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 教案
教學要求: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完成描紅習字冊。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 就是講他這方面事跡的。
二、揭示題意:
(1)揭示孫中山先生像
(2)簡介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與廣東香山縣,1905年組織同盟會,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晚年,同中國共產黨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3)“孫中山破陋習”中的“破”是破除、廢除的意思,“陋習”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連起來說,就是孫中山廢除不好的習俗。
三、初讀指導。
1、學習生字詞語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會讀會寫田字格里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空閑 廢除纏足痛苦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詞語,指點辨認讀音。
(3)了解詞語,重點理解詞語。
纏足:舊時陋習,女子用布帛緊扎兩腳,使腳骨變形,腳尖小,以為美。辛亥革命后,纏足的風氣才逐漸廢除。
廢除:取消、廢止。
刺痛:使人受到打擊而感到痛苦。
(4)抽卡片讀生字詞語。
3、各人輕聲讀課文。
4、指點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
2、各人用鋼筆描紅
五、作業
1、讀抄詞語
2、練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1、指名讀課文
2、指名學生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就是2——8自然段
第三部分就是第9自然段
3、分部分講讀
第一部分(1)指名讀
(2)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姐姐是個怎樣的女孩子?
(3)小結:這個部分主要講了孫中山小時侯有個能干的姐姐。
(4)齊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這七個自然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事)
(3)這件事是怎樣發生的?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痛苦 流淚)姐姐為什么這么痛苦?
出示:媽媽正在用一根布條,給姐姐纏足。
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為什么?
(4)出示投影片,指導看圖
a 分析畫面
畫面有哪幾個人?屋子里坐著的是什么人 ?她在干嗎?屋子外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態怎樣?為什么會這樣?
b 小結圖意
(5)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痛苦流淚,感到怎樣?他向媽媽出什么意見?媽媽怎么說的?
齊讀3,4自然段
孫中山反對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
他向媽媽提出反對意見,他媽媽怎么回答的?
媽媽為什么嘆氣?媽媽為什么不能 這樣做?
(6)孫中山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又是怎樣同媽媽爭辯的?他爭辯有用嗎?齊讀5,6,7自然段
出示: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