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精選16篇)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
課前發有關孫中山和纏足的資料生閱讀。
上課:
師:(課件出示課本上孫中山塑像)問:他是誰?知道嗎?
生:孫中山
師板書“孫中山”,(并對孫中山進行簡短的介紹),他是我們的國父,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學習孫中山小時侯的故事,師邊說邊板書“破陋習”,寫完后生讀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就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陋習”。
師在陋習下畫一橫線并打了個小問號。
生2:我想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
師在課題下畫一橫線并再次打了個問號。
生3:我想知道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
師再打了個小問號。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提出了這么多的疑問,其實答案就是課文里,只要你能認真讀文,用心思考,就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師提出自讀課文要求:a、讀準字音;b、讀通句子;c、在不懂的詞或句子后面畫上個小問號。
生自由讀文。
師檢查讀文,找八位同學接力賽讀文,其他同學做小評委,看他們誰讀的好,好在哪里,讀的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生接力讀文后生評。(錯多出在生字的讀音上。)
師:我感覺剛才的幾位同學已經讀的很不錯了,為什么有些地方他們還不能很好地讀好呢?原來是一些“攔路虎”在里作怪,現在我就把這些“攔路虎”請出來,讓我們一起來消滅它!
課件展示生字詞,生自由默讀,指名讀,齊讀,默記這些詞,準備下節課聽寫。
師:好!同學們可真能干,這么快就把這些“攔路虎”消滅了,大聲朗讀有利于情感的表達,默讀右有利于我們的思考,現在老師就請你們默讀第一小節,思考:這是一位怎樣的姐姐?并用自己的話來夸夸這位姐姐。
生默讀第一小節。
生1:這是一位勤勞的姐姐。
師:根據在哪呢?
生:“他的姐姐一點兒也不怕吃苦……樣樣活都干。”
生2:這是一位愛唱歌的姐姐,課文里是這樣寫的“姐姐經常唱歌給他聽。”
生3:這是一位愛弟弟的姐姐,因為課文里說孫中山愛聽姐姐唱歌,所以他的姐姐就經常唱歌給他聽。
師:同學們可真會讀書,第一小節就讀懂了這么多,這么勤勞能干而又愛弟弟的姐姐,你們想夸夸她嗎?
生1:因為姐姐勤勞能干,所以我真想擁有這么一位姐姐。
生2:因為孫中山這么愛聽姐姐唱歌,所以我想姐姐的歌聲一定很好聽。
生3:因為姐姐這么愛弟弟,所以我真想有一個這樣的姐姐。
師:同學們夸的比老師還好,看來你們都喜歡孫中山的姐姐,能通過你的讀來表達對姐姐的喜愛嗎?
指名生感情讀文。
師:就是這么一位勤勞能干而又活潑的姐姐,后來在她身上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請默讀第2—5小節,邊讀邊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默讀2――5小節。
師:在姐姐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媽媽給姐姐纏足。
師:姐姐樂意嗎?
生:不樂意,非常痛苦的。
師:根據呢?
生:“眼淚直往下流”。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生1:狠心的。
生2:殘忍的。
生3:這是一位無可奈何的媽媽。
師:(豎起大拇指)你真會說話,把句子說的這么完整。你是從哪里看出這是一位無可奈何的媽媽的呢?
生:“媽媽嘆了口氣說……”,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媽媽是知道纏小腳不好, 但她為了不讓人家看不起她的女兒,她只能狠心為女兒纏足了。
師帶頭為她鼓掌。
師:接著自由讀第六小節,體會此時此刻媽媽的心情。
生自由讀文。
師課件展示句子:
(1)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加上紅色的字后感覺怎樣?
生1:沒有“含著眼淚”就感覺不到媽媽是傷心的。
生2:加上“含著眼淚”可以感覺媽媽給女兒纏足心里很痛苦,也很心痛姐姐。
師:結合課文下面的插圖,看看此時此刻孫中山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1:媽媽呀!您為何要讓姐姐受這份罪呢?
生2:可憐的姐姐,弟弟無法幫你受這份罪,我真恨自己呀!等我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廢除這個陋習!
師:(豎起大拇指),你剛才說的這個陋習指的是什么?
生:纏足,就是纏小腳。
師:讀到這里大家知道陋習在本文中指什么了嗎?
生:知道了。
師:纏足后的姐姐變了嗎?請默讀第七小節,看看纏足后的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默讀課文。
生1:姐姐從此不再唱歌了。
生2:姐姐非常痛苦。
師:理由呢?
生:“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說明姐姐一點兒也不開心,內心一定非常痛苦。
師:你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把姐姐的痛苦心情都讀出來了。讀完這一段知道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這個陋習了嗎?根據課文里的意思用自己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吧。
生1:孫中山看來姐姐因纏足而痛苦,所以立志要破除這個陋習。
生2:孫中山因看到媽媽無奈地為姐姐纏足,姐姐又那么痛苦,所以就立志將來長大了一定要破除這個陋習。
師出示句子: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師:看看紅色的字去掉與加上讀起來感覺是不是一樣。
生1:不一樣。加了“深深地”一詞,可以體會到這件事對孫中山的傷害程度很深。
生2:加上“幼小的”說明那時侯孫中山年齡很小。
師:是呀,那時侯孫中山是很小的,大概和你們差不多大吧。可是那時他就立下志要破除這一遺傳千年的陋習,真不簡單!本節沒有回答過老師問題的小朋友想請大家站起來齊讀第八小節。
生齊讀第八小節。
師:讀了這一小節,你有什么體會沒有?
生1:孫中山真了不起,纏足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他都能夠破除。
生2:孫中山當了大官后沒忘自己小時侯立下的志愿,為中國婦女做了一件好事。
師:“他首先破除了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這句話呼應了哪里?
生:課題。
師指題生齊讀。
師:與大家一起學習快有一節課了,老師感覺大家不僅認字的能力特棒,而且讀文的水平比老師還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看你們的字寫的怎樣。
師范寫“宗”、“痛”,指出需要注意事項,生書空。
生描紅與這兩個字和與這兩個字結構相同的字,再臨寫第字兩遍。(老師和同學比賽描紅,比賽寫字的姿勢誰坐的正確,比賽誰描紅的字誰的漂亮,師描一字后下位巡視,糾正寫字姿勢不正確的同學。)
師展示寫的好的作業。
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準備下節課講述故事。
2、收集生活中的陋習,寫下來,下節課大家交流。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4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學習課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的姐姐!
4、指導朗讀。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心想。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
3、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52
(吳愛琴)
周老師所上《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中人物個性的教學時,周老師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三個人物的句子,然后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和交流,使學生走進文本,閱讀課文。在整篇課文教學中,周老師運用了以下方式:
1、 有聲有色,朗讀感悟: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周老師用了很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通過朗讀學生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能體會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能了解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
2 、 說話練習,拓展想象:在本課的教學中,周老師設計了留白想象的環節,想一想媽媽會做什么,會說寫什么,孫中山當時怎么樣?這說話練習,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充分發揮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學習講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發展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的思維,從中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孫中山破除陋習帶來的好處. 學生學了這篇課文,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說,周老師正好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的個性水平得以充分展示。
3、圖文結合,直觀性強:這篇文章所說的陋習離我們學生的時代比較久遠,周老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纏足后的畸形的小腳,加上她的聲情并茂的解說,真的讓人感到纏足這種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實在是太深了,從而為學生最后水到渠成地說出孫中山的偉大,孫中心破纏足陋習真的是解放了廣大中國婦女。否則,光憑書上兩幅圖,不能使學生感悟到當時的背景,這幾張圖片的作用不可小看。這是文字所沒有辦法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這幾幅圖片就加深了纏足的了解,了解了這種陋習對婦女的殘害,從而像孫中山一樣痛恨它。
4、質疑導學,激情飛躍:“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追求新知的開始,是創新的萌芽。我發現周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始終處于激情號召當中,不停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讀書思考、積極探究的主動精神。所以學生積極應對,思維活躍,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問題,各抒己見,精彩紛呈。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4
鞏固:
一、看清楚,拼準確,寫美觀。
tiāo chái tòng kǔ fèi chú zǔ zong
chán zú shòu zuì jì rán kòng xián
二、火眼金睛,先比一比,再組詞
柴( ) 祖( ) 痛( ) 既( )
紫( ) 組( ) 疼( ) 即( )
三、給句子加上合適的詞,使意思表達得更具體。
⒈ 猴子 爬上了假山。
⒉ 燈光下,老師正在 批改作業。
⒊ 一陣秋風吹過,梧桐樹葉 飄落下來。
⒋ 一只只五彩的氣球 升上了天空。
四、我會改病句:
看了這部電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同學們跳繩的積極性很大。
我們要講究衛生的習慣。
如果不專心學習,學習成績很難增加。
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⒈ 當時,孫中山的家里很窮,他的姐姐一點也不怕吃苦, 、
、 ,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孫中山的姐姐 。
⒉ 姐姐纏足后,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 ,再也沒有聽到 。
這說明了 。
⒊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他 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孫中山 。
拓展:
一、封建社會曾經有許多陋習,查找有關資料,列舉一種陋習,和同學討論其危害。
二、你還知道孫中山的哪些故事呢?講一個給父母聽。
父母為我打☆:
我為自己打☆: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2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 默讀課文,講述故事。練習把話說具體。3.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孫中山的資料,開展訪問老人的活動,進一步了解纏足惡習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把它寫下來。4. 掌握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一、 揭示課題,整體感知1.屏幕出示孫中山銅像:同學們,你們說說這是誰?指名學生說說。相機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個關于孫中山的故事,板書課題:孫中山破陋習(1) 讀課題,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習”的意思。(2)再讀課題,誰已經讀懂了課題的意思?已經讀懂的同學幫助他們縮小一下范圍,看看課文哪一段能幫助我們理解課題的意思?(課文最后一段)2.哪位暫時還沒讀懂的同學愿意來讀一讀?(1) 你讀懂了什么?(2) 還有誰聽懂了什么?、3.相繼板書:纏足(及時正音)誰知道纏足是怎么一回事?(3) 沒聽說過的同學不需著急,請你們仔細觀察“纏”的字型,猜猜“纏足”是怎么一回事?(4) 他們猜的準嗎?聽查過資料的同學說說。(教師及時補充)(5) 好好的一雙腳,偏要使其變形。民間有一句諺語“裹一雙小腳流眼淚一缸”。當你了解了“纏足”后有什么想法?4.對,這不合理、不文明的習俗就叫“陋習”。現在,理解了關鍵詞語的意思,你現在能說說題目的意思了嗎?(學生發言)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1.那么,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這個陋習呢?下面我們來讀課文,讀課文前,我先要詢問一下:回去預習課文時讀了幾遍?(問幾個學生)看來,大家預習得很好,下面再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各自把課文讀一遍。2.不知生字詞掌握得如何,我來檢查檢查。出示生字詞。sūn chái chán tòng shá jì孫 中 山 挑 柴 纏 足 痛 苦 為 啥 既 然zuì zǔ fèi fù hài受 罪 祖 宗 廢 除 婦 女 辛 亥 革 命(1) 指名認讀(2) 理解詞語意思:這一學期,我們已經學了哪些理解詞義的方法?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自己去想辦法理解詞語意思。(3) 相互交流三、繼續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1.指名讀課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準。2.思考: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試著從事前、事件經過、事后這三方面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四、理解第一自然段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1)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 )的姐姐。(不怕吃苦、愛勞動、能干、關心弟弟、活潑可愛等)(2)誰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孫中山喜歡姐姐的原因。 3.指導朗讀: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姐姐,你高興嗎,你喜歡嗎?五、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 2.重點指導:纏 痛 罪 3.學生描紅。六、作業1.抄寫詞語。2.繼續讀熟課文。3.思考: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繼續詢問爺爺奶奶,了解纏足的事。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3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篇離孩子們現實生活很遠的文章,所以我認為教學這篇課文時,一定要把有關背景和一些術語向學生講清楚,幫助他們更準確地理解課文。
揭示課題后,我重點介紹了孫中山,聯系暑假時我參觀過的孫中山紀念館、總統府、中山陵,激發起學生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欽佩和敬仰之情。由孫中山又談到了辛亥革命,讓學生了解了解這段歷史,我想對理解課文也是有益無害的。接著請學生談談預習課文后對課題中的“破”、“陋習”這兩個詞的理解。“破”字,學生說得不夠準確,我提示學生到課文中的詞語去尋找答案,再讀課文后,有學生找到了“廢除”一詞。告訴學生“破”是本文的題眼,抓住了這個詞,就可以更好地讀懂課文。“陋習”一詞,學生通過查字典知道指的是不文明、不合理的習慣和風俗。他們也知道本課中講的是女孩子纏足這件事。再讀課題,我乘機追問,課題到底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孫中山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我及時表揚了這個學生,知道聯系課文的內容來回答問題。再請學生找到這句話,全班一起來讀讀。
再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簡要地說說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他又是怎樣破陋習的?(1\2)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7
一、看拼音寫詞語:
téng tòng jì rán zǒng tǒng fèi chú zǔ zōng shòu zuì
( )( )( )( )( ) ( )
二、形近字組詞:
該( ) 既( ) 挑( )
刻( ) 即( ) 桃( )
三、把反問句變成陳述句。
1、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
2、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
1、( )知道纏小腳不好,( )不該去做。
2、孫中山( )生氣( )心疼。
3、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 )沒有看到( ),( )沒有聽到( )。
4、孫中山領導了( ),當了( ),他首先( )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 )。
五、回答問題:
1、什么叫“陋習”?你還知道以前的生活中有哪些陋習?寫兩個。
2、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畫線詞語的作用是:
3、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畫線詞語的作用是: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8
出示句子: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師:這兩句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
生:第2句多了“含著眼淚”四個字,這四個字,把媽媽無可奈何的心情表現了出來了。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啊?
生:無可奈何的眼淚。
生:這是心疼的眼淚。
生:這是傷心的眼淚。
師:那你們能把媽媽無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嗎?
出示句子: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師:第2句話比第1句話多了哪些詞,從這些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從“深深地”體會到姐姐纏足這件事對孫中山傷害的程度很深。
生:我從“幼小的”這個詞體會到孫中山從小就想破除纏足陋習。
……
師:是呀,在句子中添加一些適當的詞,可以使內容更加具體,表達的情感更加豐富,那你能仿照課文,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出示:姐姐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姐姐( )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姐姐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
姐姐( )看者被纏過后變了形的小腳,( )。
這一片段的教學,緊扣課后習題,以課后習題為依托,既幫助學生體會了課文所蘊涵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訓練了學生把句子寫具體這一基本技能,可謂一舉三得。
由此可見,如果教師能在備課時,關注課后習題,用好這部分教材,就能夠為提高教學實效服務。
1、 課后習題提示了教學的重、難點。
2、 課后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 課后習題還具有補充知識的功能。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重視課后習題這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個類語文教學活動,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9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筆者認為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中人物個性和對語言的積累的教學時,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人物并板書在黑板上,然后嘗試虛擬著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和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走進文本,閱讀課文。
一、與姐姐對話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破陋習的念頭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學生只有真正的感受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與姐姐“對話”。 請同學們找出關于寫姐姐的段落或句子仔細閱讀,盡可能獲得姐姐的更多信息。找到后讓學生聊聊關于姐姐的一些情況。(纏足前和纏足后)讓學生和課文中的人物在對話,就是在目睹了姐姐的勤勞和快樂,感受著姐姐的痛苦和難過,傾聽著姐姐的心聲。
二、與媽媽的交流
課文中介紹給姐姐纏足的是媽媽,媽媽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精彩,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的第二板塊是引導孩子去認識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與媽媽交流。
從“媽媽嘆了口氣說”這句話中,讓學生體會媽媽給姐姐纏足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她不敢違背祖宗的規矩。 還從“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這一句中知道了媽媽給姐姐纏足也是很痛苦的。媽媽也在流淚,是一種痛苦的淚,她流的可能還是一種什么樣的淚呢?
通過這兩處的理解大家應該認識了這位偉人的母親,了解了當時孫中山的媽媽的打心眼里不想讓姐姐受這份罪,最終還是屈服于封建禮節的復雜心情。
三、是誰害了姐姐。
課文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封建社會的纏足陋習給中國婦女帶來的殘害,也是孫中山決心破陋習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最后讓學生展開了討論:到底是誰害了姐姐?
四、走近孫中山。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認識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第三版塊。在這一版塊中主要是讓孩子閱讀課文和有關孫中山的補充材料,使孩子們對孫中山有一個比較全面地了解。感受孫中山的勇敢,領略了他的偉大之處。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文本的知音。文本中所蘊含的文章的精髓或某種觀點,需要教師首先走進文本,與文本通過零距離的接觸,對文本充分的解讀。品味到文章語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間流淌的情感,那兒最感人至深,那兒會讓孩子激動不已,那兒又會讓孩子陷入思考。等等這些作為對話中的首席——老師首先要與文本提前對話,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讀出自己的驚喜來,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帶著孩子走進文章的世界,對話與組織對話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引導學生創造性參與文本的意義生成過程。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3、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2、培養學生的品味詞句、朗讀感悟等能力。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去過哪里?從我們句容乘車約四十分鐘,就到了南京一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中山陵。
點擊出示孫中山像、中山陵圖片。介紹: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孫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1925年去世。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去世以后就長眠在這蒼松翠柏之中。孫中山先生1911年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從此以后,中國就不再有皇帝了。作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受到了世人景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孫中山小時候的故事。點擊出示課題。
板書課題
提示:“孫”是個生字,平舌音。“陋”字,耳朵旁右邊是個“丙”字,最要緊的是不能忘掉寫“豎折”。 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昨天我們已經讀過課文了。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
出示生字詞:挑柴、空閑、唱歌、痛苦、受罪、
婦女、眼淚、祖宗、既然、不該、
心疼、總統、廢除、
指名讀詞語。說明:讀的時候,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的音。 “既然”的“既”要和《哪吒鬧海》中“隨即”的“即”區別開來。“既然”一般和“就”在一起連用。范讀第5小節的句子。“統”的下面沒有豎。 學生齊讀詞語。
2、同學們詞語讀得不錯。之前,老師當了一回齊宣王,聽同學們齊讀了課文,今天,老師想當一回齊湣王,聽聽同學們的獨奏!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讀課文的水平?指名讀課文。隨機指導朗讀。
3、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課文中有一個句子,和課題講的意思是一樣的。是哪句話呢?指名讀句子。
點擊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齊讀。
這段話中有一個詞和題目中的“破”是一個意思。哪個詞呢? 板書廢除
孫中山廢除的是 “陋習”!“陋習”在詞典中的解釋是: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不好的風俗、習慣。中國的陋習有很多,課文中寫的這個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是指什么呢? 板書:纏足
說明:纏足,又叫“裹小腳”。為什么說“纏足”是“陋習”?在句子中找找看!(點擊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 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后,首先廢除的,就是纏足陋習,也是因為它“殘害了中國婦女上千年”!你是怎樣理解“殘害”的呢?
4、同學們,從孫中山的姐姐孫妙茜身上,我們不難看到纏足的陋習是怎樣殘害中國婦女的。請同學們不出聲地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纏足是對婦女的殘害。找到了這些句子,就用筆做上記號。
5、指名說自己找到了哪些句子。全班交流。 讀句子。
“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
你看到纏足對婦女的殘害了嗎?同學們想象一下: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裹在腳上,這是一種什么感覺? 就請你讀出……!
但事實要比你們說得痛苦得多!因為纏足時,要把除了大腳趾之外的四個腳趾用力向腳底彎曲,四個腳趾,甚至腳面上的骨頭全部斷掉,緊緊貼住腳心,再用長長的布條把腳死死地裹住,就連睡覺也不能松開,往往疼得臉色蒼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所以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啊!纏了小腳之后,走路很不方便,只能天天呆在家里,再也沒有了自由。
點擊出示小腳的圖片。同學們看,這就是纏足后的腳。現在,你體會到姐姐的痛苦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二小節。
6、你們找的第二處句子在哪兒?
“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點擊出示句子,指名讀,說說你是怎樣看出殘害的。
現在,姐姐再也不笑了,再也不唱了!可見,纏足,不僅對女孩子的身體造成可怕的摧殘,還對女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該怎么讀?
姐姐原來不是這樣的,是嗎?姐姐原來是個怎樣的女孩子?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然后告訴大家! 指名說。
說明:孫中山和姐姐的感情很深。他6歲時,就跟著9歲的姐姐上山砍柴。當時,孫中山的姐姐和你們現在一樣大,當你們還在盡情地享受著童年的歡樂時, 9歲的姐姐孫妙茜就已經樣樣活兒都干了,她不僅做洗衣、燒飯這些家務活兒,還做插秧、挑柴這些農活兒!姐姐還喜歡唱歌,空閑時,經常唱歌給孫中山聽。又能干又活潑!難怪孫中山這么喜歡姐姐。 板書:喜歡姐姐
多么可愛的姐姐啊,卻被纏足陋習殘害得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請女孩子讀第1小節,男孩兒讀第7小節!讀出孫中山對姐姐的喜歡,讀出纏足給姐姐造成的殘害! 連接:可是,自從纏了足啊,男孩子——
7、看到姐姐痛苦得死去活來,孫中山的心里又是個什么滋味呢? 指名說。請你難過、生氣、心疼、憤怒地讀一讀第3小節里孫中山的話! 板書:心疼
點擊出示對比的句子:
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你不該要姐姐受這份罪,姐姐纏了腳,就不能下田干活了。
這個反問句,其實是下面這個意思。同學們讀一讀這兩個句子,想一想,為什么課文中要用反問句,好在哪兒。 學生讀句子,交流感受。
小結:用反問句,可以讓語氣更加強烈,態度更加鮮明,說話更有力量,更有說服力,引人深思。讓我們再來生氣又心疼地齊讀這句話! 學生齊讀。
8、過渡語:唉!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老習慣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自古以來,都是上一輩給下一輩纏小腳,下一輩又給下一輩纏小腳,你看看媽媽的小腳,女孩子,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媽媽的話充滿了無奈,雖然媽媽自己也經歷過纏足的巨大痛苦,但她卻又來給自己的女兒孫妙茜纏足,讓女兒痛苦不堪。連5、6歲的孫中山看了都心疼,難道當媽的就舍得?竟然不心疼嗎? 指名說:你從哪兒感受到媽媽心疼的?
那為什么還要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呢?讀一讀媽媽的話,想一想!(覺得纏足是“祖宗”傳下來的,就是應該的。媽媽雖然知道纏足不好,是封建陋習,但她不敢改變祖宗的習慣,她甚至沒有想到過要去改變它!板書:封建陋習)所以老師覺得,和媽媽相比,孫中山雖然才5、6歲,但真的是很了不起! 點擊出示第5小節。
自由讀一讀這句話,看看孫中山究竟了不起在哪兒! 點撥:敢于反抗,敢于向陋習抗爭! 孩子們,讓我們挺起胸膛,理直氣壯地說—— 齊讀
怕不怕?
9、孫中山的反對與抗爭終究沒能改變姐姐纏足的命運。
點擊出示句子: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傷害很深)
輕聲讀一讀這個句子,注意加點的詞,你有哪些感受?加點的詞能不能去掉? 指名談感受,討論能否把加點的詞去掉。
同學們,孫中山當時僅僅是心疼嗎?他會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些什么呢?
指名想象說話。
三、總結
孫中山的媽媽、姐姐、妹妹、他的第一位夫人,還有那千百年來的所有女人,都纏了小腳。姐姐、妹妹和別的女孩子被纏足的痛苦,讓他感到難過和憤怒。對中國婦女,他充滿了同情。板書:同情中國婦女。所以,當上臨時大總統之后,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課文讀到這兒,我們女孩子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我們不用纏足,我們可以用我們這雙健康正常的腳去跳舞、爬花果山、到祖國各地去旅游、參加各項體育鍛煉……我們可以和男孩子一樣,做許許多多自己想做的事!
點擊出示孫中山先生像。現在,同學們一定有不少話要對孫中山先生說吧?那就痛痛快快地說給他聽吧! 指名說。
其實,孫中山為婦女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辦女子學校,讓更多的女孩子得到了上學的機會。在101年前,孫中山就提出了要“男女平等”。今后,同學們可以找一些關于孫中山的書讀一讀。
四、布置作業
同學們回家以后,把我們今天學的這個故事詳詳細細地講給你的媽媽聽,讓你的媽媽也知道孫中山破纏足陋習的故事,明天早晨到學校,請同學們再把你媽媽聽了故事以后說了什么,講給你們的語文老師聽。好嗎?
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來一些關于孫中山的書籍讀一讀。有時間的時候,你們可以請爸爸媽媽帶你們到南京的中山陵去游玩,瞻仰一下孫中山先生的雕像。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歡迎同學們到我們二圣中心小學去作客。
點擊出示:敬請指導!謝謝!
五、板書設計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1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這一課是一個歷史故事,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對以前的事知道的很少很少,所以我們在教本課之前要對學生對孫中山這個人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所了解。
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破陋習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通過上堂課的學習,知道了纏足前的姐姐是個活潑又能干的姐姐,但以后的幾個月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了?讓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比較中感悟,從而引出兩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學案上的內容。了解姐姐為什么沒有了笑臉,沒有了歌聲?這件事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讓學生知道纏足是怎么回事?學生對于纏足只是淺顯的了解,并感受不到它對中國婦女身心殘害之深。是呀,由于社會的進步,也就是孫中山的功勞,纏足這一陋習早已銷聲匿跡了,對于我們這一代中青年老師來說,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腦子中對纏足是沒有深刻印象的,只是無端地覺得那是用布長期包裹不讓腳長大,最終形成小腳。而對于八、九歲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沒有看到過,沒有聽到過,更沒有什么體驗,可以說是白紙一張。
要讓對纏足沒有任何感性認識的學生,單憑文中“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這一句話來感受纏足形象,進而來感受纏足的毒害,是遠遠不能震撼學生的心的。要找一些舊神會女人裹小腳的照片讓他們了解認識,加深他們的印象。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深刻地了解到舊社會的陋習殘害著我們的中國婦女,也對孫中山先生起了敬佩之情。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破陋習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通過上堂課的學習,知道了纏足前的姐姐是個活潑又能干的姐姐,而纏足后,姐姐變成了怎樣的女孩子了呢?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去體會。
課文中介紹給姐姐纏足的是媽媽,媽媽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精彩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中,我盡量引導孩子去認識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從媽媽的神態、語言、動作中去理解媽媽到底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認識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孩子閱讀課文和有關孫中山的補充材料,使孩子們對孫中山有一個比較全面地了解。
我覺得,把握文本的內容至關重要,教師要成為文本的知音。文本中所蘊含的文章的精髓或某種觀點,需要教師首先走進文本,與文本通過零距離的接觸,對文本充分的解讀。品味到文章語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間流淌的情感。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帶著孩子走進文章的世界,才能引導學生創造性參與文本的意義生成過程。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講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選廢除纏足陋習的事。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后的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苦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氣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
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孫中山小時候喜歡活潑能干的姐姐。第二-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了孫中山的母親受封建習俗的影響,強行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他的姐姐從此失去了歡樂。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寫辛亥革命后,擔任臨大總統的孫中山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課文思路清晰,層次清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姐姐纏足前后鮮明的對比,我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通過引導學生朗讀,來深切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修改化行為,不應拿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我用較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給學生講講纏足的事,想一想孫中山當時的心情,到最后想對孫中山說些什么?等練習說話的環節。這些說話練習,力求激發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2
陳琴
教學目標 :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 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 學習課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 )的姐姐!
4、指導朗讀。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 ),心想( )。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
3、指導朗讀。
三、 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7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表里的10個生字,綠線內的2各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品析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陋習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感悟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及其勇于同陋習作斗爭的精神。
[課時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課題。
1、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認識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他的名字叫——孫中山。
2、誰來介紹介紹孫中山呀?師相機作簡要介紹。
3、這節課我一起來學習一個孫中山的故事。板課題,讀課題。
4、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破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陋習?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讀準讀通課文,前三個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2、檢查自讀情況。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體會姐姐的能干、活潑和對孫中山的愛。
四、學習課文生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讀課題。通過上節課學習,你們知道孫中山破的是什么陋習?
2、 過渡: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除纏足陋習?這要從他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講起。
二、 品讀課文。
1、 什么事?課文哪幾小節講了這件事呢?
2、 指名讀1~7節,邊聽邊找出寫媽媽給姐姐纏足的句子來。(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3、 看到這一幕,孫中山的心里有什么感受?默讀課文,找詞句體會。
4、 大堂交流。
a生氣、心疼 (1)心疼什么?(心疼姐姐,因為——)
①引導學生從上文找答案(姐姐痛苦極了;姐姐疼愛孫中山)
②你了解纏足嗎?說后看圖片。(小腳一雙,淚水一缸。相機讀“姐姐痛苦極了……”)
③看到疼愛自己的姐姐如今要承受這種肉體上的痛苦,孫中山能不心疼嗎?
(2)生氣什么?練習讀好有關句子。
(3)聽了孫中山的話,媽媽改變注意了嗎?是她不愛自己的女兒嗎?她為什么要堅持給女兒纏足呢?請再讀讀課文,找出理由來。
①媽媽嘆了口氣說:“……”
“媽媽含著眼淚……”(媽媽很痛苦,很心疼;孩子是媽媽心頭的肉啊,纏在孩子的腳上,疼在媽媽的心里。)
祖宗傳下來的:就姐姐纏足嗎?纏了一代又一代,纏足陋習已經有一千年了,殘害的婦女數不勝數。有人敢反抗嗎?(有人反抗就會受到懲罰)
怕人見家笑話:誰不纏小腳,誰就抬不起頭來,甚至嫁不出門。
(4)面對這個連大人都無可奈何的陋習,孫中山是怎么說的?讀孫中山的話(既然知道……怕什么!),這時孫中山又是怎樣的心情。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孩子?(更生氣、敢于同陋習斗爭、愛憎分明)
b心痛
(1)找出“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靈”。“心疼”與“心痛”有什么不同?是什么讓他心痛呢?以前的姐姐是怎樣的?(活潑、快樂、能干)姐姐失去的僅僅是笑臉和歌聲嗎?使姐姐失去了快樂,是纏足陋習毀掉了姐姐一生的幸福啊!孫中山的心能不痛嗎?!讀這句話。
(2)只要看到姐姐,孫中山就會想起這難忘的一刻;只要一想到姐姐,孫中山的眼前就會浮現出那令人痛徹心肺的一幕——(再讀第三節的句子)所以說——這件事……
(3) 這時孫中山會想些什么呢?
5、 從此,破除纏足陋習的種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田。所以長大后他是怎么做的?讀最后一段,找出有關句子。 “首先”是什么意思?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6、 此時,面對孫中山的銅像,你們想說些什么?
7、 拓展練習。
1、 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著一些陋習,請學生交流。
2、 圍繞“這個陋習真害人!”寫一段話。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4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筆者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中人物個性和對語言的積累的教學時,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人物并板書在黑板上,然后嘗試虛擬著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和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走進文本,閱讀課文。
一、與姐姐對話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破陋習的念頭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學生只有真正的感受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與姐姐“對話”。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孫中山的姐姐,請同學們找出關于寫姐姐的段落或句子仔細閱讀,盡可能獲得姐姐的更多信息。
(同學們認真地閱讀起來。)
師:通過大家讀書,認識姐姐嗎?誰來聊聊關于姐姐的一些情況.
生:姐姐不怕吃苦,他很勤勞。
師:你能說具體一點嗎?
生:因為她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都干。
生:因為他家里很窮,她干活是為了這個家的(生活)過得更好。
生:我從“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常唱給他聽。”這一句可以看出孫中山的姐姐很活潑。
生:這是一位好姐姐,我要是有這樣一位姐姐那該多好呀!
師:從課文當中你還獲得什么信息嗎?請大家接著聊。
生:從課文當中我還了解到了姐姐被媽媽給纏了足,痛苦極了。
生:我感覺姐姐變了,不再唱歌了,也不再快樂了,這都是纏足惹的禍,我也感到很難過。
師:你讀書很認真,而且是邊讀邊思考。你能從課文中找到一些語句,用讀書的方法來告訴大家你的感受嗎?
(學生激動地而又感情的讀起了課文的第八小節)
師:讀書就要這樣,真正的閱讀就是和課文中的人物在對話,就是在目睹了姐姐的勤勞和快樂,感受著姐姐的痛苦和難過,傾聽著姐姐的心聲。
二、與媽媽的交流
課文中介紹給姐姐纏足的是媽媽,媽媽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精彩,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的第二板塊是引導孩子去認識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與媽媽交流。
師:同學們,接著我們再一次閱讀課文,去認識一下孫中山的媽媽,讓我們走近這位偉人的母親,與她交流。
(學生再一次閱讀課文)
生:從課文中知道雖然是媽媽在給姐姐纏足,但是媽媽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生:從課文的第四小節“媽媽嘆了口氣說”這句話中,我可以知道媽媽給姐姐纏足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這是祖宗傳下來的,他不敢違背祖宗的規矩。
生:從媽媽的話中,我知道了女孩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媽媽還是為姐姐好才這樣做的。
生:我還從“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這一句中知道了媽媽給姐姐纏足也是很痛苦的。
師:你真會讀書,這就是文字背后的東西。媽媽也在流淚,是一種痛苦的淚,孩子們,她流的可能還是一種什么樣的淚呢?
生:我想,媽媽流的還是一種心疼得淚。
生:(激動地)我認為,媽媽流的氣憤的淚。他恨這(纏足的祖宗)規矩!
生:媽媽也不想給姐姐纏足,但是不纏不行,我想媽媽流的是一種沒有辦法的淚。
……
師:剛才,我們傾聽了媽媽的心聲,和媽媽進行心靈的交流,我們應該認識了這位偉人的母親,了解了當時孫中山的媽媽的打心眼里不想讓姐姐受這份罪,最終還是屈服于封建禮節的復雜心情。
三、是誰害了姐姐。
課文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封建社會的纏足陋習給中國婦女帶來的殘害,也是孫中山決心破陋習的主要原因,所以筆者最后讓學生展開了討論:到底是誰害了姐姐?
師:同學們,課文已經讀到這兒我們應該明白,到底是誰害了姐姐?請同學們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生:我原以為是媽媽害了姐姐,通過讀書現在明白了是祖宗(的規矩)害了姐姐。
生:我覺得媽媽也應該有責任,他為什么這么軟弱,他不應該怕別人笑話,她應該保護姐姐,不讓姐姐受這份罪。
生:我覺得真正害了姐姐的是纏足陋習,所以孫中山才破陋習的。
……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都有各自的見解,封建社會的一些規矩一些陋習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痛苦,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最終被孫中山給廢除了。
……
四、走近孫中山。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認識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第三版塊。在這一版塊中主要是讓孩子閱讀課文和有關孫中山的補充材料,使孩子們對孫中山有一個比較全面地了解。
師:請同學們第三次閱讀課文和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有關孫中山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走近孫中山去認識這一位歷史偉人。
(學生再一次閱讀課文和相關資料)
生:從課文中我了解到孫中山特別喜歡姐姐,給姐姐纏了足他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在與媽媽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很反對纏足。
生:讀了課文第八小節,我也知道了給姐姐纏足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孫中山一定很傷心很痛苦。
生:我從閱讀補充材料中了解到:孫中山小小年紀就向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挑戰,不怕別人笑話,革命的種子已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扎了根,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已經萌發了對纏足陋習的憎恨和反抗。
生:通過閱讀我了解了什么是“辛亥革命”。
生:孫中山廢除了纏足的陋習,我想對孫爺爺說:“您真偉大,真的了不起。”
……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們已經真正的認識了孫中山,感受到孫中山的勇敢,領略了他的偉大之處。
思考:
教師要成為文本的知音。文本中所蘊含的文章的精髓或某種觀點,需要教師首先走進文本,與文本通過零距離的接觸,對文本充分的解讀。品味到文章語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間流淌的情感,那兒最感人至深,那兒會讓孩子激動不已,那兒又會讓孩子陷入思考。等等這些作為對話中的首席——老師首先要與文本提前對話,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讀出自己的驚喜來,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帶著孩子走進文章的世界,對話與組織對話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引導學生創造性參與文本的意義生成過程。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2個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對策:組織學生開展自主的讀書活動認真朗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在次基礎上通過相互交流,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 揭示課題。
2. 學生讀題。
3. 談談讀題以后想說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孫中山的資料。
4. 教師出示孫中山的畫像,并對孫中山的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5. 學生質疑:陋習是什么?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這個陋習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建議:
(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
(3)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現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唱歌 插秧 空閑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纏足 眼淚 廢除
6、學生默讀課文。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 柴、罪、廢、既”。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唱歌 插秧 空閑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纏足 眼淚 廢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通過本文的閱讀,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習默讀課文。
對 策: 要把默讀課文和講述這個故事作為訓練的重點,穿插重點詞句的訓練。通過詞句的訓練,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復習字詞,聽寫
唱歌 插秧 空閑 祖宗 既然
痛苦 挑柴 纏足 眼淚 廢除
2、引導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容,進行交流。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一讀。
2. 引導學生通過“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體會姐姐的能干;通過“空閑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常唱歌給他聽”等詞句,體會姐姐的活潑。
3. 引導學生體會到正因為姐姐是那樣的活潑能干,孫中山才“喜歡自己的姐姐”。
(二)學習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導學生默讀思考:哪些是孫中山看到的情形?請用“~~~~~”畫出來;哪些是孫中山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的理由?請用“——”畫出;媽媽為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請用“……”畫出。
2、交流:
1) 誰來說說孫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齊讀。
思考:這段中哪句話最傷孫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齊讀。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怎么會這么痛苦呢?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聽到過或所讀過的有關資料理解,加深感受。
2) 孫中山與媽媽爭論的焦點是什么呢?(學生齊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3) 為什么“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4) 引導學生感受媽媽對纏足陋習的無奈,以及內心的痛苦。(嘆了口氣)
3、自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體會孫中山小時候的感受。
引答:當時,不管孫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對,都無濟于事,想一想:姐姐原來是怎樣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纏小腳了,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
(引答)再也沒有聽到……可見,纏足陋習給姐姐帶來了無法想象的痛苦。孫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課文說,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學們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話使你感受到了什么?(傷害之深)
(二)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讀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孫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封建纏足陋習,給包括姐姐在內的千千萬萬中國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來當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陋習。引導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總結談話。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對孫中山先生說些什么呢?想對孫中山母親說些什么?(聯系有關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
2、朗讀全文。
板書
孫中山破陋習
小時侯反對 纏足
(為啥要受罪)
(不該做)
辛亥革命成功首 先 廢 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復習檢查,進行填空練習。
2、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練習講故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檢查
1、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口頭填上適當的詞語。
( )知道纏小腳不好,( )不該去做。
姐姐纏足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孫中山( )生氣( )心疼。
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 )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 )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2、說說下面每組里的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1)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2)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二、練習講故事
1、理清層次。
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兩個部分,各寫什么內容。
說說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哪三個層次,各寫什么。
(姐姐勤勞活潑——媽媽為孫中山的姐姐纏足,孫中山極力反對——姐姐從此再也沒有笑臉,沒有歌聲)
2、記住重點語句。
寫姐姐勤勞活潑的語句。
姐姐痛苦的樣子和原因。孫中山和媽媽的對話。
姐姐的兩個“再也沒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首先廢除纏足陋習。
3、練習講述故事。
4、當眾講故事。
三、作業:
1. 搞一次社會調查,問問身邊的老人,聽他們說說纏足和小腳,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2. 繼續練習講孫中山破陋習的故事。
板書:
24、孫中山破陋習
喜歡姐姐----活潑能干
姐姐纏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廢除
課后反思: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破陋習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通過上堂課的學習,知道了纏足前的姐姐是個活潑又能干的姐姐,而纏足后,姐姐變成了怎樣的女孩子了呢?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去體會。
課文中介紹給姐姐纏足的是媽媽,媽媽的角色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精彩,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中,我盡量引導孩子去認識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從媽媽的神態、語言、動作中去理解媽媽到底為什么要給姐姐纏足?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認識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孩子閱讀課文和有關孫中山的補充材料,使孩子們對孫中山有一個比較全面地了解。
《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16
教材分析]課文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時和纏足后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活潑能干的姐姐。孫中山喜歡姐姐是因為姐姐“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一點兒也不怕吃苦”,還因為姐姐活潑、愉快,一有空就陪孫中山玩,還經常唱歌給他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可親可愛、活潑能干的姐姐,卻因為纏足而遭受肉體和心靈上的痛苦,失去了笑臉和歌聲,失去了童真和快樂。以“喜”開頭,通常是悲劇的寫法。“什么是悲劇?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因此,第一自然段雖然與纏足陋習無關,卻并非可有可無,它為下文做了充分的鋪墊,正因為姐姐活潑可愛、勤勞能干,她的遭遇才愈發惹人同情,正因為孫中山愛姐姐之深,才有恨纏足之烈。第二至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孫中山的母親受封建習俗的影響,強行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他的姐姐從此失去了歡樂,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幾個自然段包含了這樣幾層意思,首先交代纏足是一種什么樣的陋習,以及在纏的時候給女性帶來什么樣的痛苦。“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就像在給人上刑,可見纏足是一種非常野蠻、非常殘酷的虐待婦女的行為,這不僅會在肉體上給人帶來折磨,而且會在心靈上給人帶來傷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接著寫孫中山與媽媽的一場爭論,在爭論中,一方面表現了媽媽對于“祖宗傳下來”的陋習的無奈和盲從,可悲又可憐,媽媽此時內心的痛苦一點也不亞于姐姐和孫中山,一方面她過去也被她的媽媽纏過足,她親身體驗過纏足的痛苦,可是現在作為媽媽,她又在親手給可愛的女兒帶來纏足的痛苦,她是多么不愿意這樣做啊!其實又有哪個母親愿意給自己孩子稚嫩的身心帶來如此重大的創傷呢?可是僅僅因為“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僅僅因為“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一代又一代的母親只好像孫中山的媽媽一樣,“含著眼淚”給女兒纏足,陋習就這么延續著……另一方面,從孫中山和母親的爭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小小年紀的孫中山是非分明、敢于指責陋習的反抗精神。最后寫纏足以后姐姐像變了一個人,“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正是因為從小在心里就埋下了憎惡纏足這一惡習的種子,孫中山才會有后大的重大舉措——廢除纏足。第八自然段即最后一段,寫辛亥革命后,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要廢除的陋習應該是很多的,為什么孫中山“首先”廢除的是纏足這一陋習呢?毫無疑問,小時候姐姐纏足的事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不能讓姐姐的悲劇再在中國千千萬萬的婦女身上重演,廢除這一陋習,不僅是對婦女身體的解放,更是對婦女心靈的解放。回顧全文,孫中山小時候目暑姐姐纏足的痛苦是他產生破陋習動機之因,而陋習最終被廢除則是由因導出之果,因寫得詳細、周密,果交代得簡明、清楚。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