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22頁《相交與垂直》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22頁《相交與垂直》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校雖然地處城市,但是一個后開發的小區。因此生源較復雜,大多數孩子來自農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一部分孩子來自城區,父母的文化程度較高;還有一部分的孩子來自偏僻的外地。隨打工的父母來此校讀書。學校條件較好,班級有多媒體。班級有學生64人,班額較大,但大多數學生聰明好學,思維敏捷,有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大膽發言、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注重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活動情境,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促進數學學習。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線段、射線與直線以及平行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教學開始以什么叫平行線這一概念引出“相交”一詞,接著借助畫同一平面內的兩直線相交的位置讓學生畫在紙上,體會相交也有不同情況——垂直。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并聯系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進一步理解“垂直”這一概念,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對于畫垂線這難點教師先演示一種畫法,另一種由學生合作完成。另外本節安排了折一折、擺一擺等操作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進行思考,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操作的過程以及得到的一些結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教學目標:(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1)、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2)、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框架一個、三角板一套。
學具準備:三角板一套、一張長方形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相交”。
1、老師拍攝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嗎?(幻燈放映:學校的運動場)這是哪里?我們學校美麗的操場跑道。在跑道上有沒有互相平行的線呢?再看這里的兩條線,它們互相平行嗎?(不平行,它們相交了。)
2、引入課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相交的線,相交的兩條直線會組成角,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與相交有關。(學生觀看多媒體屏幕,利用身邊熟悉的畫面,激起學習新知的興趣。)
(二)新課:認識“互相垂直”
1、兩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動手玩玩嗎?要求同桌合作擺小棒,擺好后把兩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畫出來(學生動手擺小棒和畫圖)。然后匯報。(讓學生在玩中學,通過動手操作、說一說等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
2、師:剛才許多同學說了自己的擺法,擺成銳角和鈍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斷出來?墒侵苯鞘90度,用眼睛判斷不夠精確,你有什么方法證明自己擺的角是直角嗎?(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書的角去比……)。(課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學生說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