他如此喜歡呢?自由讀第一段。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
。ǘ┠氵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嗎?
(三)能天天和這樣勤勞又活潑的姐姐在一起生活,是多么幸?鞓钒。】墒呛镁安婚L,他們的生活中再也沒有了歡聲笑語。
出示第七段,個別讀。這時的姐姐變成了什么樣的人?
。ㄋ模┦鞘裁词率菇憬阆駬Q了個人似的?
【設計意圖】對比品讀,激起憎恨之情
課文本身有一個明顯的寫作特點,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這正是引導學習突破難點的最好切入口。因此,我設計了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聯(lián)系起來進行品讀學習。從讀的感情中體會感悟到了孫中山的姐姐受到的殘害。從而在學生的心底激起一股憎恨之情,究竟是什么使活潑、能干的姐姐變得如此傷痛。產(chǎn)生了想追究到底的欲望,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為學習下面的內容奠定了基礎。
三.了解纏足,通過對比朗讀不同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不同的人物形象
。ㄒ唬┠x2-6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你有思考的詞句,還可以在旁邊寫出你的感受。
。ǘ┦鞘裁词陆o姐姐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ㄈ)纏足是怎么一回事?出示第2段,個別讀,你聽懂了什么?
。ㄋ模┙Y合你課前搜集的資料講一講如何纏足的?
學生邊講述邊體會姐姐的痛苦,教師相機出示講述,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
【設計意圖】由于纏足陋習已遠離現(xiàn)代生活,因此要想學生僅憑課文了解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的傷害,對孫中山首先破除纏足陋習的意義,是很難引發(fā)發(fā)自內心的認同的,所以我補充了文字資料、配樂(《二泉映月》)播放:通過閱讀資料,通過圖片直觀,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此時,孩子情感波濤涌起,我又因勢利導,讓學生回到文中去,體悟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引發(fā)情感共振。再讀描寫姐姐纏足前以及被纏足時的語句,再次體會姐姐心頭和肉體所遭受的巨大傷害。
。ㄎ澹⿲O中山和媽媽看到了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
1.出示第3段讀,孫中山對誰生氣?又心疼誰?讀出孫中山大聲責備媽媽,又心疼姐姐的復雜心情
2.出示第5段,這還是一個什么樣的孫中山?好一個(大膽提出抗議,勇敢,令人佩服)的孫中山。
3.而媽媽呢?她就這么鐵石心腸,眼睜睜地看著女兒強忍痛苦而無動于衷嗎?出示第4段,從“嘆了口氣”看出媽媽其實是萬般無奈啊!
4.你還能從哪看出媽媽的無可奈何?出示第6段“含著眼淚”
5.看圖想象:媽媽在房間里一邊給姐姐纏足,一邊干什么?
孫中山雙手叉腰在想些什么?
6.分角色朗讀對話
【設計意圖】發(fā)掘語言因素,體悟人物情感。從“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痛”的話語到媽媽對“祖宗傳下來”的無奈述說,直至“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抓住重點句和關鍵詞練讀,適時講解、點撥引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體驗。從省略號的運用,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進一步體悟陋習的毒害之深和孫中山的不懈抗爭。再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閱讀悟“情”,讀出孫中山與媽媽各自不同的態(tài)度與感情。
四.想象姐姐纏足后的生活,進一步了解纏足是一種摧殘人的陋習,具有毀滅性的危害。
(—)引讀第7段,想象纏足后姐姐是如何生活的?怎么走路,干活?
。ǘ┍容^句子
“深深地”“幼小的”能說明什么?
【設計意圖】比較句子,這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的運用,揣摩語言的表達。
五.體會孫中山破除纏足陋習深得人心。
是纏足奪去了姐姐的幸福快樂,徹底地毀了姐姐的一生,這樣的陋習真是令人痛恨,一定要廢除它。終于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tǒng),他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
。ㄒ唬┏鍪镜8段讀,聽到這個消息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ǘ┫胂笳f話
孫中山的這一壯舉,讓中國婦女從此獲得了新生。人們?yōu)榱思o念他,特地為他立了一尊銅像,此時面對孫中山爺爺,你想對他說什么?
【設計意圖】超越教材,表達情感。設計“孫中山爺爺我想對你說:……”的形式來擴展學生思維,練習學生語言,表達學生情感。在本堂課的最后,鼓勵學生去拓展知識,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的崇高思想。為課堂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讓我們懷著對孫中山爺爺?shù)某绺呔匆,再次讀讀課題吧!
七.作業(yè)
1.復述故事。
2.問問周圍的老人或查閱資料,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
教材分析:
這篇故事的社會背景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相對遙遠。在初讀課文時,就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及其根源,了解孫中山這個人物,師生共同搜集纏足知識、圖片、音像資料,還可以請學生講述自己的長輩的纏足經(jīng)歷,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課文通過對姐姐纏足前后行為的對比,強烈控訴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謳歌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對封建陋習大膽提出抗議并與其作斗爭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