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學習搭建階梯 ——《溫度》教學實錄
哈爾濱的最高溫度3℃和北京的最高溫度5℃,誰更高?
(3)零上溫度和零度的比較 3℃○0℃
(4)零度和零下溫度的比較 0℃○-2℃
(5)兩個零下溫度的比較 -2℃○-12℃
怎么想的?疑問:2比12小,為什么-2℃反而比-12℃大呢?
(6)練習:p85 第1、2題
三、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溫度。(板書課題:溫度)
溫度除了有零上溫度以外還有什么?(零下溫度和零度)
零攝氏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它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四、鞏固練習
1、認讀溫度(出示卡片,學生搶答)
2、寫溫度(出示卡片,學生獨立寫)
3、游戲:猜溫度
猜溫度,根據“高了”“低了”的提示不斷接近所猜溫度,直到猜對為止。
教學反思:
《課標》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知識只有是來自于生活中的才會有靈性和活力。但生活中的數學往往只出現其最后的結果,而隱藏其本質的屬性,因此,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將生活化常識轉變為數學化知識,挖掘其數學本質。本課力圖從溫度中的正、負數入手,借助溫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正負數的意義,為下一節課進一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奠定基礎。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片段一】:
(學生認識了溫度計以后)
師:-2℃在哪?誰來撥一撥?說一說你是怎么撥的?(學生對于能撥動的溫度計很好奇,爭先恐后的想上來試試)
生:(指名撥好以后)我是這樣撥的:-2℃就是比0℃還要低2℃,所以是撥到0以下的刻度2的地方。
師:你也是這樣想的嗎?那書上還有3個溫度計,它們分別表示多少?你會認嗎?試著寫一寫吧。
生:(生獨立讀、寫溫度)35℃、0℃、-20℃
師:這三個溫度誰最高、誰最低?怎么想的?
生1:35℃最高,-20℃最低,0℃不高也不低。我是看溫度計的紅色的水銀柱判斷的,水銀柱高的溫度就高,水銀柱低的溫度就低。
生2:35℃是零上溫度,比0℃高35℃,但是-20℃比0℃還低20℃,所以35℃最高,-20℃最低。
……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的三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為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只要再為學生搭好一層階梯,就能很好地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因此,我沒有直接拿出兩個零下溫度讓學生進行比較,而是從兩個零上溫度的比較開始,到零上溫度與零度的比較,再到零度與零下溫度的比較,逐步過渡到兩個零下溫度的比較。將學習的坡度降到學生易于掌握的程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游戲激趣,在玩中循序漸進、大有收獲。
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因而要提高一節課最后幾分鐘的效率必須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的鞏固所學。這節課最后我特別設計了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鞏固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