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精選3篇)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篇1
一、教學內容
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數 兩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 速度表示法 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積的變化規律 乘法的估算
二、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學階段的編排:二.上表內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數乘一位數;三.下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四.上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數。筆算乘法在小學階段的編排:三.上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三.下兩位數乘兩位數;四.上兩位數乘三位數。到本學期結束,義務教育階段的整數乘法已基本結束。本單元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三、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⒉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⒊知道速度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
四、課時安排:本單元安排9課時教學
第一課時 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45—46頁及47頁練習六
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積在1000以內的進位乘法)。
教材分析:這部分教材涉及的內容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是的數乘一位數。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教材只安排了一個例題,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幾百幾是的數乘一位數。教學重點: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學準備: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口算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0×4= 30×50= 13×2= 41×2=
8×20= 20×4= 11×5= 410×2=
學生口算這些題,個別題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回答。你是怎樣計算13×2= 41×2= 11×5= 410×2=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口算題,掌握口算的方法,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 探索新知:
1、 創設情境:同學們秋天是一個郊游的好季節,出去郊游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樣的交通工具?
學生自由發言。
認識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說說他們的速度各是多少?
馬車約10千米/時 自行車約16千米/時 汽車約80千米/時
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2、提出問題: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如: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3、探討口算方法
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口算算式:
16×3 160×30
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
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方法。
4、嘗試解決問題
請同學們運用口算方法解決根據情景圖提出的其他問題?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己發現并總結出口算乘法的方法,鼓勵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18×4= 24×3= 25×2= 14×6=
130×5= 2×380= 150×6= 7×13=
自己選擇兩題互相交流口算的過程。
2、比一比,誰算的又對又快。
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設計意圖]運用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
17×2 310×3 180×4 24×3 12×8
14×5 360×2 15×6 260×3 17×5
輔導記錄:個別學生乘法口訣記憶不牢,加強了練習
課題2:口算乘法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47—48頁,練習六4—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3、結合口算乘法復習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
教材分析:
教材為我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練習,有提高學生口算熟練程度的練習,有蘊涵函數思想的填空練習,還有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口算乘法的一般方法,已經能夠熟練地口算乘法,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獨立練習,進一步熟練口算的方法,形成口算的一些技能技巧。教學時,注意培養大多數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基本口算練習:
1、課本第47頁第4題。
學生口算,同桌互說怎樣算的,再指名幾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口算的?
[設計意圖]這是一組提高學生口算熟練程度的練習,使學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確應用算法的基礎上,提高運算的正確性和速度。
(二) 指導練習:
8 ×3 ( ) 60 ×4 ( )
16 ( ) 180 ( )
32 ( ) 240 ( )
學生先獨立口算、填寫,然后交流,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兩組練習,使學生感悟積隨因數變化的規律,為后面學習“積的變化規律”作些孕伏。
(三)、解決問題
1、一個計算器24遠,李老師要買4個。他帶了100遠,錢夠嗎?
學生討論:怎樣算?
有沒有不同的方法?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每棵樹苗16遠,買3可送一棵,一次買3棵,每棵便宜多少錢?
學生理解題意,大膽思考。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 、動腦筋:
先找規律,再計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四)、教材第48頁“思考題”。
1、讀題,理解題意。
2、自主嘗試。
3、講述解答過程。
板書設計
練習課
輔導記錄:個別學生經過兩節課后,仍然不熟練,進行了輔導.
課題3:筆算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49頁及練習七的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掌握筆算的方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經歷與他人交流筆算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教材精心選擇以簡單的行程問題為背景的學習情境,在此情境中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一方面體現了計算是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方面為后面抽象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作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筆算方法。教材沒有展示145×12的具體計算過程,只出示145×12的豎式結果,意在讓學生充分應用已有經驗,自主歸納。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究的學習情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乘數是兩位數乘法的積的定位。
教學準備:情境圖、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最想到哪里去旅游?
如果我們從濟南到青島,乘火車要用3小時,火車每小時約行145千米,請大家算算,從濟南到青島大約有多少千米?
學生討論,然后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旅游活動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如果我們乘汽車去北京要用12小時,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5千米,請大家算算去北京有多遠?
學生繼續討論計算方法,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
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怎樣列式?
學生說出算式:145×12
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法
1、 怎樣計算145×12?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小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班交流。
2、師生共同探究筆算方法。
同學們用了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今天我們中帶內研究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揭示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學生試算,指名幾個學生板演:145×12
集體討論: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重點讓學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寫積?最后算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方法。
3、做一做:
49頁做一做,學生獨立計算,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三、實踐與應用:
1、 3 2 2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2、 小醫生:
1 3 4 1 5 2 2 4 6
× 1 6 × 2 3 × 3 4
8 0 4 1 5 6 1 5 2
×1 3 4 ×1 0 4 ×6 3 8
9 3 8 1 1 9 6 7 3 4 4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
輔導記錄:個別學生不理解筆算乘法的算理,進行輔導.
課題4:筆算乘法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練習七5—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筆算技能,培養學生的筆算能力。
2、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
4、培養學生的探究和歸納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各種形式的練習,有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練習、有變式練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有探索實際規律的練習,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24×76=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集體訂正。補充作業中的錯題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指導學生討論: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寫豎式時,三位數在上面,兩位數在下面,計算起來比較方面。
(二)變式練習:
練習七第7題:說出計算中的錯誤,并把他改正過來。
學生先自己檢查計算題錯在什么地方?然后改正過來。
強調:在平時的計算中,要避免這些錯誤的出現。
(三)解決問題:
1、 練習七第8題。
學生獨立解答。
全班交流,是怎樣計算的?
通過計算,學生總結出:總價=單價×數量
從表中你還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自主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2、練習七第9、10題。
學生獨立解答。
集體訂正。
(四)拓展提高
1、下面的題,你能不寫豎式,直接口算出得數嗎?
13×11= 12×33= 14×55= 15×66=
鼓勵學生大膽探究,發現規律。
2、121×11= 134×11= 158×11= 167×11=
一個因數是11的乘法,積有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探究的結果。
板書設計
練習課
課題5:筆算乘法(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53頁內容及相關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特殊筆算—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使學生能夠運用合適的方法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教材分析:
教材以本單元第45頁的主題圖中特快列車和普通列車的運行為題材,引入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整十數的乘法。一方面使學生體會計算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為學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作又一次鋪墊。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分步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學時,先教學兩個因數末尾都為零的乘法,再教學一個因數中間有零、另一個因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學重點:
1、豎式的寫法。 2、0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坐過火車嗎?說說坐火車的感受。你比較喜歡什么樣的火車?
學生自由談話,在談話中導入新課。
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怎樣解決?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問題的練習,讓學生復習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導入新課。
小精靈聰聰也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它們0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怎樣列式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
(二)學生探究學習
1、學生分小組學習。
怎樣計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160×30= 106×30
學生分小組討論,嘗試計算。
匯報交流。
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
160×30=,可以口算:先算16×3得48,再在后面添兩個0。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這樣寫豎式:
1 6 0
× 3 0
4 8 0 0
學生匯報交流:106×30的計算方法
2、學生交流:積的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3、做一做:
2 2 0 1 6 0 3 6 0 5 8 0
× 4 0 × 6 0 ×2 5 ×1 2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教師引導學生最優化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50×90 40×80 32×30 190×5
70×140 300×30 21×40 25×30
2、計算。
390×13 305×50 180×50 240×22
208×30 206×40 290×20 460×40
(四)課堂小節:
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輔導記錄 :末尾有0的乘法是難點,個別輔導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篇2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
(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學難點:估算時,正確處理因數估大估小的問題。。
課時劃分:9課時
1、 口算…………………. 2課時左右
2、筆算…………………… 7課時左右
1、 口算乘法
第一課時
課題: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課文第45的例1,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 第48頁6--9。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篇3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46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問題情境自主掌握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課件分別出示45頁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引導學生理解用復合名數表示的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
2、根據圖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讓學生獨立口算。16×3=
(師巡視,注意統計不同口算方法的種類)
4、匯報交流。
二、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
1、出示題目: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獨立計算后小組交流。
2、引導學生對比16×3= 和160×3= ,讓學生從16和160的關系中,總結出幾百幾十與一位數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將第1題增加1個條件“30小時行多少千米?”
16×30=
4、讓學生在與“16×3”的對比中歸納出簡便算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六第1題。
讓每位學生獨立口算,將得數寫在該題(樹葉)的旁邊,然后讓部分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口算情況。
2、練習六第2題。
可向學生展示兩種花卉的部分品種,引發學生的生活美感。
3、練習六第3題。(開放題)
在反饋時,引導學生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
還可利用本題資源,擴大解題視野。
四、課堂小結。(略)
教學反思:
口算乘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練習十二的第4~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讓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
教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投影出示第4題:
2、問:你能說一說口算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口算
3、比一比,誰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題)
學生比一比誰算的快并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二)綜合練習
1、要求學生完成第5題。
你說出口算的過程嗎?
學生表述口算的過程(多名學生說一說)。
2、觀察這道題你發現了什么特點?
學生先填空后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小結: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三)提高練習
1、要求學生完成第6、7題。(學生在書中完成第6、7題,說一說解題的思路。)
①第6題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②做7題時先讓生讀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
引導學生跳出常規思維進行創新
16÷4=4(元),理由:“買3送1”相當于買4少收16元,則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結。
教學反思:
筆算乘法
教學內容: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49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后算什么。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后,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筆算乘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第50-52頁練習八的2、4、5、8-11題。
教學目標:1、知道用乘法解答應用題可把兩個因數交換位置。2、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題中有關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小黑板出示筆算題:
134×16 246×34
學生筆算(兩名學生板演)。
讓學生筆算過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練習
1、投影第2題: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繞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鐘,繞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鐘?比5天時間長些還是短些?
2、問:怎樣列式表示什么?5天時間有幾分鐘?
學生試做(一名學生板演)。
114×59=6726(分鐘)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問: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種計算更簡便?
多名學生回答(個別學生會列這種式子:。
59
× 114
學生比較后得出:114
× 59
筆算時比較簡便。
1、練習:完成4、5題。 學生練習(兩人板演)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作業:練習十三:8-11題。
因數中間或尾末數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p53例2及練習八1—4
教學目標:
1、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豎式的簡便寫法及計算方法
2、口算、筆算交互進行,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例題情景:
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車每小時可行106千米
它們30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2、學生根據題意,獨立寫出解題算式,獨立進行計算
3反饋第(1)題: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
4、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和積進行討論
①、寫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
②、怎樣確定積的末尾零的個數
5、反饋第(2)題: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
二、質疑與小結
1、因數末尾有0如何列豎式簡便?應注意什么?
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簡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則在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
2、因數中間有0,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用0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
三、知識反饋:
1、學生試練p53做一做
2、比較 哪個算式簡便,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八:1、2、3、4
2、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討論訂正
五、全課小結
六、教學反思
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教學內容:p54 例3及練習八 5-9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并用統一的符號寫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過解決簡單行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構建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例題情景:特快列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車的速度是40千米/時
4、師說明:也可以這樣寫。
5、讓學生觀察:哪種方法簡便?怎樣用復合單位來表示速度?
6、匯報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時間單位來表示速度。
7、練習:讓學生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體講評。
二、初步探究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
1、出示例3情景圖
2、讓生獨立解決第(1)(2)小題
3、出示:
(1)80×2=160(千米)讓生說出每個數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組討論、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試著寫出三者之間的關系式。
5、小組派代表展示他們的作品:速度×時間=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出示練習八第8題情景圖
2、讓生獨立解答,全班講評訂正。
3、讓生思考討論:(1)(2)題的算式是根據什么關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發現?
匯報展示成果: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
發現:只要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便能求出第三個量。
四、鞏固練習
練習8 5、6、7、9
生獨立完成,全班討論訂正。
五、總結交流,匯報收獲。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