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c、小組討論有什么發現?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和報告實驗結果,說說選的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3、說說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關?(長度)課件演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4、師: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老師的演示,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當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時,就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5、觀察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看看有什么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在交流中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回到課開始的關于“老師去學校”的生活情境,現在可以說說什么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近呢?
2、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想想做做”第二題)
2厘米、4厘米、6厘米
5厘米、2厘米、5厘米
6厘米、2厘米、5厘米
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3、把一根14厘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小段剪成整厘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前后呼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并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四、總結延伸
1、 師:這節課你對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有那些收獲?
2、(課件演示)搖晃的椅子加了一根木棒就穩了,艾非爾鐵塔高一千多米,這么多年依然雄偉壯觀……這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實這就跟三角形一個重要的特征有關,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查查資料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