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喜歡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初步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能說說這個故事梗概。
3、抓住文中的有關詞句,理解“建議”并會運用,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和道理。
課前準備:收集資料、掛圖、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會傾聽、會提問]
1、故事導入
喜歡聽故事嗎?(老師講故事,放動畫片)老師準備了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題目叫(臥薪嘗膽),讀題,讀得再自信點,齊讀。能說說意思嗎?
。1)結合插圖,想想說說,先找薪 膽,理解臥薪、嘗膽
。2)結合課文,出示句子讀讀,說說理解
合起來說意思
2、解題質疑:
、 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比誰最會發現問題。[板書:起因?結果?]
誰臥薪嘗膽?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怎么樣臥薪嘗膽?結果怎樣?
② 課文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激發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讀正確、讀通順]
1、 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自學生字新詞,聯系生活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適時輔導有困難的學生。(見到已經學好的,請他去幫助差生)
2、檢查:
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
。1)新詞:(小黑板分批出示)[注音]
吳國 越國 勾踐 夫差
會稽 敗仗 萬般無奈 奴仆 屈辱
謀臣 建議 免除后患 驕傲 答應
轉弱為強 報仇雪恨
讀準 怎么樣讀才有滋有味?自己練習,哪些要特別注意的,誰來當小老師。
齊讀、分組讀、指名讀、
3、指名讀全文,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好的你要學一學;不好的,你來幫一幫。老師獎勵最認真的同學接下去讀。當然誰接不下去也很難為情。
遇到疑難,注意扎實訓練;遇到錯誤,引導學生糾正,請他再讀體現進步,還有誰能讀得更好,全班齊讀。重點在難句子和難詞語上。真正體現人人過關,面向全體。書不讀熟不開講。
三、重點朗讀,初步理解
1、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內容,從文中找出依據,讀好,讀出滋味來[讀明白、會表達]
(1)說一句話。(2)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3)說臥薪嘗膽的結果怎樣?
。4)用3-5句簡單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默讀靜思:課文主要寫了誰,寫了他什么事?自己練練
具體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說具體完整,語言要清楚完整
如果有困難,可以先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誰?(越王勾踐)寫了他什么事情?
時間( )在( )打了敗仗,越王勾踐( ),回國后( )終于( )
[第2、3環節作機動]
2、隨著我們朗讀一遍一遍地深入,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也一步一步深刻,我相信:你已經讀懂了一些問題,同時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會思考、會討論]
(1)我們先來交流:我們已經讀懂了什么問題?[出示思考題]
誰臥薪嘗膽?為什么要臥薪嘗膽?結果怎樣?(板書:兵敗受辱、轉弱為強
相機引導出:起因是越王勾踐兵敗受辱,結果是轉弱為強,理請前因后果
老師抓住機會,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出故事的前因后果,讀好2-3節,5節,說清楚起因結果
你能才課文中找到依據,來讀一讀,說一說,比誰更會思考,比誰找得準、讀得好、說得妙。
3、重點指導朗讀4節,體會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多年的毅力和決心?
[時刻、白天、晚上、飯前、二十多年,]這幾個表示時間詞的連用中,體會仇恨、恥辱的刻骨銘心,加深對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理解。
。2)你又發現了什么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比誰會讀書
為什么越王勾踐能反敗為勝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板書:?
課后帶著問題再反復閱讀課文,有什么感受就寫在書上,下一課繼續學習。(這就是下課的學習重點,帶著問題走出教室)
。3)總結全文,梳理文路
四、指導寫字,寫得規范美觀。
1、同學們都很會讀書,如果字也能寫得規范美觀就更好了。
2、看老師寫幾個(選擇最典型的):仆議(左窄右寬)吳努(上緊下松)
1、 拿出筆,在書上描一描。
板書
臥薪嘗膽
兵敗受辱 ? 轉弱為強
起因 經過 結果
起因 經過 結果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本課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這又是一篇成語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上課氣氛活躍,孩子們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我教學了生字詞,并且著重理解了兩個詞語的意思。舂米推磨,這兩個詞語比較難以理解,靠著老師的語言文字就這樣說一說,我想孩子們也只能是理解的云里霧里,所以我出示了兩張圖片,并借助于舂這個字的字形讓孩子們來進行理解。
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分為三個部分,一、理解兵敗求和。想一想越王真的愿意去求和嗎?如果不去會怎么樣?讓學生想象說話理解越王的萬般無奈。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想孩子們會理解。我覺得重點就要讓孩子理解,忍受屈辱,讓學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地方說了,越王勾踐受了屈辱,再此基礎之上補充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感受越王是如何忍辱負重的。第三部分,理解臥薪嘗膽的深意文中說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還要嘗一嘗苦膽,這些都是臥薪字面的意思,真正地意義要引導學生說,后來這個詞引申為,為了目標要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發憤圖強。
通過這樣一梳理,我相信孩子們也能夠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也能夠記住臥薪嘗膽的深意,最好要能讓孩子們舉出例子來說一說,當今社會還有哪些人也需要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之一
星辰實驗學校 周偉華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結合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明白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有取得最終勝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二、教學過程
。ㄒ唬┙翌}導入 。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成語故事-——《臥薪嘗膽》。(讀題)
2、“臥薪”是什么意思?“嘗膽”是什么意思?
3、過渡:越王勾踐貴為一國之君,不享受榮華富貴,卻每天睡柴草、嘗苦膽,這是為什么呢?周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穿越時空,到春秋戰國時期那烽煙四起的古戰場上去看一看。
(二)學習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指名朗讀課文1—4自然段。
2、學習第一段。
快速自讀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強大起來,成為霸主。
3、學習第二段。
。1)兩國國君都有稱霸的決心,所以發生了會稽之戰,越國慘敗,越王勾踐和幾千殘兵敗將被圍困在會稽,這時勾踐作出一個什么決定?
(2)理解“萬般無奈”的含義,并指導學生讀好這種心情。
。3)為了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勾踐向吳王求和,為了不讓吳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吳國為奴。但他報仇雪很的心思并沒有瞞得過吳國的謀臣們,他們紛紛——(引讀第二段)
4、學習第三段。
。1)勾踐夫婦在吳國過的什么日子呢?輕讀第三段,用筆畫出描寫他們生活的句子,讀一讀。
。2)完成填空: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進了___________ ,給吳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盡了屈辱。
。3)根據收集的資料,描述勾踐夫婦還受了什么苦,什么恥辱?講完后用四個字概括填在橫線上。
完成填空: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進了___________ ,給吳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盡了屈辱。
5、學習第四段。
。1)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回國后他是怎樣生活的呢?看圖說話。
。2)你們看勾踐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嘗苦膽時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3)勾踐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讀課文。
(4)你還知道勾踐做了那些事嗎?給大家介紹一下。
6、正因為勾踐有堅定的報仇決心和行動,所以——(引讀第五段)
(三)、講故事。
提示:1、熟讀課文;
2、加入適當的語言、表情、動作和收集的小資料,可以讓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ㄋ模、課后作業 。
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父母或周圍的朋友聽。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艱苦奮斗,發憤圖強,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一個歷史故事(指示課題《臥薪嘗膽》),誰能讀一讀?
指名讀題 (據學情給予激勵評獎或正音) 、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學導航,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易錯的字音字形。
1 多媒體出示自主合作學習要求,小組交流自學導航
2 組際匯報交流字音字形(依據學生匯報相機正音,指導書寫)
3 跟音樂在習字冊上描寫易錯字形。(相機評價)
4 整體感知課文
。1)黑板出示:兵敗會稽 受盡屈辱 臥薪嘗膽 轉弱為強
指名學生讀讀這些詞
。2)指名學生概述課文梗概。
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用簡潔的話簡要的說一說?可選用以上詞語。
三、品讀感悟課文
1.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匯報,我發現小朋友們自學能力特別棒,老師佩服你們!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故事
2.老師板書象形字“王”,你們認識這個字嗎?
老師揭示這是象形“王”字,提問這篇課文有幾個王?他們是什么關系?
簡筆畫“奴”、“仆”的象形字,幫助理解“奴仆”是沒有地位,沒有自由,沒有尊嚴
4.提問:勾踐在吳國做做奴仆,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
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2:
戰敗的越王在吳國過著怎樣的日子?請用“﹏﹏”畫出相關句子,回國后,越王又過著怎樣的日子,用“——”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再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1)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讀讀、畫畫。
師:畫好的同學再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2)組際交流匯報交流(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相應自然段)
在吳國的日子
出示第3自然段,學生讀一讀,啟發說一說
可結合出示“舂米推磨”圖幫助理解
可相機追問:1。你還從哪里體會到受盡了屈辱?
2 。這樣的日子是一天、兩天,三天、五天嗎?
引導體會朗讀:個體讀,集體讀。
回國后的日子
出示第4自然段,學生讀一讀,啟發說一說。
可出示圖,幫助理解“臥薪嘗膽”,隨學生朗讀相機指板書理解。
可相機追問:1越王時刻不忘報仇雪恨,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
2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嗎?
相機指導朗讀。
出示第5自然段,指導學生讀一讀。
四、小結升華
1.師:小朋友們讀了這個故事,能說說你心里的感受嗎?(引導情感教育)
2.師:有人看了這個故事很贊賞勾踐“臥薪嘗膽”的精神,寫了一幅對聯贊美它。讓學生讀一讀。
• 出示課件: 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嘗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
五、冥想、畫思維導圖
出示課件:聰明的你,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在腦子里理一理,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吧!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2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建議”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故事。
2、 過程與方法: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講述故事。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1. 同學們,手指圖,問兵器,指什么?引出王
板書“王”,你認為怎樣的人是王?
錦衣玉食,綾蘿綢緞,威風凜凜。本文要講的是兩個王之間的事,他們是(吳 越王,分別介紹)除了生活上的奢華,在兩千多年的戰國時期,王還有什么事要做?
2. 讀課文第一小節(吞并,強大)原來王不僅生活奢華,而且還肩負重任,為什么一定要吞并?(王國,恥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王在其中的作用真是舉足輕重,看來王還真是位高權重,肩負重命。ò鍟兀
兩個王代表兩個國家,他們的關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把這緊張的關系讀出來(第一節)
本文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
2、出示生詞:領讀、指名讀、齊讀。(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 表示
萬般無奈 奴仆 謀臣 免除后患 滅掉 建議 會稽 驕傲
舂米 屈辱 恥辱 轉弱為強)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臥薪嘗膽》中有兩個“王”,一個是?吳王夫差
。╢úchāi)。(板書:夫差。)這個字(夫)在作姓名的時候,要讀“fú”,不讀“fū”。而“夫人、夫婦”這寫詞語中的“夫”字就讀作“fū”。一起用心讀兩遍。另一個是?(越王勾踐)(板書:勾踐。邊寫“勾”字邊指導學生書空,提示“勾”字里邊筆畫的寫法。)
4、課文那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這個?來,拿起書,齊讀第一自然段。
5、過度:吳王和越王原來是什么關系?后來又成了什么關系?請你認真讀讀課文,邊讀邊想,注意關鍵的詞語和句子。
三、學習第二段。
1、誰從課文中發現了他們的關系變化?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原來是敵人。
你很會讀書!注意了課文中關鍵的語句。
2、后來,越王勾踐就到吳國當奴仆,成了吳王夫差的奴仆。
3、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會稽一戰)讀準會稽一詞。“會”字在這里讀作“kuài”。會稽現在我國浙江省紹興一帶,是當時越國的國都。
4、越王是自愿當奴仆的嗎?有理由嗎?就是嗎,有哪個國君不想做主人,倒想當奴仆的?這里的“萬般無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無奈的。指導朗讀句子。
5、 “奴仆”見過嗎?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在我們新中國,人與人是平等的,所以沒有“奴”。這是一個側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頭上戴了一個“羊”的標志,表示這是一個戰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邊還要插上幾根尾毛,讓他走在大街上。如果是你,會覺得怎么樣?
。ò鍟簮u辱、屈辱、侮辱、羞辱、欺辱。歸類,并引導學生齊讀。)
不僅這樣羞辱他,而且還要他整天干重活!這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這樣的人就是“奴仆”!
6、勾踐夫婦到吳國當“奴仆”,他們又會遭到怎樣的磨難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三 、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誰愿意來讀一讀勾踐夫婦在吳國當奴仆的內容?指名讀。
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給吳王養馬駕車,舂米推磨(mó),受盡了屈辱。……
師:(板書:舂米推磨)這個字(磨)在這里讀“mò”。(生齊讀詞語)“磨”見過嗎?大磨盤需要幾個人配合才能工作。一個人負責舀米,一個人或幾個人負責推磨盤。(做推磨盤的樣子、動作)干這個活很累,又很單調,所以一般就讓驢來拉。可是驢也不愿意,人們就用一塊黑布蒙住驢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這樣的活,吳王讓誰干? 勾踐夫婦。
師:這就是“屈辱之事”!“舂米”呢?(板畫:舂米。)你看,“舂”字下面的“臼”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注意寫法。一只手拿著一個木杵,在石臼里搗稻谷,搗成米。
2、勾踐夫婦在吳國還受了哪些屈辱?
師: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難盡那!但勾踐硬是“熬”過來了,這就叫“忍辱負重”。ò鍟喝倘柝撝兀┳x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養馬駕車、舂米推磨這些事對于一般的百姓來說,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3、為什么對于勾踐來說就是“屈辱之事”?“王”以“國”為榮,“國”以“王”為榮。
4、勾踐在吳國“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你覺得勾踐在吳國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5、這句話假如這么說,“勾踐在吳國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你覺得勾踐在吳國的日子怎么樣?這個“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義就不同了。讀書時要注意這個“才”字。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話?
6、三年后,勾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師:(插話)這就叫“臥薪”。
生: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師:(插話)這就叫“嘗膽”。
7、現在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
如果勾踐僅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師:這就叫“發奮圖強”。ò鍟喊l奮圖強)如果勾踐僅僅堅持了幾天,或者幾個月。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課文中講勾踐“臥薪嘗膽”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8、引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這就叫“堅持不懈”!現在你理解“臥薪嘗膽”的含義了嗎?
生:“臥薪嘗膽”表示為了實現一個目標,要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
師:讀一讀這三個詞語: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齊讀)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勾踐需要臥薪嘗膽,我們要不要臥薪嘗膽?
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中國科學家臥薪嘗膽幾十年,終于將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了太空。你說,中國科學家有仇恨嗎?他們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都要嘗一下苦膽?
五、小結:這種臥薪嘗膽的精神就是: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的精神。ㄉR讀)
1、古人將這種臥薪嘗膽的精神蘊藏在這么一幅對聯里,老師把它寫下來,看誰能背下來?(板書: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2、誰能快速把他背下來。(讀背對聯)
3、你能理解對聯的意思嗎?老師有個建議,建議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關的歷史書,或者請教家長。如果同學們采納了老師的建議,我將感到非常高興。在剛才的話中,有個詞語老師一連說了三次,你聽出來了嗎?
4、“建議”的“議”和“意見”的“意”一樣嗎?(板書:建議、意見)你看,“意見”是心里對別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議”是把心理的話說出來了,所以有個“言”字旁。誰向老師提個建議?
六、總結全文。
七、作業
1、寫出“臥薪嘗膽”的意思。
2、講講這個小故事。
3、讀背《拓展閱讀》《有志》。
課外資料:
吳國的失敗首先是自視為大國沒有把越過放在眼里,所以他沒有直接斬草除根,也是因為他被勾踐的表現迷惑和自己的自信放虎歸山;他自視強大得罪了周邊國家,失去了援助;為人多疑傷了勾踐的借刀殺人計,殺掉自己身邊不少謀臣;好色,失敗與美人計。等等?梢宰罱K歸結在他居功自傲。
越國的勝利就是全國同心。勾踐臥薪嘗膽,大力發展生產,君臣民同心。善于聽取計策。他用高價買吳國的糧食使吳國經濟得到損失戰略補給不到位等。先后用苦肉計,借刀殺人,美人計,釜底抽薪等計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越國臣民的堅忍得到最終的成果。
千古一王》
史冊煌煌,千古一王,
吳越爭雄山河殤。
今朝奴,昔日王,
英雄謝幕長歌裂斷腸。
亂山深處望殘陽。
千古寓言,多少悲和淚,
壯士沉浮寫山河。
臥薪嘗膽問津路,
十年忍辱歲月長,
十年勵志青山變蒼涼。
千秋過客,英雄如雨,
只是故人夢短天長。
后人抒懷何時了,
難得古調嘆斜陽,
千古怨不過是酣醉一場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嘗糞問疾,臥薪嘗膽二十年!勾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
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
臥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江濤:愚公移山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
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
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面對著滿堂兒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
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
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面對著滿堂兒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面對著滿堂兒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
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用我們的歌換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動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讓真心的話和開心的淚
在你我的心里流動
讓真心的話和開心的淚
在你我的心里流動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
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再沒有恨也沒有了痛
但愿人間處處都有愛的影蹤
用我們的歌換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動
和心愛的朋友熱情相擁
讓真心的話和開心的淚
在你我的心里流動
(童聲:當寂寞在幽深的夜色中獨行)
(一絲火花的跳動就能擦亮光明)
(當無奈在冰冷的寒風中佇立)
(一雙暖手的相擁就會充滿感動)
當寂寞在幽深的夜色中獨行
一絲火花的跳動就能擦亮光明
當無奈在冰冷的寒風中佇立
一雙暖手的相擁就會充滿感動
讓真誠像火種照亮夜晚的星空
讓祝福像鮮花改變大地的心情
讓真誠像火種照亮夜晚的星空
讓祝福像鮮花改變大地的心情
當泥濘阻礙著深陷的腳步
跋涉中的堅硬就是泥濘雕塑的風景
當冰雪裹挾著跌倒的身影
雪絨花的圣潔就是心靈守候的表情
讓目光像春風將情感解凍
讓笑容像雨露讓歲月年輕
讓目光像春風將情感解凍
讓笑容像雨露讓歲月年輕
傳遞溫暖傳遞感動
穿過黑夜我們與愛同行
傳遞溫暖傳遞感動
放飛夢想我們與愛同行
傳遞溫暖傳遞感動
穿過黑夜我們與愛同行
傳遞溫暖傳遞感動
放飛夢想我們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
大地灑滿陽光
灑滿陽光
李維-隱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飛過絕望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給我希望
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
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給我希望
隱形的翅膀讓夢恒久比天長
留一個愿望讓自己想像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頑抗
為什么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這鋼琴說話別人在玩游戲
我卻在躲在家背abc
我說我要一架大大的飛機
我卻得到一只舊舊螺旋機
為什么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后你就會開始懂得這段話
長大后我開始明白
為什么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媽媽的心她不讓你看見
溫暖的事都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得多摸摸她的手
把手牽著一起夢游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發幸福中發芽
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
在你的未來音樂是你的王牌
那王牌談的戀愛
而我不想把你教壞
還是聽媽媽的話吧
晚年再戀愛吧
我知道你未來的路
干嘛比我更清楚
你因為太多學習的同學在這塊寫東寫西
但我建議最好聽媽媽我會用功讀書
用功讀書怎么會從我嘴巴說出
不想你輸所以要叫你用功讀書
媽媽挑給你的毛病你要好好的收著
因為不知道是我要告訴她我還留著
對了我會遇到我(周潤發?)
所以你對跟同學炫耀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我找不到你寫的情書
你喜歡的要承認因為我會了解你會在操場上牽她
你會開始喜歡唱流行歌
因為張學友開始準備唱吻別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發幸福總發芽
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
長大后我開始明白為什么我
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媽媽的心她不讓你看見
溫暖的事都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得多摸摸她的手
把手牽著一起夢游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發幸福中發芽
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
《臥薪嘗膽》說課稿
上課時間:2009年11月4日 上課人:李迎春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勾踐如何臥薪嘗膽,轉敗為勝。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恨。
二、說教法
1、充分的朗讀。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于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在教學中,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越王勾踐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堅定決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吳國的謀臣們會如何向吳王提建議,吳王又是怎么拒絕的,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吳國朝廷的君臣對話,更深刻地理解了吳王的驕傲自大,對歷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為后來吳國被越國滅掉作了充分的鋪墊,同時這種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但遺憾的是準備得不夠充分,有些學生無話可說,不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學太少,應該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這樣就能使表演不僅僅局限于那么幾個同學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表演"了。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為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幫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為國家報仇雪恨。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確切含義,我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每個字對應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完整地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這樣從字到詞的理解,符合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
4、課外延伸和思考。摘抄蒲松齡的對聯。再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自己學本課后的感想,并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向勾踐學習,怎樣吸取吳王的教訓。讓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讓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生活,這也許該是語文的最終目的吧。另外,我還讓學生換位思考:兩千多年前我們都是吳國的老百姓,你愿意越王這么做嗎?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率
。ǘ⿲ёx第四自然段
1、過渡: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描寫他臥薪嘗膽的呢?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找找看!
2、誰愿意自告奮勇讀一讀?
3、出示: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是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讀讀,想一想:哪句是寫臥薪?哪句是寫嘗膽?“臥薪”是什么意思?“嘗膽”懂嗎?那么,臥薪嘗膽該是怎樣的滋味呢?
4、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決心?他要奮發圖強(板書:奮發圖強)
5、幫助理解,指導朗讀
6、學生自由讀,比較,發言;教師點撥,歸納。
7、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書上把這幾個詞圈出來,朗讀時要特別注意。讀出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決心來!
。ㄈ⿲ёx第二自然段
1、過渡:可是,越國的大王怎么會跑到吳國去受盡屈辱的呢?
2、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可以大聲朗讀,可以輕聲地讀,可以在心里默讀,還可以和同桌一起讀等等,待會兒告訴老師原因。
3、交流,板書:兵敗求和
4、越國打了敗仗,越國人民家破人亡,除了這樣做,勾踐還有其它辦法嗎?你從哪些詞中看出的?(萬般無奈只好)
5、指導讀1、2句,讀出勾踐的萬般無奈。
6、對此,吳國的謀臣和吳王各有什么反應呢?
7、指名讀3、4句。
8、交流。“后患”指什么?
9、指導讀出驕傲的語氣。導讀第三自然段
。ㄋ模⿲ёx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踐夫婦在吳國受到了哪些屈辱。
2、指名讀。
3、為什么這些對勾踐夫婦來說,是受盡了屈辱?
師:勾踐夫婦在越國穿的是____________,在吳國穿的是____________;
在越國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卻還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練說,再說給大家聽。
4、對于勾踐夫婦來說,這些就叫——屈辱!而且,這屈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書:忍辱負重)
5、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就是勾踐,你在吳國受盡屈辱,度日如年,誰來讀?
6、這一節懂了嗎?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齊讀)
(五)導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勾踐臥薪嘗膽后換來了引讀第5自然段(板書:轉弱為強)
。┬〗Y
對學生提出希望,要想成為寫字高手就要每天練好每一個字?炭嘧詣,奮發圖強。
。ㄆ撸┱n后作業:
1、摘抄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嘗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
2、學習了《臥薪嘗膽》后,你有什么收獲?寫下來。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6
前幾天我們小組進行了一次小教研,由我執教《臥薪嘗膽》一課,下面就來說說我的一些教學反思。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的故事。
要學習第4自然段了,我問學生:三年后,勾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的興趣。學生自由讀了一遍后,我又讓大家齊讀,當大家讀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這句話時,我就告訴學生這就叫“臥薪”;當學生讀到“……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時,我就說這就叫“嘗膽”。接著問:“現在,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這時,學生都能說出臥薪嘗膽的字面意思。我又問:“僅僅臥薪嘗膽就能報仇雪恨嗎?”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要報仇雪恨,就必須使自己的國家富裕起來,必須要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同時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這時,再讓學生談談“臥薪嘗膽”的真正含義,學生都能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為了實現一個目標,要艱苦奮斗,發奮圖強!
《臥薪嘗膽》是蘇教版第五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著重表現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
本節課屬于第二教時,意在通過個別字詞和句子的揣摩來深刻地體會勾踐的這種精神,可故事所講述的內容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而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個是年齡小,對歷史的了解甚少,其次是善讀課文卻不善品悟課文,難以從字面走進文中。
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動容。如引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時,我要求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可以大聲朗讀,可以輕聲地讀,可以在心里默讀,還可以和同桌一起讀等等,將朗讀品悟變為學生主動樂為的過程。
課尾設計寫話:根據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夸一夸越王勾踐,并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表示向越王學習的決心;或者,想想吳王慘敗的原因,用自己的話教育他幾句。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他生硬講出文中蘊含的道理是不太可能的,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個小小的寫話練習,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自己道出課文中的道理。最后,我們讓學生聯系自己,聯系現在的生活來進行拓展的理解。
這一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反應活躍、興趣盎然,學生在讀中,寫中,他們的語文能力得到了鍛煉。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7
在人們經常用“臥薪嘗膽”一語,來表達刻苦自勵、奮發向上的決心。傳說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越王勾踐在一次戰爭中被吳國打敗,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在吳王的威逼之下,勾踐還到吳國宮廷中服了三年的苦役,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勾踐被釋放回國以后,為了奮發圖強,報仇雪恥,他睡覺躺在硬柴上,坐臥飲食都要嘗一下苦膽,以不忘國家破亡的痛楚,激勵自己的勇氣和斗志。然而這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其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記載春秋史事的古書,當推《左傳》和《國語》為最原始,也最可信!蹲髠鳌分小岸ü焙汀鞍Ч眱刹糠,《國語》有“吳語”和“越語”,都詳細記述關于越王勾踐之事。但那里沒有片言只語談及臥薪嘗膽。到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時,始述越王勾踐曾“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東漢趙曄作《吳越春秋》,也說到勾踐“懸膽于戶,出人嘗之”,仍毫不提及臥薪。
至唐宋時期,在一些著述文字中,開始出現越王勾踐曾“枕戈嘗膽”的傳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壯游》詩中曾有”枕戈億勾踐”之句。北宋王洙注釋此詩稱:越王勾踐“出則嘗膽,臥則枕戈”。南宋初年李綱在《議國是》疏中,曾說勾踐“枕戈嘗膽以勵其志”;在《論使事札子》中又說:“勾踐枕戈嘗膽,卒以報吳”。
查“臥薪”和“嘗膽”連綴起來作為一個成語使用,最早出現于北宋蘇軾的《擬孫權答曹操書》。那是一篇游戲性質的書信體文章,文中說:“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它與越王勾踐完全無關。由于蘇軾是個大文豪,所作文章影響巨大,故到南宋時,曾開、真德秀和黃震等官吏、學者,就在他們的奏章、著述中屢次提到勾踐有“坐薪嘗膽”或“臥薪嘗膽”的事。不過與此同時,南宋學者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卻說吳王夫差曾“坐薪嘗膽”。至明代張溥作《春秋列國論》又說:“夫差即位,臥薪嘗膽”。以后馬骕編《左傳事緯》和《繹史》仍把臥薪嘗膽之事系于吳王夫差名下。至清初吳乘權編《綱鑒易知錄》記:“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嘗膽”。不久,蔡元放在修訂的《東周列國志》中又云:“(越王勾踐)累薪而臥,不用床褥;又懸膽于坐臥之所,飲食起居必取而嘗之”。這樣,關于臥薪嘗膽的故事才愈傳愈廣。
綜上所述可見,史書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在戰國時代編纂的《左傳》、《國語》中,絲毫沒有這樣的事;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和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開始記有“嘗膽”,但還未見臥薪;唐宋間的一些詩文中,出現了越王勾踐“枕戈嘗膽”的說法!芭P薪嘗膽”一語,北宋的蘇軾最早使用;自南宋至明代,學者們對臥薪嘗膽者,一說為勾踐,一說是夫差;至清初《綱鑒易知錄》料《東周列國志》問世,方成定論”。
說“臥薪”的記載最早出現于宋代,有的學者表示不能同意。他們認為《吳起春秋》所記越王勾踐“目臥則攻之以蓼”,就是“臥薪”之意。所謂“蓼”,清人馬瑞辰解釋為“辛苦之菜”(《毛詩傳箋通釋》卷六)。這種“蓼”菜積聚得多了,就成為“蓼薪”。越王勾踐那時日夜操勞,眼睛疲倦得想睡覺(“目臥”),就用苦菜(“蓼薪”)來刺激。嘗膽是讓味覺感到苦,臥薪是讓視覺感到苦。后人把“臥薪”說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種誤解。
自漢代始記的“嘗膽”和自宋代才見的“臥薪”,是歷史上真有其事,還是出于誤傳?越王勾踐曾“枕戈嘗膽”,還是“臥薪嘗膽”?“臥薪”是想睡覺時用苦菜刺眼,還是睡在硬柴上磨練筋骨?要弄清這些問題,看來還頗費斟酌。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要求:
1 、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能結合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
2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結合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歷史故事——臥薪嘗膽。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越國 吳國
二、課文講讀:
1、經過一次戰役,吳越兩國勢均力敵的情況被打破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是哪一次戰役,這次戰役的結果是怎樣?
2、越王戰敗后,他是怎樣做的?
3、他為什么會這么做?他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別無他法?
請大家讀一讀,讀出越王的萬般無奈,只好求和!
4、對于越王的求和。吳國上下有何反應?(分別說說)
5、謀臣們是什么意見,這里的后患是指什么?
6、但是吳王是怎么做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吳王具有怎樣的性格?
請同學們把吳王的驕傲讀出來!
。ň氁痪殻“建議”詞義分辨及造句。
建議:
、 提出主張或意見,作動詞用。
、 提出的主張或意見,作名詞用。
造句:
中隊會上,隊長李紅建議_____。
_______建議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叩慕ㄗh______。
7、會稽一戰后,得勝的吳王答應了戰敗的越王的請求,同意讓越王做自己的奴仆,請同學們思考,當作為戰敗國國王的勾踐及其夫人來到吳國當奴仆,他們會受到哪些屈辱呢?同桌討論,劃出相關的語句。(穿、住、做、吃)自由朗讀,體會越王在吳國受盡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覺。
8、當越王勾踐回國以后,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讀一讀)
9、他具體是怎么做的呢?(白天、晚上、飯前)
10、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越王勾踐回國后做了哪些事來提醒自己不忘報仇雪恨,結合圖與課文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
11、回國后的勾踐作為國君,他沒有過這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臥薪嘗膽”的過生活,那是因為他“不忘”報仇雪恨,“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從兩個“不忘”中可以看出這種仇恨、恥辱是如此的刻骨銘心。
誰能讀出這種仇恨之情?
12、因為勾踐不忘仇恨,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引讀。而“終于”一詞也正說明他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他是經過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才獲得成功的。
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3、你讀懂了什么?從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勾踐是個什么樣的人?
14、誰能復述一下這個故事呢?
15、后來有這個歷史故事而形成了一條成語“臥薪嘗膽”意思是什么?所以現在經常把“臥薪嘗膽”稱之為成語故事!
16、課后作業:練一練:
① 練習講“臥薪嘗膽”的故事
、 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小故事,課后交流。
板書: 臥薪嘗膽
。ㄆ鹨颍 戰敗求和
——————→
受盡屈辱
↓
。ń涍^) 越王 臥薪嘗膽 吳王
↓
轉弱為強
。ńY果) 滅掉
——————→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臥薪嘗膽》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
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
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表現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故事脈絡清晰,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于理解.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合理想象,深刻體會勾踐如何臥薪嘗膽,轉敗為勝.領悟故事蘊含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三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文章內容說說"萬般無奈","受盡屈辱", "臥薪嘗膽"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模擬情景說話,提高學生情境口語交際能力.
3,理清故事脈絡,講述故事內容.
4,在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明白"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的深刻含義: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出示一組詞語:(越王勾踐 吳王夫差 兵敗會稽 萬般無奈 受盡屈辱 臥薪嘗膽 轉弱為強)學生指名讀 齊讀
【這八個詞語的出示一是對文中難讀的字詞讀音的復習鞏固,二是揭示了故事發展的脈絡,既是對課文內容作了整體的回顧與概括,也為學生復述故事作好鋪墊.】
2,聽說兩個句子,并出示:
會稽一戰,越國打了敗仗.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于轉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
讓學生質疑,并機板書 敗 勝
【這兩句話分別是"臥薪嘗膽"這個故事的起因和結果,也是吳越兩國的兩次戰況描述.而兩國前后兩次勝敗不同的原因,正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3,所以教師緊扣"勝敗"二字,在學生質疑基礎上,設問:越國為什么會在20年之后轉敗為勝呢 以這一問題統領整堂課的教學.
二,理解"求和"的深意
1,自由讀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勾踐為什么要向吳王求和,表示愿意給吳王當奴仆
2,教師追問:吃了敗仗的越王面臨怎樣的危險 (滅國)他想被滅國嗎 (不想)那么,他除了選擇求和到吳國當奴仆之外,有沒有想過其他的辦法 行得通嗎 文中哪一個詞語說明了這一情況 相機理解"萬般無奈"
(1)從一國之君淪為一個奴仆,這是一個多么痛苦,沒有辦法的選擇呀!誰能讀好這個詞語 指名讀
(2)常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越王只好去當奴仆了.讓我們將這個詞語放入課文中,再次來感受一下越王的萬般無奈.齊讀
聽說越王要去吳國當奴仆了,吳國的謀臣們有什么反應 指名說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樣對吳王說呢 指名說
4,但是,面對大臣們的建議,吳王又有什么反映呢 引讀吳王的表現.
5,多么驕傲的吳王啊!男生一起來當一當這個驕傲的吳王.男生讀
三,理解勾踐所受的屈辱
1,過渡:勾踐夫婦來到吳國以后,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 出示第三自然段
2,學生讀讀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聯系課文內容,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他們所過的生活嗎 指名說"受盡屈辱"
3,他們到底受了哪些屈辱呢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
【緊扣文本,抓重點語句,感受勾踐在吳國的生活】
4,古時候的人養馬駕車,舂米推磨是非常正常的事,為什么對勾踐來說卻是受盡了屈辱呢 【引導學生聯系勾踐的君王身份深入體會"屈辱"一詞的含義】
5,除了這些屈辱之外,勾踐夫婦還會受到哪些屈辱呢 學生自主交流,教師相機補充勾踐夫婦在吳國倍受屈辱的課外資料.
6,此時此刻,相信大家更能淋漓盡致地把他們所受的屈辱用朗讀表現出來了.
【指導學生緊扣關鍵詞"受盡整整三年"讀好這一段,感受勾踐所受的屈辱.】
四,理解"臥薪嘗膽".
1,過渡:越王用三年的屈辱終于換回了人生自由,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國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相機總結什么叫"臥薪",什么叫"嘗膽",并舉例說明苦膽的苦味
2,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
3,教師追問:此時的勾踐已經是一國之君,他為什么有福不享,還要親自下田耕種,睡柴草,嘗苦膽呢
4,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越王為了報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恥辱,堅定的決心.
5,繼續追問:如果勾踐僅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如果勾踐僅僅堅持了幾天,或者幾個月.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設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領悟"臥薪嘗膽"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是: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
6,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二十多年的臥薪嘗膽,不懈努力,越國終于——引讀最后一小節.
五,復述故事,拓展延伸.
1,用上剛才讀過的一組詞語,來講講臥薪嘗膽這個故事 指名一到兩名學生說說.
2,教師補充越王轉敗為勝的故事.
板書:
臥薪嘗膽
敗 勝
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讀中感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志者事竟成的品質。
2、創設情境,勸勸吳王,學習勾踐。
3、聽寫詞語,幫助復述,抓住重點,變序學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默寫詞語
1、勾踐報仇雪恨親自柴草苦膽嘗苦味提醒
2、檢查
師述:寫字不僅要寫得正確,還要寫得漂亮,學習語文更是如此,不光要寫會,更要學好,今天我們就來學好臥薪嘗膽好不好?(好)有志者,事竟成!
二、學文(第四自然段)
1、看著這些詞語,聽老師講故事,待會兒老師請你也來講講,看誰能更老師講得一模一樣(師講故事,放音樂)
2、練講一下,然后再指名講,要求:(1)講得正確(2)有感情
3、這就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讀好這一段,想想怎么分配最好?
4、指名小組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ㄟ@一段是總分結構的段落,這樣讀可以讀出段落結構來)
5、從哪里看出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引讀
他這么做不是故意折磨自己嗎?他想干什么?(板書:奮發圖強)
6、出示“雪”,理解“報仇雪恨”。快速朗讀法讀其余段落。
。x全文,思考)
。1)勾踐的恥辱是什么?(第三自然段)
A、穿粗布衣,住石頭房,養馬駕車,舂米推磨是十分自然的事,為什么對于勾踐夫婦來說,卻是受盡了恥辱?這不是他自找的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B、這屈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
指名讀,齊讀。(板書:忍辱負重兵敗求和)
C、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國王?(引讀課文)
D、他如此忍辱負重,如此奮發圖強,結果怎樣?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A、怎樣才能讀好,提提建議。
B、指導讀(二十多年,終于)
C、理解“奇”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是吳王夫差(板書:轉弱為強)
D、吳國怎么會轉強為弱的呢?
出示:
______________建議______________滅掉越國
______________不聽大家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一演:群臣提建議:“啟奏吳王,……”
E、吳王怎么也沒想到,后患未除,竟讓他滅國了。這真是后患無窮!
F、想象越國的奇兵兵臨城下時,吳王會怎么想?你有什么話對吳王說?
三、總結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聯系學習說一說)
2、齊讀全文。
3、說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
4、夸夸越王勾踐。
板書設計:
兵敗求和
忍辱負重
26、臥薪嘗膽
奮發圖強
轉弱為強
資料提供者: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變序學文,指導朗讀。
2、能結合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4、創設情境進行寫話,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吳王一番。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越國和吳國的地理位置及兩國都想征服對方的心愿。
3、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好不好?請把語文書翻開到135頁。
二、導讀第四自然段
1、過渡:(出示圖片)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一定都已知道圖上畫的是——勾踐。他在干什么?
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描寫他臥薪嘗膽的呢?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找找看!
2、誰愿意自告奮勇讀一讀?
3、出示: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是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讀讀,想一想:哪句是寫臥薪?哪句是寫嘗膽?
“臥薪”是什么意思?“嘗膽”懂嗎?那么,臥薪嘗膽該是怎樣的滋味呢?
4、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決心?(板書:報仇雪恨)
5、幫助理解,指導朗讀
出示:回國以后,越王勾踐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了一只苦膽,飯前,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和課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師漏掉的是哪些詞?這樣好嗎?為什么?
6、學生自由讀,比較,發言;教師點撥,歸納。
7、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書上把這幾個詞圈出來,朗讀時要特別注意。讀出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決心來!
三、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
2、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踐夫婦在吳國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讀。
4、為什么這些對勾踐夫婦來說,是受盡了屈辱?
出示:勾踐夫婦在越國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卻還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練說,再說給大家聽。
5、對于勾踐夫婦來說,這些就叫——屈辱!而且,這屈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書:受盡屈辱)
6、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就是勾踐,你在吳國受盡屈辱,度日如年,誰來讀?
四、導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可是,越國的大王怎么會跑到吳國去受盡屈辱的呢?
2、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可以大聲朗讀,可以輕聲地讀,可以在心里默讀,還可以和同桌一起讀等等,待會兒告訴老師原因。
3、交流,板書:兵敗求和
4、越國打了敗仗,越國人民家破人亡,除了這樣做,勾踐還有其它辦法嗎?你從哪些詞中看出的?(萬般無奈只好)
5、指導讀1、2句,讀出勾踐的萬般無奈。
6、對此,吳國的謀臣和吳王各有什么反應呢?
7、指名讀3、4句。
8、交流!昂蠡肌敝甘裁?
9、指導讀出驕傲的語氣。
10、這一節懂了嗎?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齊讀)
五、導讀第五自然段
1、過渡:吳王怎么也沒想到,后患未除,最終竟讓他——滅國了,這真是后患——無窮!
2、齊讀第5自然段(板書:轉弱為強滅掉吳國)
六、回顧第四自然段
真是讓人大吃一驚啊,當年是吳國的手下敗將,當年是吳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滅了吳國!小朋友們,這正因為勾踐二十多年來一直臥薪嘗膽,有著報仇雪恨的決心!讓我們含著對勾踐的敬佩之情,再回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七、寫話,總結
1、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踐?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吳王一番?
2、出示寫話要求:
根據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夸一夸越王勾踐,并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表示向越王學習的決心;
或者,想想吳王慘敗的原因,用自己的語言教育他幾句。
3、交流
4、小朋友們,后來根據這個歷史故事,就形成了一個成語——臥薪嘗膽,意思就是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八、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熟讀課文,把《臥薪嘗膽》的故事先講給爸爸媽媽聽,下節課講給大家聽。
2、建議好學的小朋友課后讀一讀《破釜沉舟》等歷史故事,準備在閱讀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臥薪嘗膽
(報仇雪恨)
兵敗求和 轉弱為強
。ㄊ鼙M屈辱) (滅掉吳國)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上完一節課后,靜靜的坐下來回味一下,抽空再聽聽同事們的評說,對于自己的教學不可謂不是一種促進,且是一種質的促進!杜P薪嘗膽》故事所講述的內容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意在通過個別字詞和句子的揣摩來深刻地體會勾踐的這種精神。依據這樣的主旨我從臥薪嘗膽這幅圖入手,讓學生先學習第四自然段,隨后圍繞勾踐為什么臥薪嘗膽教學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認為教學過程環環想扣,然而走下講臺,遺憾也就產生了:
新授倉促,學生接受困難。我在復習導入后,直接出示臥薪嘗膽這幅圖片,讓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還沒有進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題,應此并未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次反思,一次進步。多次反思,多次進步。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9
太倉市經貿小學 高楓
教學要求:
1、讀中感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有志者事竟成的品質。
2、創設情境,勸勸吳王,學習勾踐。
3、聽寫詞語,幫助復述,抓住重點,變序學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默寫詞語
1、勾踐報仇雪恨親自柴草苦膽嘗苦味提醒
2、檢查
師述:寫字不僅要寫得正確,還要寫得漂亮,學習語文更是如此,不光要寫會,更要學好,今天我們就來學好臥薪嘗膽好不好?(好)有志者,事竟成!
二、學文(第四自然段)
1、看著這些詞語,聽老師講故事,待會兒老師請你也來講講,看誰能更老師講得一模一樣(師講故事,放音樂)
2、練講一下,然后再指名講,要求:(1)講得正確(2)有感情
3、這就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讀好這一段,想想怎么分配最好?
4、指名小組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ㄟ@一段是總分結構的段落,這樣讀可以讀出段落結構來)
5、從哪里看出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引讀
他這么做不是故意折磨自己嗎?他想干什么?(板書:奮發圖強)
6、出示“雪”,理解“報仇雪恨”?焖倮首x法讀其余段落。
。x全文,思考)
。1)勾踐的恥辱是什么?(第三自然段)
a、穿粗布衣,住石頭房,養馬駕車,舂米推磨是十分自然的事,為什么對于勾踐夫婦來說,卻是受盡了恥辱?這不是他自找的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b、這屈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
指名讀,齊讀。(板書:忍辱負重兵敗求和)
c、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國王?(引讀課文)
d、他如此忍辱負重,如此奮發圖強,結果怎樣?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a、怎樣才能讀好,提提建議。
b、指導讀(二十多年,終于)
c、理解“奇”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是吳王夫差(板書:轉弱為強)
d、吳國怎么會轉強為弱的呢?
出示:
______________建議______________滅掉越國
______________不聽大家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一演:群臣提建議:“啟奏吳王,……”
e、吳王怎么也沒想到,后患未除,竟讓他滅國了。這真是后患無窮!
f、想象越國的奇兵兵臨城下時,吳王會怎么想?你有什么話對吳王說?
三、總結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聯系學習說一說)
2、齊讀全文。
3、說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
4、夸夸越王勾踐。
板書設計:
兵敗求和
忍辱負重
26、臥薪嘗膽
奮發圖強
轉弱為強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臥薪嘗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
《臥薪嘗膽》這一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并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深入理解勾踐的“屈辱”,感悟勾踐忍辱負重的精神。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中,帶給了頗多思考,下面就上課的幾個環節進行反思:
一、由圖導入,揭題質疑:我通過春秋列國圖,向學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斗爭的激烈與殘酷,并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內涵——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過渡到課題的板書,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有的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有的說:“臥薪嘗膽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初讀,為學習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教學字音時針對學生讀錯的“夫差”“奴仆”及時帶領學生讀準,在去掉拼音開火車讀的基礎上分男女生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整體感知時本想自己精心設計出示的詞語順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學生應該會說。可學生面對那么多的詞語總想把它說具體,反而成了簡單復述了。換一個方式——出示文中的關鍵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受盡屈辱 臥薪嘗膽 滅掉吳國”效果應該會好些。
三.直奔畫面,理解題意:我出示的是書上的插圖,學生能說出圖上的情景,在瀏覽課文劃出相關句子時,學生只畫了“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找到了描寫“臥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來我想這里是我的問題不夠明確,我直接讓學生劃出描寫“臥薪嘗膽”的句子就行了。因為插圖的上勾踐主要的姿勢是在飯前。句子畫好后,我采用了提問式導語:“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
前幾天我們學校進行了課堂教學大比賽,我執教了《臥薪嘗膽》這課。這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后甘無奈求和,帶夫人到越國為奴,受盡屈辱,回國后臥薪嘗膽二十年,使越國轉弱為強,最后消滅了強大的吳國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我確定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頑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動容,利用厚重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多讀書,多交流,多體驗,從而認識越王勾踐,同時也了解吳王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從中也受到啟發。
一、抓重點段落,理解臥薪嘗膽含義
學習第4自然段時,讓學生弄清勾踐在什么時候臥薪嘗膽?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提出疑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以引起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的興趣。當大家讀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這句話時,我就告訴學生這就叫“臥薪”;當學生讀到“……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時,我就說這就叫“嘗膽”。接著問:“現在,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這時,學生都能說出臥薪嘗膽的字面意思。接著我問他為什么要臥薪嘗膽,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報仇雪恨,我緊接著問勾踐僅僅睡柴草,嘗苦膽就能報仇雪恨嗎?他還需要干什么?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臥薪嘗膽還需要發奮圖強,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對臥薪嘗膽的理解就不會停留在表面意思上了。
二.詞句訓練,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幾組詞串,在旁人看來,也許僅僅是在復習舊知,其實不然,這樣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等關鍵詞展開教學,體會、朗讀、感悟、想象,深刻把握文本的內涵。授課結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串進行講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三、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謀臣們的反應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么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后,便不失時機地引導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么說?”在同學們充分討論交流之后,我又繼續追問:“假如你就是這個吳王,你會怎么說?”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之中體會謀臣的擔心和吳王的驕傲。例如,我還引導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重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在學習第四段是讓學生想象勾踐回國后又做什么了,體會勾踐地發奮圖強。
四、拓展延伸,強化重點。
在授完新課后,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越王勾踐為了報仇雪恨而臥薪嘗膽,那么,現在我們需不需要臥薪嘗膽呢?之后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在交流時,大部分說需要,并說明了理由。只有少數學生說不需要,原因是他們沒有仇恨。針對這樣的理解,我說中國科學家為了航天事業,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將衛星送到了太空,他們有仇嗎?通過我的及時引導,學生們終于理解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臥薪嘗膽的精神,即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的精神。而這也是我們學習這課的目的,通過這樣的討論,強化了學習重點。
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我知道在這堂課中有不少不足之處,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科學的處理教材,細心的鉆研教材,認真的上好每一堂課,力求讓自己的課堂在四十分鐘真正的有效。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的故事。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詞語訓練,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五個詞語,在旁人看來,我也許僅僅是在復習舊知,其實不然,這樣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授課結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語進行復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二、能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謀臣們的反應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么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后,我便不失時機地馬上引導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么說?”在同學們充分討論交流之后,我又繼續追問:“假如你就是這個吳王,你會怎么說?”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之中體會謀臣的擔心和吳王的驕傲。例如,我還引導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
但是整篇文章在重點段落的講解上不夠透徹。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重點,還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理解一個中心句的基礎上重點把握三個方面,然后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臥薪嘗膽”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層含義。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因為太強調“臥薪嘗膽”的深層含義,結果導致朗讀不到位,教學環節還出現了一次反復,現在想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每一次反思,為的都是能讓自己有所進步,相信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能踏踏實實,潛心鉆研,我們的教學之花定會常開常艷,永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