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電影院”教學紀實、反思與評析
師:請大家用豎式計算,并寫好單位名稱和答。(全體學生練習。)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19×21的豎式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生:19×21是進位乘法。
師:對了,我們這節課重點學習是“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大家想一想,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應注意什么?
生: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時,所得積的個位要同十位對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師:你說得真好!
師:我們一起來看小黑板,一起讀一讀: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所得積的個位就要同哪一位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學生齊讀。)
三、鞏固應用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下面我們做幾道練習題,看看大家對新知識掌握得怎么樣。
。◣煶鍪绢}:判斷對錯,把錯的改正過來。)
師:誰能讀?
(生讀題的要求。)
師:請大家按要求完成這道題。(學生自己練。)
師:你認為哪一個是錯的?又是怎樣改的?
生:我認為第一題是錯的。
師:為什么?能說一說嗎?
生:用乘數21十位上的2去乘26時,積的個位要與十位對齊。
生:我認為第2題也是錯的,因為用乘數32十位上的3去乘25時,3乘5等于15,滿十向前一位進一,3乘2等于6,加上進來的1等于7寫在百位上。
師:你們說得真好,看得出你們真學會了。
師:讓我們來看第二題“比賽計算”,每行一題看哪一行能得冠軍?
24 × 28 15 × 36 38 × 25
……
師:出現了錯誤的同學看一看哪里出現了問題,不懂就問,相信下次你們一定做得更好!
四、總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了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做題時要認真、細心,這樣才不會出現錯誤。
……
反思:
首先,情境導入是本節課的一處亮點。它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很合理有效地復習了舊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由此我想到,學生愿意學習、愿意思考,必須有人去激發他們,而這個人就是教師。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重要作用。
新課程提倡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本節課在學習重點突破難點時,我充分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和感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這一思想。
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有些單一,有時還不夠及時;在學生情緒不高時,教師調動得不夠好。再有,課堂應盡面兒相對窄了些,后進生的表現機會少了一些。
總評:
教學伊始,教師面對不相識的學生,用親切和藹的語言與學生溝通,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孩子在輕松、快樂、自主的氛圍中探究知識。教師充分為孩子學習數學創設情境,出示了一幅電影院的掛圖,讓孩子們有在電影院上數學課的感覺,增強了孩子們探究數學的興趣。本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教師能充分地把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難易程度,能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使學生不陌生,更容易接受 。如,把電影院每排26人改為每排14人,讓學生觀察掛圖。根據已有的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考查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師生互動,自主探究,體現課改的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能與學生站在一起,成為學生最信賴的合作者和親密伙伴。
2.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種做法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人本教學。教材是范本,以教材為載體,教師從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維度去考慮加工教材,在這種理念下的教學是知識之“舟”又是能力之“橋”,也是心靈洗滌之“池”,從而使學生會學習、愿學習。
3.教師對課堂和教學內容有一個宏觀、全局的把握,教學思路清晰,對于重點、難點處理得準確,恰到好處。從估算到準確計算,教師都能入情入理地與學生合作,都能用巧妙的語言與學生對話,并且巧設疑問,使每個知識點都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學生積極的配合老師探索新知,師生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活躍,營造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整堂課學生都在愉悅、思維中度過,他們飽嘗了學習的快樂。
4.本節課通過合作、互動、講述、歸納、總結等方法,進行了多元化的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做到了把問的權力還給學生,把談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教師引導得當,點撥到位,水到渠成,是一節符合課改的優質課。
5.教師素質好,語言簡練,不啰唆,具有親合力、感染力、調控力。張老師整節課都用親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激發學生,把學生當成孩子,能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用兒童的心靈去體驗數學,用兒童的方式去探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