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找規律
【教學目標】
⒈ 使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的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系和其中簡單規律,并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
⒉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⒊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內在規律與聯系,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信心。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51頁:
⒈ 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
⒉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課時劃分】
共計4課時
書本第48頁例題、想想做做 1課時
書本第50頁例題,想想做做 1課時
單元測試練習 2課時
第一課時 找規律(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48頁例題、“試一試”、“想一想”、第49頁“想想做做”。
【教學要求】
⒈ 讓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
⒉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發生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3、在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⒈ 通過自主研究、與人合作感受數學與生活之密切聯系。
⒉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以前,我拉曾經學過哪此找規律的問題?
指名回答,指出:這節課我們來繼續探討有關找規律的問題。
二、教學新課
⒈引導觀察、了解圖意。
出示課本第48頁教學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指名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問題
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再觀察圖中相關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觀察思考問題。
⒊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指名匯報結果。師將問題排列:
小兔子曬了9塊手帕,用了10個夾子。
有7個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塊籬笆,13根木樁。
提出:你了現了什么規律,先讓學生能過比較,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組織全班交流。
⒋教學試一試:
引導學生完成書本試一試。
先讓學生理解操作的步驟和方法,讓學生操作,并思考問題中提問題的問題。組織全班交流。
⒌想一想,
你還能找出哪些有這樣規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學生獨立發現,小組交流,最后組織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找規律(二)
【教學內容】書第50頁例題,試一試,第51頁“想想做做”第1、2題。
【教學要求】
⒈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
⒉ 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初步發現的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執情,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提高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指名口答后,教師指出,這節課我拉將學習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相關的問題。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學例題
⑴出示例題,創設情境
出示例題圖:一條林陰道從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樹,相鄰的兩根樹相隔3米,林陰道前有5只兔子排隊做操,相鄰的兩只兔子相隔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