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說課設計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部分第二節(jié)課的內容.這節(jié)課屬于空間與圖形測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內容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本課教學將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角作為研究對象,從中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對數學新的教學理念的理解.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操作探究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2)能力目標: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形成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難點:學生正確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體驗,知道角度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已經對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幾乎沒有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體驗,具體角的大小概念還沒有形成,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本著“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活動的陣地,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 體驗數學”的思想,我結合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情特點,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因此,本節(jié)課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巧妙地創(chuàng)設了一個“到游樂場游玩”的情境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滑梯’嗎?這是三種角度不同的滑梯,請大家說一說:你喜歡玩哪種滑梯?為什么?”問題一出,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此時我通過多媒體動畫的形式直觀地演示小朋友玩三種角度不同的滑梯的過程。正當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的時候,我適時追問:三種滑梯坡度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這時有的學生會說是由“滑道與地面的角度大小”決定的。于是我繼續(xù)拋出問題:要想知道它們的角度我們該怎么辦呢?也許學生中有人見過并知道量角器的用法,他可能會說:老師,我知道要準確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如果學生對量角器都比較陌生,這時教者就可以直接引出量角器的用途,從而揭示本節(jié)課的課題《角的度量》。這樣借助動畫引入,直接將生活中的數學呈現(xiàn)于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思考角度與生活的關系,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而且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進一步探究新知,作好鋪墊.
2、 自主探究,實踐操作。
(1)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首先,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觀察交流的方式認識量角器。為了規(guī)范語言,同時也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認識,在學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后,指出量角器就像一個“ 大迷宮”,里面有“四座大城堡”:分別是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并進一步細化知識,讓學生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 °”表示。然后課件演示將半圓分成180等份的過程,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在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演示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1度角的大小,形成正確的表象。
(2)學會從量角器上讀出角的度數。
在了解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后,學生可能對量角器的內、外刻度十分感興趣,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極大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不失時機地推出課本第37頁的練習,并靈活地稍作改動,要求學生度量四個開口方向不同的角的度數。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明確角的開口方向不同,測量的方向也不同。從而理解量角器上兩排刻度的用處:角的邊與量角器左邊的零刻度線重合時,應讀外刻度;角的邊與量角器右邊的零刻度線重合時,應讀內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