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量、剪、拼、擺等操作,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主動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滲透轉化遷移思想,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驗證所有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都是180度。
教學資源:
量角器、剪刀、正方形和長方形、各類三角形若干、計算器等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三角形)這是我們剛剛學過的三角形,請問它有幾個內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有沒有什么規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
二、活動嘗試,師生探究。
1、我們曾經測量過每塊三角尺的3個內角,它們各是多少度,你還記得嗎?指名學生指著三角尺的內角說一說。
2、我們算一算每塊三角尺的3個內角的和分別是多少度。你有什么發現?(兩塊三角尺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3、大膽猜測一下,是不是其他任意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也都是180度呢?
4、自己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分別量出3個內角的度數,并算出3個內角的和。(操作驗證)
5、同桌交流,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6、在同學們測量內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誤差,這很正常!為此我們還有一種辦法來驗證我們先前的猜想。指導學生用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再做一次。
發現:不管是什么樣的三角形,三個內角都剛好拼成一個平角。也就是說,三角性的內角和是180度。
三、鞏固應用。
1、“試一試”
先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又已知其中的兩個內角,要求算一算第三個角的度數。
再量一量∠3的度數,與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
2、“想想做做”第1題。
算一算每個三角形的第3個內角,再量一量。
3、“想想做做”第2題。
(1)先讓學生指一指拼成的三角形的3個內角分別是哪3個角。
(2)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度?
(3)師總結:任何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3、“想想做做”第3題。
可以按照圖示的順序一邊操作一邊求出相應圖形的內角和。
5、“想想做做”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后,學生獨立計算。
交流算法。求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的度數,用90度減另一個銳角的度數比較簡便。
6、“想想做做”第6題。
引導學生反過來推想: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直角,結果會怎樣?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鈍角呢?
7、教學思考題
先讓學生計算填表,再根據結果分析、探索其中的規律,初步體會計算多邊形內角和的方法。
四、總結質疑。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我們通過撕和拼的方法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轉化成我們熟悉的角,這種轉化方法是我們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應用。
五、課外延伸。
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
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32頁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會畫三角形的高;并且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操作,感受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