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上冊《相交與垂直》說課
一、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相交與垂直 (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1-23頁)
2、教材的編排意圖及地位、作用:
(1)、編排意圖是通過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創造能力。
(2)、地位及作用: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角以及平行的基礎上展開的,以引出相交與垂直的概念。在平面幾何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4、教學重點:
(1)、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2)、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5、教學難點: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6、①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框架一個、三角板一套。②學具準備:三角板一套、一張長方形紙。
二、學生分析:
1、 學生的認知背景分析。《相交與垂直》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角以及平行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學習幾何圖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但也覺得比較陌生,受圖形空間觀念和動手技能的影響,有部分學生學起來還感到吃力,動手操作靈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 學生應掌握的基本學習方法。
⑴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⑵使學生學會手、口、腦、眼并用,善于通過有序觀察、歸納、總結理解新知的方法。
⑶通過匯報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學理念:
首先,力求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以教學內容為基準,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創設一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其次,以學生發展為本,采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第三,在實踐應用知識上,充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一思想.
四、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學分五個層次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知道相交。
1、請同學們觀察我們的教室,在教室里有沒有互相平行的線呢?再看這里的兩條線,它們互相平行嗎?(不平行,它們相交了。)
2、引入課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相交的線,相交的兩條直線會組成角,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與相交有關。(板書:相交與垂直)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實踐探究,建立概念,認識 “互相垂直”
1、兩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動手玩玩嗎?(要求)同桌合作擺小棒,把兩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擺出來。 然后匯報
2、剛才許多同學說了自己的擺法。擺成銳角和鈍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斷出來。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斷不夠精確,你有什么方法證明自己擺的角是直角嗎?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書的角去比……)。
3、老師用兩條直線代替小棒,表示出你們擺的直角(課件出示)。在直角上還要標上直角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