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精選13篇)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16
教材分析]課文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時和纏足后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活潑能干的姐姐。孫中山喜歡姐姐是因為姐姐“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一點兒也不怕吃苦”,還因為姐姐活潑、愉快,一有空就陪孫中山玩,還經常唱歌給他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可親可愛、活潑能干的姐姐,卻因為纏足而遭受肉體和心靈上的痛苦,失去了笑臉和歌聲,失去了童真和快樂。以“喜”開頭,通常是悲劇的寫法。“什么是悲劇?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因此,第一自然段雖然與纏足陋習無關,卻并非可有可無,它為下文做了充分的鋪墊,正因為姐姐活潑可愛、勤勞能干,她的遭遇才愈發惹人同情,正因為孫中山愛姐姐之深,才有恨纏足之烈。第二至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孫中山的母親受封建習俗的影響,強行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他的姐姐從此失去了歡樂,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幾個自然段包含了這樣幾層意思,首先交代纏足是一種什么樣的陋習,以及在纏的時候給女性帶來什么樣的痛苦。“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就像在給人上刑,可見纏足是一種非常野蠻、非常殘酷的虐待婦女的行為,這不僅會在肉體上給人帶來折磨,而且會在心靈上給人帶來傷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接著寫孫中山與媽媽的一場爭論,在爭論中,一方面表現了媽媽對于“祖宗傳下來”的陋習的無奈和盲從,可悲又可憐,媽媽此時內心的痛苦一點也不亞于姐姐和孫中山,一方面她過去也被她的媽媽纏過足,她親身體驗過纏足的痛苦,可是現在作為媽媽,她又在親手給可愛的女兒帶來纏足的痛苦,她是多么不愿意這樣做啊!其實又有哪個母親愿意給自己孩子稚嫩的身心帶來如此重大的創傷呢?可是僅僅因為“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僅僅因為“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一代又一代的母親只好像孫中山的媽媽一樣,“含著眼淚”給女兒纏足,陋習就這么延續著……另一方面,從孫中山和母親的爭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小小年紀的孫中山是非分明、敢于指責陋習的反抗精神。最后寫纏足以后姐姐像變了一個人,“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正是因為從小在心里就埋下了憎惡纏足這一惡習的種子,孫中山才會有后大的重大舉措——廢除纏足。第八自然段即最后一段,寫辛亥革命后,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要廢除的陋習應該是很多的,為什么孫中山“首先”廢除的是纏足這一陋習呢?毫無疑問,小時候姐姐纏足的事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不能讓姐姐的悲劇再在中國千千萬萬的婦女身上重演,廢除這一陋習,不僅是對婦女身體的解放,更是對婦女心靈的解放。回顧全文,孫中山小時候目暑姐姐纏足的痛苦是他產生破陋習動機之因,而陋習最終被廢除則是由因導出之果,因寫得詳細、周密,果交代得簡明、清楚。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學會默讀,講述故事。
⒊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
孫中山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他的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課題:
⒈板書課題:18 孫中山破陋習
⒉解釋課題:
⑴出示孫中山先生像。
⑵簡介孫中山。
⑶陋習: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
三、初讀指導
⒈學習生字詞。
⑴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⑵會讀生字。
⑶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空閑 廢除 纏足 痛苦
⒉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
孫中山 挑柴 罪 纏足 空閑
⑵指名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⑶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纏足 廢除
⑷讀生字詞。
四、寫字指導:
⒈指導要點:
孫:偏旁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
閑:外部的"門"各筆之間均不連筆。
纏:右部上端不能少寫一"點"。
⒉各人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
⒈讀、抄詞語。
⒉練讀課文。
⒊思考: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試著從事前、事件經過、事后這三方面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課文:
⒈指名讀課文。
⒉指名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⒊分部分講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你們看,孫中山的姐姐事怎樣的一個女孩兒?(能干、活潑的女孩子)
⑶小結:
第一部分主要講孫中山有一個能干、活潑的姐姐。
⑷齊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七個自然段講的事一件什么事?(講的是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事)
⑶這件事事怎么發生的?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痛苦、流淚)想象一下當時的境界。
為什么姐姐這么痛苦、流淚?請比較下面兩句話。
出示:媽媽正用一根布條,給姐姐纏足。
媽媽正用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導看圖。
①分析圖片。
畫面上哪兩個人?屋子里坐著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著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態度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
②小結圖意。
⑸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痛苦流淚,感覺怎樣?他向媽媽提出什么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請齊讀第3、4自然段。
①從第三自然段看,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媽媽提出反對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
③媽媽為什么嘆氣?可是媽媽又不能不這么做,為什么?說明了什么?
⑹孫中山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又是這么同媽媽爭辯的?有用嗎?
齊讀第5、6、7三個自然段。
⑺孫中山同媽媽爭辯沒有用?那么結果怎么樣?這件事使孫中山感到怎么樣?請齊讀第8自然段。
結果姐姐變得這么樣了?
⑻小結:
這一部分講的是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事。
⑼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業 :
⒈讀課文,練習講述整個故事。
⒉復習。
第三課時
一、講述課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讀。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這么回事?(教師介紹:辛亥革命)
⒊"首先廢除"纏足陋習,表現了孫中山怎么樣的精神?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義?
⒋看書上的插圖。
教師講述: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勞偉大。人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銅像。
⒌小結。
這一部分講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
⒍齊讀第3部分。
二、總結:
這篇文章寫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看到姐姐被纏足帶來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的事,表現了他對封建勢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三、作業 :
⒈默讀全文:練習講說這個故事。
⒉指名說這個故事,師生評議。
⒊同座二人練習。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3
課前發有關孫中山和纏足的資料生閱讀。
上課:
師:(課件出示課本上孫中山塑像)問:他是誰?知道嗎?
生:孫中山
師板書“孫中山”,(并對孫中山進行簡短的介紹),他是我們的國父,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學習孫中山小時侯的故事,師邊說邊板書“破陋習”,寫完后生讀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就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陋習”。
師在陋習下畫一橫線并打了個小問號。
生2:我想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
師在課題下畫一橫線并再次打了個問號。
生3:我想知道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
師再打了個小問號。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提出了這么多的疑問,其實答案就是課文里,只要你能認真讀文,用心思考,就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師提出自讀課文要求:a、讀準字音;b、讀通句子;c、在不懂的詞或句子后面畫上個小問號。
生自由讀文。
師檢查讀文,找八位同學接力賽讀文,其他同學做小評委,看他們誰讀的好,好在哪里,讀的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生接力讀文后生評。(錯多出在生字的讀音上。)
師:我感覺剛才的幾位同學已經讀的很不錯了,為什么有些地方他們還不能很好地讀好呢?原來是一些“攔路虎”在里作怪,現在我就把這些“攔路虎”請出來,讓我們一起來消滅它!
課件展示生字詞,生自由默讀,指名讀,齊讀,默記這些詞,準備下節課聽寫。
師:好!同學們可真能干,這么快就把這些“攔路虎”消滅了,大聲朗讀有利于情感的表達,默讀右有利于我們的思考,現在老師就請你們默讀第一小節,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姐姐?并用自己的話來夸夸這位姐姐。
生默讀第一小節。
生1:這是一位勤勞的姐姐。
師:根據在哪呢?
生:“他的姐姐一點兒也不怕吃苦……樣樣活都干。”
生2:這是一位愛唱歌的姐姐,課文里是這樣寫的“姐姐經常唱歌給他聽。”
生3:這是一位愛弟弟的姐姐,因為課文里說孫中山愛聽姐姐唱歌,所以他的姐姐就經常唱歌給他聽。
師:同學們可真會讀書,第一小節就讀懂了這么多,這么勤勞能干而又愛弟弟的姐姐,你們想夸夸她嗎?
生1:因為姐姐勤勞能干,所以我真想擁有這么一位姐姐。
生2:因為孫中山這么愛聽姐姐唱歌,所以我想姐姐的歌聲一定很好聽。
生3:因為姐姐這么愛弟弟,所以我真想有一個這樣的姐姐。
師:同學們夸的比老師還好,看來你們都喜歡孫中山的姐姐,能通過你的讀來表達對姐姐的喜愛嗎?
指名生感情讀文。
師:就是這么一位勤勞能干而又活潑的姐姐,后來在她身上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請默讀第2—5小節,邊讀邊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默讀2――5小節。
師:在姐姐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媽媽給姐姐纏足。
師:姐姐樂意嗎?
生:不樂意,非常痛苦的。
師:根據呢?
生:“眼淚直往下流”。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生1:狠心的。
生2:殘忍的。
生3:這是一位無可奈何的媽媽。
師:(豎起大拇指)你真會說話,把句子說的這么完整。你是從哪里看出這是一位無可奈何的媽媽的呢?
生:“媽媽嘆了口氣說……”,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媽媽是知道纏小腳不好, 但她為了不讓人家看不起她的女兒,她只能狠心為女兒纏足了。
師帶頭為她鼓掌。
師:接著自由讀第六小節,體會此時此刻媽媽的心情。
生自由讀文。
師課件展示句子:
(1)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加上紅色的字后感覺怎樣?
生1:沒有“含著眼淚”就感覺不到媽媽是傷心的。
生2:加上“含著眼淚”可以感覺媽媽給女兒纏足心里很痛苦,也很心痛姐姐。
師:結合課文下面的插圖,看看此時此刻孫中山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1:媽媽呀!您為何要讓姐姐受這份罪呢?
生2:可憐的姐姐,弟弟無法幫你受這份罪,我真恨自己呀!等我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廢除這個陋習!
師:(豎起大拇指),你剛才說的這個陋習指的是什么?
生:纏足,就是纏小腳。
師:讀到這里大家知道陋習在本文中指什么了嗎?
生:知道了。
師:纏足后的姐姐變了嗎?請默讀第七小節,看看纏足后的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默讀課文。
生1:姐姐從此不再唱歌了。
生2:姐姐非常痛苦。
師:理由呢?
生:“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說明姐姐一點兒也不開心,內心一定非常痛苦。
師:你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把姐姐的痛苦心情都讀出來了。讀完這一段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這個陋習了嗎?根據課文里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吧。
生1:孫中山看來姐姐因纏足而痛苦,所以立志要破除這個陋習。
生2:孫中山因看到媽媽無奈地為姐姐纏足,姐姐又那么痛苦,所以就立志將來長大了一定要破除這個陋習。
師出示句子: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師:看看紅色的字去掉與加上讀起來感覺是不是一樣。
生1:不一樣。加了“深深地”一詞,可以體會到這件事對孫中山的傷害程度很深。
生2:加上“幼小的”說明那時侯孫中山年齡很小。
師:是呀,那時侯孫中山是很小的,大概和你們差不多大吧。可是那時他就立下志要破除這一遺傳千年的陋習,真不簡單!本節沒有回答過老師問題的小朋友想請大家站起來齊讀第八小節。
生齊讀第八小節。
師:讀了這一小節,你有什么體會沒有?
生1:孫中山真了不起,纏足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他都能夠破除。
生2:孫中山當了大官后沒忘自己小時侯立下的志愿,為中國婦女做了一件好事。
師:“他首先破除了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這句話呼應了哪里?
生:課題。
師指題生齊讀。
師:與大家一起學習快有一節課了,老師感覺大家不僅認字的能力特棒,而且讀文的水平比老師還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看你們的字寫的怎樣。
師范寫“宗”、“痛”,指出需要注意事項,生書空。
生描紅與這兩個字和與這兩個字結構相同的字,再臨寫第字兩遍。(老師和同學比賽描紅,比賽寫字的姿勢誰坐的正確,比賽誰描紅的字誰的漂亮,師描一字后下位巡視,糾正寫字姿勢不正確的同學。)
師展示寫的好的作業。
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準備下節課講述故事。
2、收集生活中的陋習,寫下來,下節課大家交流。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4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學會默讀,講述故事。
⒊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
孫中山掛圖、插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他的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課題:
⒈板書課題:18 孫中山破陋習
⒉解釋課題:
⑴出示孫中山先生像。
⑵簡介孫中山。
⑶陋習: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
三、初讀指導
⒈學習生字詞。
⑴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⑵會讀生字。
⑶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空閑 廢除 纏足 痛苦
⒉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
孫中山 挑柴 罪 纏足 空閑
⑵指名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⑶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纏足 廢除
⑷讀生字詞。
四、寫字指導:
⒈指導要點:
孫:偏旁最后一筆是"提"不是"橫"。
閑:外部的"門"各筆之間均不連筆。
纏:右部上端不能少寫一"點"。
⒉各人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
⒈讀、抄詞語。
⒉練讀課文。
⒊思考: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試著從事前、事件經過、事后這三方面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課文:
⒈指名讀課文。
⒉指名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⒊分部分講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你們看,孫中山的姐姐事怎樣的一個女孩兒?(能干、活潑的女孩子)
⑶小結:
第一部分主要講孫中山有一個能干、活潑的姐姐。
⑷齊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七個自然段講的事一件什么事?(講的是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事)
⑶這件事事怎么發生的?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痛苦、流淚)想象一下當時的境界。
為什么姐姐這么痛苦、流淚?請比較下面兩句話。
出示:媽媽正用一根布條,給姐姐纏足。
媽媽正用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給姐姐纏足。
比較:這兩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導看圖。
①分析圖片。
畫面上哪兩個人?屋子里坐著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著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態度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
②小結圖意。
⑸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痛苦流淚,感覺怎樣?他向媽媽提出什么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請齊讀第3、4自然段。
①從第三自然段看,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媽媽提出反對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
③媽媽為什么嘆氣?可是媽媽又不能不這么做,為什么?說明了什么?
⑹孫中山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又是這么同媽媽爭辯的?有用嗎?
齊讀第5、6、7三個自然段。
⑺孫中山同媽媽爭辯沒有用?那么結果怎么樣?這件事使孫中山感到怎么樣?請齊讀第8自然段。
結果姐姐變得這么樣了?
⑻小結:
這一部分講的是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事。
⑼齊讀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業 :
⒈讀課文,練習講述整個故事。
⒉復習。
第三課時
一、講述課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讀。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這么回事?(教師介紹:辛亥革命)
⒊"首先廢除"纏足陋習,表現了孫中山怎么樣的精神?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義?
⒋看書上的插圖。
教師講述: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勞偉大。人民為了紀念他為他立了銅像。
⒌小結。
這一部分講的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
⒍齊讀第3部分。
二、總結:
這篇文章寫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看到姐姐被纏足帶來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的事,表現了他對封建勢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三、作業 :
⒈默讀全文:練習講說這個故事。
⒉指名說這個故事,師生評議。
⒊同座二人練習。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5
之一
陳琴
教學目標 :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學習課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的姐姐!
4、指導朗讀。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心想。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
3、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6
最近,聽了一位教師執教蘇教版三年級上第24課《孫中山破陋習》,感觸頗多!
上課伊始,教師和學生一起理解課題,陋習文中指“纏足”,即纏足是封建社會之陋習!破,廢除的意思。本文主要講孫中山小時候破除“纏足”這個陋習的事。
(評:這種復習,簡潔明了)
然后,教師出示學習要求:讓學生自學課文第2——7小節,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孫中山的看到的,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的表現,媽媽的表現。
(評:教師很耐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教師則巡視指導。)
接下來就是交流、朗讀、體會,其中重點比較了三組句子:
第一組,(1)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2)媽媽正在給姐姐纏足。
第二組,(1)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門……(2)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門……
第三組,(1)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2)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為了使學生理解更深刻,老師甚至還讓學生解下紅領巾和圍巾也來纏纏自己的手,來真切地感受體會姐姐的痛苦。
(評:這里對文字的口味是相應到位的,很好地落實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最后,學習結尾一段,正因為孫中山小時候有這樣深刻的記憶,所以,他當上臨時大總統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這一陋習。
距下課還剩5分鐘,教師總結陳詞:同學們,纏足好不好?(生齊說不好!)幸虧孫中山破除了這一陋習,不然的話,說不定我們女同學現在也會裹小腳呢?(學生:那就不好走路了,那跑步肯定是倒數第一了!……)
聽著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老師打斷了他們的話。布置作業:回去以后,問問你們的家長,爺爺奶奶,在過去,婦女還有什么陋習?
可以好似學生沒有聽清老師的要求,又議論開了:“抽煙,喝酒,打麻將……”“我奶奶就喜歡抽煙,她還有個大煙袋呢!”“我媽媽成天就知道打麻將,她也不顧我!”……
這時老師趕緊制止他們(因為時間到了)說,老師是說過去婦女們有哪些陋習?比如“笑不露齒啦,三從四德啦……”回去以后問問記下來好嗎?
下課了,學生似乎還意猶未盡,不少還在爭論“抽煙,喝酒,打麻將”的事!
(評:不知老師為什么這時候剝奪了學生的話語權,為什么不將學生的思路引到現實生活中來?)
反思:
課后,我翻開教參,教學目標說:理解掌握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學生課本上最后一題問:什么叫“陋習”?問問周圍的老人,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于是我明白了,老師為什么要把學生引到“笑不露齒”的過去!
第二天我問三年級三個班的,結果沒有人能說出古代有什么陋習?
我不死心,又去問高年級學生,結果同樣讓人大失所望。于是,我借助互聯網,查尋下來,不過是:纏足,重男輕女,一夫多妻等。倒是現代人的陋習,比比皆是!
這使我陷入了深思: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什么呢?難道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偉人小時候的一種反抗精神嗎?查查詞典不難發現,所謂“陋習”,就是不文明的習慣和行為!就是不良的習慣!
難道,我們的教師僅僅是讓學生了解纏足是陋習!了解“三從四德,坐不露膝,行不動裙……”這些夠嗎?現實的陋習,不應該引導學生去破除嗎?最起碼讓現代的孩子不沾染上吧?
習題的最后一個問題能不能換一換:現在人們生活中有哪些陋習?作為我們小學生該怎么辦?這樣是不是更有現實意義?學生是不是會更有話說?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7
鞏固:
一、看清楚,拼準確,寫美觀。
tiāo chái tòng kǔ fèi chú zǔ zong
chán zú shòu zuì jì rán kòng xián
二、火眼金睛,先比一比,再組詞
柴( ) 祖( ) 痛( ) 既( )
紫( ) 組( ) 疼( ) 即( )
三、給句子加上合適的詞,使意思表達得更具體。
⒈ 猴子 爬上了假山。
⒉ 燈光下,老師正在 批改作業。
⒊ 一陣秋風吹過,梧桐樹葉 飄落下來。
⒋ 一只只五彩的氣球 升上了天空。
四、我會改病句:
看了這部電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同學們跳繩的積極性很大。
我們要講究衛生的習慣。
如果不專心學習,學習成績很難增加。
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⒈ 當時,孫中山的家里很窮,他的姐姐一點也不怕吃苦, 、
、 ,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孫中山的姐姐 。
⒉ 姐姐纏足后,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 ,再也沒有聽到 。
這說明了 。
⒊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他 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孫中山 。
拓展:
一、封建社會曾經有許多陋習,查找有關資料,列舉一種陋習,和同學討論其危害。
二、你還知道孫中山的哪些故事呢?講一個給父母聽。
父母為我打☆:
我為自己打☆: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0
本課故事情節簡單,但為什么說纏足是個陋習,孫中山為什么深惡痛絕,學生難以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在第一課時時,花較多時間講了“纏足”一事,講了纏足的兩種類型:只纏不折的、折腳趾的,講了封建社會,婦女在社會、家庭沒有地位,只是“生孩子的機器”。學生認識到纏足對婦女的傷害至深。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能理解孫中山的心情,也知道了母親的無奈。
在閱讀過程中,抓住文中的空白,引發聯想,學生從想象中有加深認識到纏足給姐姐的傷害。我讓學生進行了練筆:媽媽含著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后,母女兩的對話,注意人物神情;孫中山的心里會是怎樣的。學生練筆能突出重點,如寫姐姐是痛苦地哀求;媽媽是無奈的說。孫中山的痛心也符合當時人物心情。通過練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7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表里的10個生字,綠線內的2各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品析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陋習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感悟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及其勇于同陋習作斗爭的精神。
[課時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課題。
1、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認識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他的名字叫——孫中山。
2、誰來介紹介紹孫中山呀?師相機作簡要介紹。
3、這節課我一起來學習一個孫中山的故事。板課題,讀課題。
4、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破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陋習?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讀準讀通課文,前三個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2、檢查自讀情況。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體會姐姐的能干、活潑和對孫中山的愛。
四、學習課文生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讀課題。通過上節課學習,你們知道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
2、 過渡: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纏足陋習?這要從他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講起。
二、 品讀課文。
1、 什么事?課文哪幾小節講了這件事呢?
2、 指名讀1~7節,邊聽邊找出寫媽媽給姐姐纏足的句子來。(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3、 看到這一幕,孫中山的心里有什么感受?默讀課文,找詞句體會。
4、 大堂交流。
a生氣、心疼 (1)心疼什么?(心疼姐姐,因為——)
①引導學生從上文找答案(姐姐痛苦極了;姐姐疼愛孫中山)
②你了解纏足嗎?說后看圖片。(小腳一雙,淚水一缸。相機讀“姐姐痛苦極了……”)
③看到疼愛自己的姐姐如今要承受這種肉體上的痛苦,孫中山能不心疼嗎?
(2)生氣什么?練習讀好有關句子。
(3)聽了孫中山的話,媽媽改變注意了嗎?是她不愛自己的女兒嗎?她為什么要堅持給女兒纏足呢?請再讀讀課文,找出理由來。
①媽媽嘆了口氣說:“……”
“媽媽含著眼淚……”(媽媽很痛苦,很心疼;孩子是媽媽心頭的肉啊,纏在孩子的腳上,疼在媽媽的心里。)
祖宗傳下來的:就姐姐纏足嗎?纏了一代又一代,纏足陋習已經有一千年了,殘害的婦女數不勝數。有人敢反抗嗎?(有人反抗就會受到懲罰)
怕人見家笑話:誰不纏小腳,誰就抬不起頭來,甚至嫁不出門。
(4)面對這個連大人都無可奈何的陋習,孫中山是怎么說的?讀孫中山的話(既然知道……怕什么!),這時孫中山又是怎樣的心情。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孩子?(更生氣、敢于同陋習斗爭、愛憎分明)
b心痛
(1)找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靈”。“心疼”與“心痛”有什么不同?是什么讓他心痛呢?以前的姐姐是怎樣的?(活潑、快樂、能干)姐姐失去的僅僅是笑臉和歌聲嗎?使姐姐失去了快樂,是纏足陋習毀掉了姐姐一生的幸福啊!孫中山的心能不痛嗎?!讀這句話。
(2)只要看到姐姐,孫中山就會想起這難忘的一刻;只要一想到姐姐,孫中山的眼前就會浮現出那令人痛徹心肺的一幕——(再讀第三節的句子)所以說——這件事……
(3) 這時孫中山會想些什么呢?
5、 從此,破除纏足陋習的種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田。所以長大后他是怎么做的?讀最后一段,找出有關句子。 “首先”是什么意思?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6、 此時,面對孫中山的銅像,你們想說些什么?
7、 拓展練習。
1、 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著一些陋習,請學生交流。
2、 圍繞“這個陋習真害人!”寫一段話。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0
海口市英才小學三年級上冊
語文課“n次先學后教”學教案設計
授課教師
邢建軍
授課班級
三(4)班
課 題
24、《孫中山破陋習》
課 型
閱讀
課 時
2課時
學材簡析
《孫中山破陋習》本文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故事,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解解饞組錢的活潑能干,纏足時和纏足后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列地控訴了辛亥革命牽纏組隊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做都漲的革命精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但對舊社會及封建陋習的了解不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學會邊讀邊想,結合搜集的資料來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學習重難點
了解纏足對中國婦女的危害,體會孫中山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導學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閱讀《同步拓展閱讀》上關于孫中山及中國婦女纏足的資料、多媒體課件、學生作業練習題
學法教法
直奔主題、課題質疑——明確目標、指導預習——先學后教、學習提問——當堂訓練、學習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及個性化備課
一、輔助環節(10分鐘)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他這方面事跡的。
1、板書課題:24 孫中山破陋習
2、解釋題意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像
(2)簡單介紹孫中山
(3)孫中山破陋習中的破是破除,廢除的意思,陋習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連起來說,就是孫中山廢除不好的習俗。
3、齊讀課題,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歸納主問題: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
4、借助《教材全解》或《同步拓展閱讀》理解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親人。
(2)王維的簡介
激情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陪養學生學會根據需要搜集資料,并懂得借助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質疑問難。
二、先學后教,
(一)第一次“先學后教”(20分鐘)
1、自學目標(一)——給每個自然段加序號,掃清閱讀障礙,初讀感知。
2、自學導航(一)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劃一劃:劃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學習。
3、達標檢測。
l 我會認(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及時糾正讀音。):
l 我會理解(課件出示難理解的詞語,了解詞語理解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纏足 廢除 刺痛):
l 我會讀:(同座分段輪流讀課文,再指名試讀課文,師生評議。)
l 我會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第二次“先學后教”(5分鐘)
1、學習目標:識寫生字
2、自學導航:自由識記字形,注意用上巧妙的方法;
3、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4、達標檢測
(1)自由給田字格里的生字描紅,注意寫字的姿勢,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2)給形近字組詞(見《練習與測試》第一題)
(三)第三次先學后教(4分鐘)
1、學習目標(三):理清寫作順序,試著給課文分段。
2、自學導航(三):默讀課文,把課文按照事前,事情經過,事后分成三段。
3、學生討論學習
4、交流補充。
三、課堂小結:(1分鐘)
采用“先學后教”方式,首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參與學習過程;再出示自學指導(一),讓學生按照自學指導中規定的內容、要求、方法以及時間限制迅速完成學習任務;緊接著進行檢測,在檢測中主要采用“兵教兵”辦法解決學生之間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主要教在有難度的地方。通過“我會認”“我會理解”環節對課文要求會認的生字和會理解的詞語進行了解性檢查,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通過“我會讀”環節了解課文朗讀課文情況,教師教在存在問題的地方,通過“我會說”環節了解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掌握情況。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思考、相互幫助的機會。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5分鐘)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課文那些自然段重點寫孫中山為什么破陋習的。
復習導入新課
二、第四次先學后教(20分鐘)
1、學習目標(四):學習課文第一段,想一想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
2、自學導航(四)
(1)默讀課文,同座交流,完成以下填空:
這一段是圍繞 這句話寫的。孫中山喜歡自己的姐姐,是因為他的姐姐是一個 的姐姐。
(2)學生交流后練習說話:因為孫中山的姐姐 ,所以孫中山 。
三、第五次先學后教
1、學習目標:學習課文2--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2、學習導航: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活潑能干的姐姐失去了笑臉,失去了歌聲?
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當時姐姐、媽媽、孫中山的心情分別怎樣?畫出相關的句子品讀交流
孫中山是怎樣破陋習的?
3、檢測:從那以后,孫中山再也看不到 ,聽不到 。
4、師指導辨析句子(那句好?為什么?)
1)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2)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1)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5、學生學習交流。
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思考、相互幫助的機會。
學會學習文包詩的方法
讀中體會,思中感悟
通過比較學會推敲語句,為作文教學打好基礎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這篇文章寫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看到姐姐被纏足帶來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廢除了纏足陋習的事,表現了他對封建勢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讀課文,練習講這個故事。朗讀課文。
課后繼續熟悉課文內容。
板書設計: 24、孫中山破陋習
喜歡姐姐
姐姐纏足——痛苦、流淚
生氣 心疼
廢除陋習
在線文章的主線,升華主題
教學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1
一、把握人物,揭示課題:
出示圖片(孫中山):這是誰?有關孫中山,你知道些什么?(學生反饋收集的材料)
師概述:孫中山是公認的中國二十世紀第一位偉人,他1911年領導了辛亥革命,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于北京。一代偉人離我們而去,然而他留給我們的卻是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學的就是有關孫中山的一個故事:
指名讀題目,齊讀課題:孫中山破陋習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打開書,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讀書姿勢。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能讀好嗎?自己準備一下,學生自由讀(出示生字詞,先有拼音后無)
挑柴 纏足 痛苦
為啥 受罪 祖宗
婦女 既然 廢除 辛亥革命
反饋:1)有:能讀幾個就讀幾個?能全部讀準就更好了,誰來?
齊讀
重點:字音(纏足、為啥、辛亥革命)
字義(為啥、辛亥革命)
2)去:還會讀嗎?誰來試試?
三、扣第8段,理解題目:
1、這么多的字詞都讀準了,瞧這個句子,里面有這么多的字詞呢?你還能讀準嗎?出示第8自然段
2、指名讀(2個)——讀準字音
字音讀準了,看看這個句子特別長,怎樣讀好了呢?示范讀(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誰再來讀?(2個)——讀通句子
齊讀
提問:讀到這,再看看題目(指題目),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知道了嗎?(纏足陋習)什么叫破呀?(廢除)讀了這一段,你就知道了題目的意思,你還知道什么了?(學生反饋:孫中山領導了……)
教師肯定:讀書不僅要把字詞讀準,還要讀懂句子告訴了我們什么,更重要的還要想一想,努力去提提問題!
再看這個自然段,你想問什么?(引導提問,如:教師點撥—大總統首先廢除纏足陋習,正常、慢各一遍,加上為什么,問一問!引導三遍)
前面的課文就回答了你們的問題,自己再讀一讀書
四、把握“姐姐”,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反饋:課文主要講了……
3、對,正是媽媽給姐姐纏足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
出示句子: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指名讀,示范,再指名讀
4、纏足這件事的直接受害者是誰?(姐姐)默讀有關描寫姐姐的句段,用括號做做記號
學生默讀
5、反饋: 看看找準了嗎?誰來讀一讀(隨機)
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出示這一段,再指名讀,注意關鍵詞——再指名讀——出示填空題:以前的姐姐 。
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出示這一段,范讀重點短語: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再指名讀——補充材料:(腳骨圖)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正常人的腳骨,這是被纏后的腳骨,已經完全變形,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小腳圖)看,這就是被纏后的腳,健康的雙腳硬是被纏成了殘廢的腳,站不能站,走不能走,還能下田干活嗎?——再看這一自然段,誰能讀好呢?——出示填空題:纏足時的姐姐 。
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出示句子:以后的幾個月……歌聲,兩個“再也沒有”變紅色,指名讀——齊讀——出示:纏足后的姐姐 。
6、關于姐姐,誰能完整地說一說(練習說話):
出示:以前的姐姐 ;纏足時的姐姐 ;纏足后的姐姐 。
7、纏足陋習殘害了姐姐,就是這件事:
出示: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誰來讀?
再出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再指名讀
這些詞用得多好啊!好在哪呢?(具體、準確……)
齊讀句子: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五、把握“媽媽”,理解課文:
1、纏足傷害了姐姐的身體,也傷害了姐姐的心,其實這件事還深深地刺痛了另外一個人的心?知道嗎?(媽媽)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
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你年級小,還不懂得這些事。”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用心去讀這兩段文字,讀完之后告訴我,你想對媽媽說什么?
看媽媽的神情:“嘆了口氣”、“含著眼淚”,我可以把這些詞語去掉嗎?從這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一個省略號,看看圖,站在門外的孫中山似乎聽到了什么?他又會怎樣想呢?
2、再出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是呀!這件事,既包括姐姐的改變,更有媽媽的無可奈何,正是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幼小的心。
五、小結課文,課后延伸:
1、如果沒有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正在纏足;如果沒有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也許早已纏足。
感謝孫中山,出示最后一段:
后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再讀這段話,此時,你想對孫中山爺爺說些什么呢?
自由小練筆,反饋!
2、這是我們對孫中山爺爺的由衷感謝!是呀,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纏足這一陋習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可以想象,孫中山在破除這一陋習的時候一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課后,我們還可以去——
查閱孫中山破陋習的具體故事。
對,同學們,課后再去查查資料,更近更多地去了解孫中山!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2
一、說教材
課文《孫中山破陋習》(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講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選廢除纏足陋習的事。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后的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苦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默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3、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二、說教學方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在教學中應多用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本文教學,我通過直觀教學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姐姐的痛苦,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導學生體會孫中山的生氣與心疼,媽媽的無可奈何。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此外,我還指導學生學習默讀,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體會人物情感。課文結束后,指導學生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三、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通過復習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孫中山有一個怎樣的姐姐?結合學生的回答以繪畫引起學生注意,以對比:是什么事讓姐姐變得不再快樂了?吸引學生學習下文。
二、精讀感悟(學習第2-7自然段)
(一)了解纏足
首先提問纏足是怎么一回事?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纏足很痛苦?讓學生抓關鍵詞學習課文。但學生的理解只是表面的,為了讓他們更直觀地了解“纏”,我設計了“纏手”這個環節,恰當地讓學生體會痛苦。再進一步讓學生說說自己回去所了解到的纏足是怎么一回事?師通過畫面介紹纏足,層層遞進地帶領學生感受纏足。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姐姐的痛苦。
(二)了解陋習之“陋”
由學生痛苦的共鳴回到文中的孫中山,指導學生體會他的心情以及媽媽的心情。從媽媽的無可奈何以及補充的順口溜中了解陋習之“陋”的真正原因。接著,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情感。最后,總結到底是誰害了姐姐,明白前年陋習的危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孫中山從小就立下“破陋習”的決心。
(三)總結全文
齊讀最后一小節,總結全文。
三、指導復述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故事說給更多的人聽,指導學生復述故事時要注有順序,多用原文的詞句。
四、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4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學習課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的姐姐!
4、指導朗讀。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心想。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
3、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