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與垂直 教學設計與反思
北師大版數學第七冊《相交與垂直》教研組活動 教學設計 張莉莉
教學目標: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直線。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難點:畫垂線。
教學過程:
活動一:擺一擺
1、用兩枝鉛筆擺一擺,你能擺出幾種圖形?
(1)生動手操作后反饋,師板畫幾種不同情況。
(2)分類,引出相交并揭題。
2、引出垂直:
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叫做互相垂直。
3、用三角尺驗證直角時引出: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4、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并標出垂足“0” ;介紹垂直符號“⊥”。
活動二:折一折
1、讓學生取出學具——正方形紙。接著提出要求: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分。
2、展示學生活動結果。
3、驗證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學生匯報驗證的工具:(除了尺以我還可以有書的角,本的角……)
4、找一找、說一說。
(1)先請學生觀察教室中的一些線段。(如兩面墻的夾角形成的邊,頂棚上橫梁等)
(2)說一說哪幾條線段(或邊)互相垂直。
學生回答時,要求用手指著對應的邊線進行說明;教師配合講解,幫助其他學生理解。
(3)說一說正方形的那幾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出示教具(正方體) 要求學生按照以上順序在學具進行說明,教師板書配合。
4、畫一畫。
(1)自學書中的畫法,并匯報收獲。
(2)過點a畫已知直線垂線。(學生演示看)
畫線、定尺、畫垂線、直角符號和垂足。
三、 課堂活動
課本第22頁的練一練.
第1題,讓同學之間互相配合我說你擺,完成課文中的要求,并請小組同學評價.
第2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兩條線之間的垂直關系.討論這些問題時,可以從提出問題的角度,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如,可問:怎樣確定門框相鄰兩條邊是否垂直?隨后安排學生量一量.
對于第2個圖,可以利用實物將圖形放大出現,然后,向學生說明工人檢驗磚墻是否垂直的原理.
四、 鞏固作業
完成課本第23頁畫一畫中的第2題及小實驗.
1、第2題是過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讓學生自主完成.
2、小實驗目的是讓學生應用垂直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懂的在點和線的連線中線段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