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找規律(第2課時)
教學內容:50、51
教學目標:
1、利用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間隔排列的規律,并探索相應的解決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教學重點:用計算的方法解決這類規律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昨天的課上我們認識了“找規律”,誰來說說具體的是怎樣的規律?
排成一線和圍成一圈的,有什么不同?
二、以生為例,認識規律:
1、請一列學生起立,估計一下,第一個同學和第二個同學之間大約相隔多少?
那這列同學一共有多長?
隨學生回答,板書:6個同學 5米
問:為什么會只有5米的呢?
(可能一:數一數。
可能二:以最后一生為例,每個學生前面都有一個間隔,但最前一個同學前面沒有間隔,所以少了1,只有5米……)
2、畫一畫:為了說得更清楚,我們可以把每位學生想成是一個點,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間隔想成是段:•——•——•——•——•——•
在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前面的“• ”都和“——”對應,但最后的一個“• ”沒有“——”對應,所以“——”就少了一個
3、比一比:
昨天的找規律是兩樣物體的間隔,今天的卻只有1個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4、如果還是像這樣地排,要排成的隊伍是10米,需要幾個同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需要11個同學。把同學看成點,點比段多1)
5、是不是同學數都會比間隔數多1呢?我們知道,這教室的寬是6米,也每隔1米站1個,但兩邊靠墻不要站(老師舉例,自己站在墻一米外)。想一想,象這樣的排列的,需要幾個同學?為什么?
(需要5個。)
畫出該情況的示意圖:——•——•——•——•——•——
6、比較兩張圖,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的地方?
(只要是排在外面的,不管是點還是段,都會多1……)
指出: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考慮清楚具體的情況
三、學習例題:
1、看圖,讀信息。
分別算一算:(1)林蔭道長多少米?
(2)兔子做操的隊伍長多少米?
互相說說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2、試一試
(1)如果有10只兔子像這樣排成一排做操,兔子的隊伍長多少米?
(2)從林蔭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第2題容易出錯,要多花點時間交流。)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一條走廊長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要放多少盆花?
重點比較:走廊的兩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樣嗎?
學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2、林莊小學準備在長80米的跑道一邊和邊長20米的正方形草坪四周植樹
讀題后,猜想:邊長20米即周長80米,一個一線的80米,一個是一圈的80米,同樣的80米,同樣的間隔,最后植樹的棵數一樣多嗎?
討論一個植樹方案,說說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在數學方面,其中哪個信息是最重要的?
討論合適的間距。(比如:1米太擠了。3米的話,計算有余數,不方便?梢赃x擇2米、4米、5米都比較的合適。)
分組選擇某一間隔,算一算兩種形狀各需要種多少棵樹?
交流:比如說間隔2米
(1)80÷2=40(棵),40+1=41(棵)
(2)20÷2=10(棵),11×4-4=40(棵)
通過畫圖,理解為什么要“-4”?
比較兩種結果,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