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數的讀法:
(1)出示例2,試讀
師: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高、厚、重,分別是多少嗎?
生:不知道
出示:高:0.58米 厚:3.5厘米 重:41.47千克
師:你能讀出古錢幣的有關數據嗎?
生1: 0.58讀作零點五八
生2: 3.5讀作:三點五
生3: 41.47讀作:四十一點四七
(2)總結讀法
師:這幾位同學都讀對了,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讀小數?讀小數時應注意什么?小組說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小結:讀小數時,先讀整數部分,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字。
小數的寫法
(1)出示例3試寫
師:看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想法?
生:平均氣溫的上升,說明環境受到了污染,我們要保護環境。
師:你說得真好!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環境從我們每個人做起。
師:你能把這段話中的小數寫出來嗎?試著寫一寫。
(2)交流、總結、板演自己寫的小數
零點零九 寫作:0.09 五點八 寫作:5.8
零點八八 寫作:0.88
師:結合自己寫小數的過程想一想,怎樣寫小數?
生1:整數部分是0,整部分就寫0,小數部分依次寫出每個數字。
師:不要忘記點小數點。
練習與應用 第53頁做一做
(1)出示小數卡片,以開火車的形式讀小數。
(2)寫一寫 p56頁第7題
(3)說一說 你在寫數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及教案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基本性質的含義。 2.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程序: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到說:“太小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12塊,分給猴3三塊。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嗎? 1.聽后思考: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后,教師出示三塊大小一樣的餅,通過師生分餅,觀察驗收后得出結論:三只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清楚了。(板書課題)(2)討論: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那么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呢?它們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兩人小組討論后答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系, ,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2.引導思考:(1)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還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通過觀察演示得出 。 3.引入新課:黑板上二組相等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分數的大小不變。大家想一想,它們各處按照什么規律變化?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