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內角和
3、使學生在發現結論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會畫三角形的高。
教學資源:
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的紙若干;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有關三角形的知識,你能來說說你收獲到了哪些知識嗎?
對,我們將三角形按照“角”的特點分成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知道了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些都是研究的三角形“角”的特點。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三角形的三條邊。
二、師生探究。
1、讓學生從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幾個三角形(①、②、③),量一量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纯磿惺裁窗l現?
2、指名交流。
揭示:像這樣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這兩條相等的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條邊叫做底;兩腰所夾的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底邊上的兩個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簡要板書)
3、按照書上的方法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成等腰三角形。
討論:為什么按教材上的方法剪出來的是等腰三角形?(用軸對稱的知識加以解釋)
4、從折、剪的過程中,你又有哪些新的發現?(提示: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嗎?)
5、量一量,④號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
像這樣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6、指導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紙剪出一個等邊三角形。把剪下來的等邊三角形照p.36圖折一折,你能發現這個三角形的3個角有什么關系?
三、鞏固應用。
1、“想想做做”第1、2題。
都是讓學生先判斷,并且說說判斷的理由。必要時,可以進行一些測量加以驗證。
2、“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按要求畫一畫,再依次說說這三個圖形分別是什么三角形?
它們都是等腰三角形,同時又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3、“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畫圖,交流自己的經驗。
4、你知道嗎?
可以先讓學生讀一讀,再模仿著畫一畫。
也可以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來畫一畫。
四、總結質疑。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五、課外延伸。
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5、6、7題。
如果有困難,教師可以稍作提示。
練習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3~34頁練習三。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時的交流,加深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分類以及對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認識。
2、鞏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知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三邊長度關系知識的應用。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資源:
投影片,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三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有關三角形的知識。你掌握了多少呢?今天,我們要就三角形的有關知識來做一些練習,希望大家在練習中能有新的收獲。
二、組織練習。
1、第1題。
先判斷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畫出相應底邊上的高。
指名板演,集體校對。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并且能夠說明理由。
指出: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只要看它的內角中有沒有直角或鈍角;而一個三角形是不是銳角三角形,要看三個角是否都是銳角。
3、第3題。
鼓勵學生拼出不同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