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與平行(精選13篇)
平移與平行 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實物和操作活動,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線的實例。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
3、感受教學的價值,進一步參透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平行線,會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
2、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小棒,長方形紙,方格紙,正方體,三角尺與直尺。
教學過程:
。ㄒ唬┘と、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1、同學們見過的火車的軌道是什么樣的嗎?想看嘛?好那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火車所走的軌道,利用課件出示一段火車在前進的片斷,(突出兩條軌道),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然后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現象。
2、教師小結,引出課題: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平移和平行。(板書課題:平移與平行。)
3、活動:擺一擺
教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來做工程師,幫老師設計一條鐵路。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準備的兩條鉛筆擺一擺,擺出一條鐵路來,注意觀察、分析,鐵路的兩條軌道有什么特點,然后在小組間相互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么擺的。
教師:剛才我看很多小組都做得非常好,現在,哪個小組愿意吧你的想法到講臺上說一說,并把你多擺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一下?
學生匯報自己的活動情況。
師生共同評價后教師現示自己的作品:你們都真棒,鐵路都給你們設計出來后了,真了不起,其實,老師也設計了兩條鐵路,那么你們來看一下,老師設計的鐵路和你們設計的有什么不同?
教師出示兩組不平行的直線:你看老師設計的鐵路如何呢?
學生:不行!
教師:為什么?
學生談自己的理由和想法。
教師演示兩條不同方向的直線,這兩條直線相交嗎?平行嗎?
小結: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
(二)、在游戲中體驗、鞏固新知
1、說一說。
出示教材第18頁“說一說”的第2題。先請學生說出小魚圖中每條線段的名稱,然后說出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并用筆在書中描繪出來。
2、折一折。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線,下面繼續學習。出示一張長方形紙這是什么?
請學生用長方形紙張按照老師講的方法折兩條折痕,然后打開看一看,根據這兩條折痕,你能發現什么呢?
請學生匯報折紙情況。再說說還有沒有其他的折法也能得到平行線。
3、找一找。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線,現在我們就來找一找,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室里面找一找有哪些平行線?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利用課件出示活動的具體要求。
4、畫一畫。
教師:同學門,我們現在學會了擺平行線,折平行線,找平行線,那么你們會不會畫一組平行線呢?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研究怎么畫平行線。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畫一組平行線,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然后各小組匯報。
各小組匯報完后老師做小結怎么畫一組平行線,并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ㄈ╈柟绦〗Y,拓展思維。
1、本課小結:提問:平行線由什么特點?怎樣畫平行線?
2、作業:(1)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兩次,使三條折痕互相平行。
平移與平行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認識平移
讓學生觀察圖中的斑馬線,問:這些線段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呢?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出示課件,介紹平行線的判斷。
1.試一試:
用火柴棒或小棒,放在下面圖形中的條線段上平移,然后說一說哪兩條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小魚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魚圖形中的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上劝才乓恍┖唵螆D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活動中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纯聪旅娴膱D片,數一數下面有多少平行線?
4.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平移與平行 篇3
【 課例題目 】 平移與平行
【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七冊第18——20頁
【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平移與平行》就是屬于“空間與圖形”的學習領域,它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今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幾何形體的基礎,教材中把一輛四輪車駛過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跡和一根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抽象到紙面上,意在從“平移”中認識“平行”,體會平行的含義,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平移的知識、認識了直線、線段和射線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四年級小學生空間觀念尚不豐富,因此,對“同一平面和永不相交?”的實質很難理解;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借助輔助工具進行作圖,這給作圖增加了不少難度。
【 教學背景分析 】
學生已經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通過“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過程,平行是結果。巧妙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并且平行從它的誕生之初就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去親近它: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關窗戶的這個動作里就產生了平行!繼此,學生也能充分體驗平行線的本質特征:距離處處相等,當然不會相交。充分了解、尊重學生已有的數學現實(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平行的或清晰或模糊,并以此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通過眼睛看,動手擺、折、畫,認識平行的內涵,尋找畫平行線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描述平行的特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平行線。使學生積極動手,用手思考,在做中發現矛盾,在做中發現方法。不僅可以讓師生檢驗教學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覺對比反思之后能感受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改變,從而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理清思路、選擇教法、指導學法。本節課的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將課堂分為兩條縱線。第一條是教師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時采用以目標導學為主、啟發誘導為輔的教學方法,運用教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逐層深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自觀察、發現、探索、運用的過程。另一條線是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探索新知,用擺、想、說、議、畫的方法完成學習目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準備長方形紙一張,三角尺、直尺一副。
【 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
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借助生活情境、實物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感知平行線的特征。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的位置關系;學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2、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想像等能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與聯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3、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了解平行線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線的實例。
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和會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是:理解“同一平面和永不相交”的是實質;會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
【 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
一、認識平行
1、初步感知,嘗試判斷
請同學們來看大屏幕(播放錄像):
邊看邊思考:關窗戶過程中,這扇窗戶在做什么運動?
得出答案:——平移。
窗戶一開始在這個位置,這是窗戶的一條邊;平移之后,這條邊到了這個位置。這兩條邊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呢?
(板書:平行)
2、知道平行嗎?說說你認為什么是平行。
3、下面有幾幅圖,找一找,哪些圖畫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
、
、
、
④
、
、
、
看來,同學們對平行都有自己的認識。到底哪些認識是準確的,學完這節課后,請同學們自己來評判。
二、這樣可以得到平行線
1、 課件演示:拖拉機車輪印痕的奇妙。
師:拖拉機開過,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想到數學方面的知識嗎?
生:我想到了直線,兩條直線。
師:這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車輪的印痕,
非常奇妙,想一想,印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生:這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始終沒有改變。
師: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是平行的。
2、 動手擺一擺,你能讓兩支鉛筆平行嗎?
師:拿出兩支鉛筆,你能擺一擺,讓它們互相平行嗎?
學生嘗試擺鉛筆。
師:你認為怎樣擺才能讓它們互相平行?
生:要讓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變。
師:哦,是這樣,那看一看你們擺的是這樣嗎?
師:(擺成不平行的情況)這樣呢?它們平行嗎?
師:這兩支鉛筆是線段,可不是直線啊,怎么說它們也互相平行呢?
帶著質疑往下學習。
3、充分體驗,探討本質。
數學上,究竟什么是平行呢?
【我們來看】:
窗戶這條直直的邊,我們手上的這支鉛筆,我們可以看成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如果向兩端無限的延伸、延伸。
【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你看到的兩條直線會怎樣?會相交嗎?
永遠不會嗎?
都說眼見為實,這兩條直線我看到的部分的確實是不相交的,可是無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憑什么說它們永遠不會相交呢?
因為他們的寬度一樣,寬度一樣,其實就是說他們的距離處處相等。
【課件驗證后】:
因為他們的距離處處相等,無限延伸之后始終保持著這樣的距離,所以,他們永遠不會——相交。
再看右邊這兩條斜著放的兩條直線,和剛才兩條直線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我們說,像這樣的兩條直線,相互平行。
4、提升概念,再次判斷。
。1)什么樣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兩條直線 永不相交)
兩條直線相互平行,我們也可以說其中一條就是另一條的平行線。
。2)請同學指一指:誰是誰的平行線?
兩條直線原本互相平行,我把其中一條直線旋轉。
這兩條直線還平行嗎?為什么?
。3)我們回頭再來看剛才的7幅圖。
你能利用剛才學習的概念,找出這里的平行線嗎?要說出充分的理由。
(重點討論學生初次判斷錯誤的、有爭議的或不敢肯定的。是平行線,為什么是;不是,又為什么。使學生對平行的認識更加深刻)
指圖①②③,他們像數學上的什么符號?我們的等號就是平行線,我們時刻要注意等號的書寫是平行線!
指圖⑦平行指的是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這里只有一條直線,談不上平行線。那么,你能在教室里另外找到一條直線,和它平行嗎?
白紙的上邊,下邊,黑板的上邊等等。
師指(黑板的右邊)黑板的這條邊所在的直線和這條直線平行嗎?
他們也永遠不會相交,怎么就不平行了呢?
這么說,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得加上一個什么前提,就一定相互平行了?(板書:同一平面)
三、生活中有這么多平行線
1、生活中的平行線可真多!
平行線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你發現了嗎?學生舉例。
出示五線譜、棋盤、斑馬線等生活中的圖片。
師:看,這些圖案中哪些直線或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學生邊指邊說!
2、你能找出這條小魚平移后有多少組平行線嗎?
課件展示:書上第18頁“試一試”第2小題。
3、這樣也能得到平行線。
。1) 你能折出平行的線嗎?
。2) 請你拿出長方形的紙片,你能折出平行線嗎?
學生嘗試,展示。
四、動手做平行
1、你能畫出平行線嗎?
師:拿出直尺和三角尺,你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嗎?
會畫平行線嗎?打開課堂本,自己試試看。
師:感覺困難嗎?
生:有些困難,直尺在平移的時候很難控制,會有旋轉的現象。
師: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有依據。小組內交流一下。
師:如果用三角尺和直尺配合來畫,可不可以讓三角尺固定下來不旋轉呢?
生:我找到辦法了!讓三角尺沿著直尺移動就可以了。
師:你能給我們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嗎?
學生展示,哦,確實是好辦法,原來他是把直尺當做軌道啦!我們都來試試這個好辦法吧!(學生畫圖)
五、總結,交流
平行,同學們原來都知道。那么,學了這節課后,你對平行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平行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
六、應用,延伸
有個小淘氣發現所有的窗戶都太像了,沒有一點兒創意。于是,他設計了這樣的新型窗戶。你能接受淘氣的設計嗎?為什么?
看來,平行不僅美觀,還很有用。
課后互相交流如何判斷一組直線是否平行?
【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
教學平行時,教師往往會針對概念“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讓學生咬文嚼字地進行剖析,再通過對各種變式、反例的辨析進一步掌握這一概念。平行完全是一個先于學生的外在的、冷冰冰的概念,教學面向的是假想的對平行一無所知的學生。
事實證明:由“平移”到“平行”,還使得以往教學的難點——畫平行線變得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能想到通過平移直尺,就能畫出平行線。而為了保證沒有一點點旋轉,那就得給這把直尺安裝一個軌道,那就是借助三角尺來畫平行線。除此之外,有了前面的深刻體驗,學生還創造了不少畫平行線的方法:利用練習本上的橫線,在原來的直線上找出兩個點,分別向右移動1厘米,再畫出一條直線;用量角器量出直線和橫線夾角的度數,再利用橫線畫一個相同度數的角,角的另一條邊就和原直線平行等等。技能的教學和思維聯系在一起,結果就妙不可言了。
畫平行線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對這一內容的教學,大部分教師要么讓學生自學課本后交流畫法,要么直接示范正確的畫法,讓學生跟著畫。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們教師不僅要立足于讓學生學會怎樣畫平行線,更著重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樣畫,注重對知識本源的探究。
本設計巧妙利用各種機會,滲透數學思想、數學史的教育,滲透人文教育。一組水平的平行線和等號聯系起來,“兩條平行且完全相等的線段”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符號極富表現力的簡潔美,并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等號的書寫。總之,我設計的這節課,力求做到把抽象、枯燥的概念上得生動、活躍。使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平行,在生活中發現、概括,交流平行的知識。把遠離學生的幾何知識變得貼近生活,使學生在親身體驗與感受中認識平行,完成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概念,由概念到現象的思維訓練。
平移與平行 篇4
1.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線段。
分析,通過平移等輔助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平行概念。
答案:有平行線段的有:
2.經過a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分析,運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出經過a點的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平移與平行 篇5
篇一
這一課的內容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課前預習時,我布置學生在方格紙上平移線段,用笑臉圖在方格紙上平移,并在方格紙上貼出笑臉最初位置和最終位置。課始交流預習作業時,學生完成情況很好,也能根據預習作業知道把圖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例題的學習也在此基礎上很順利的完成。
存在問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學生不會搞錯方向和距離,但現成的樣圖讓學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幾個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幾格學生反而要混淆開始圖和結果圖,原因是學生沒在意圖中標注的便平移方向。教師從開始的預習作業環節開始就未想到題目的變式教學,讓學生開始就只關注了圖形變化結果,沒有細化平移的過程及變式。還有就是學生對無多少斜線條的圖形作圖掌握還行,但對于梯形、平行四邊形等平移后的圖形的作圖錯誤相對多些。原因是教師在講解簡單圖形畫法時強調了作圖技巧,可能因為圖形的簡單影響了學生,導致學生忽視了作圖技巧的有用性。在練習中該適當補充學生作圖會出錯的再進行講解,真正讓他們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們課堂學習的效率。
四年級下冊的圖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這個說法是相對于學生在三年級所學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F在是連續平移兩次。
一、預習作業。
雖然書本上的內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東西卻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時間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作業,是想想做做的1、2題。估摸了一下,第一題學生能夠做,第二題嗎?反正要花時間,就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吧。有了第一題打的底應該會好很多。今天把書本收上來一看,確實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那么,這堂課就是針對學生的問題來進行講解。
二、學生的問題。
1、是沒有掌握好平移的方法。我們平移一個圖形是點和線段的結合,通常抓住一個點,從該點出發,數出各條線段相應的格子數,進行相應的平移,這樣省時省力?墒菍τ趯W生來說,尤其是一些觀察不細的學生而言,容易數錯線段的格子,觀察也不夠到位,在平移圖形時就會發生圖形的變形。在三年級是我要求他們多找幾個點再逐點進行平移,F在學生平移過后的圖形又開始變形了。所以,今天在課上我格外地講圖形平移的技巧,如點對點呀,線對線呀。哎,真是老生常談,談多了也不一定有效。
2、是圖形的連續平移,而不是分別平移。
有些學生是根本沒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開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邊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應該是平移5格后,根據一次平移后的圖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兩個學生就把原圖分別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3、是細節不夠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頭,格子數錯,圖形從哪個地方開始移呀。總之形形色色。
因為課堂上有了針對性,再加上中午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磨作業,所以,作業情況尚可,最起碼沒有三年級剛接觸平移時的一塌糊涂。
篇二
四年級《平移與平行》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又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設計了六個環節,首先通過“看一看”讓學生發現平行線的特征;再通過實際操作“移一移”“折一折”,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通過后面的:“說一說”讓學生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畫一畫”,學會畫平行線,達到知識與技能的結合;最后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知識學會在立體圖形中如何找平行線,達到對知識的鞏固認識的提升。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滲透新課程理念,大膽開放自主探索空間,實現數學學習的“再創造”。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課堂教學過程中:
一、創設情境,架起新知與舊知的橋梁。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新課導入時,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再平移鉛筆、觀看生活中的平行現象的圖片,從中使學生抽象出平行線的特點和它與平移的關系,不僅架起了新知與舊知的橋梁,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更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激發了他們主動的探索欲望。
二、強化動手實踐,拓寬探究空間。
《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必須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例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根據原有平移知識來平移鉛筆,從中發現平移與平行關系。再讓學生通過“移一移”“折一折” “畫一畫”“找一找”的實踐活動,經歷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內化平行與平移關系和平行的特點,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活動的探究性和創造性,而且體驗到自已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自已的觀察和探索,自主發現、合理建構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畫法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地講授畫法,而是讓學生在已有基礎上先獨立嘗試,發現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已來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了問題研究的整個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是我的第一次公開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聽取幾位領導和老師的意見,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課堂中沒有注意學生思維的發散。
數學課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重視學生思維的發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是我自己在講,而且整節課的語速太快,沒有關注學生的接收情況,今后我要努力做到在課堂上說話的時候有輕有重。再就是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僅是就課本的知識進行教學,沒有關注學生思維的發散,這對學生的成長以及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是極為不利的。
二、數學的生活化應用的不夠到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講述了平行的概念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一下生活中的平行的現象,而我忽略了這個環節。所以沒有把本節課的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可能會讓學生覺得學習的東西太抽象,應用不到生活實踐中來
平移與平行 篇6
《課標》明確提出要使學生通過“經歷、體驗、探索”等數學活動來學習數學,要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數學知識,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驗這一基本理念呢?以下是本人以《平移與平行》一節為例談談個人的做法。
[創新設計]
片段一:
師:兩條直線放在一起可以有不同的位置關系,你能用兩根小棒擺出不同的位置關系嗎?
生:能
師:請你以小組為單位?茨囊唤M能擺出最多而又不重復的位置關示(學生動手操作。請一組到講臺投影展示)
① ② ③ ④ ⑤
師:你們觀察這幾組直線。它們有什么特征嗎?(學生議論紛紛)
生1:有些交*再一起。
生2:有些沒有交*。
生3:有些斜著交*,有些是十字交*。
師:你們的發現真了不起!通常兩條直線像①、④、⑤那樣交*的,我們都叫這兩條直線“相交”(板書“相交”)
生1:這些直線有些是相交的。
生2:還有些是不相交的的
師:相交的有哪幾組?不相交的呢?第②組會不會相交?
生1:不相交。
生2:因為它們沒有交點,所以不相交。
師:前面我們學習直線時知道直線的什么特征?
生(齊):直線可以無限延長。
生1:哦!我知道了!把第②組直線延長了,它們會相交的。
。▽W生紛紛投以驚訝的表情)
師:請你們用小棒或筆等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看它們到底會不會相交。
(學生動手操作,有的擺小棒,有些畫出來。)
生1:第②組直線延長后可以相交的。
生:對,是可以相交的!
師:你們真了不起!
片段二:
師:我們已經知道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是互相平行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平行的現象,你能找出來或作出來嗎?
。▽W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平行”現象)
生1:黑板上下兩條邊是互相平行的。
生2:課桌相對的兩條邊是互相平行的。
生3:墻壁上下兩條邊也是互相平行的!
生:老師,我能作出平行線!(學生們紛紛投以驚奇的目光)
我把一張紙對折再對折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師:是真的嗎?
。ㄉ鷤円苫罅。)
師:想不想自己證明一下?
生:想。▽W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
師:請你們拿出一張紙,折一折,并想一想,然后商量用什么方法能證明它們是否平行的。
。▽W生動手折紙,并小組討論探索證明方法,學生有的擺,有的畫、有的比,全員參與,學習氣氛活躍。)
生1;它們是互相平行的,因為兩條折痕不相交。
生2:我們把它們延長后也發現它們不能相交的。
師:你們真棒!你們還能在紙上創造出更多與原來的折痕互相平行的線出來嗎?
生(齊):能!
。▽W生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了)
[課后反思]
一、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在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由于學生對平行線已有一些模糊認識的,因此,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擺小棒、動手畫線、延長直線,深刻體會到“平行線”中兩條直線“不相交”這一重要特征,這樣的教學效果能不好嗎?
二、創設多樣的感受與體驗形式。由于這一節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果一味的教師自己“硬塞”給學生知識,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理解和記憶,知識的痕跡就好象水過荷萍一樣。因此,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動眼看一看、找一找等多種形式展示了學生自己對平行線的理解,既全方位地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數學的學習活動,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說理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真正從“要我學”變成 “我要學”,真正體驗了樂學、會學。
<平移與平行>教學設計與反思 來自第一范文網。
平移與平行 篇7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平移與平行》,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的位置關系。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的位置關系。
2、借助實際情景,學生知道平行線的特征。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平行線的特征。
難點:理解“同一平面”的含義。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幻燈設備)水彩筆 長方形紙 方格紙
一、初步感知互相平行
同學們,你們看到過汽車開過后的車輪印嗎?那現在老師帶著大家一起看看,大家愿意嗎?
。ㄕn件出示機靈狗開汽車遇到紅燈停了)
車怎么停了
。ㄗ寣W生知道生活中的安全知識:紅燈停綠燈行)
(車繼續前行)
這是兩條汽車行駛后留下的車輪印,你能說說是怎樣的嗎?
想一想,如果一直像這樣,筆直的往前開,車輪印會怎樣?
。ㄟ@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永遠相等。)
象這樣的兩條線或一組線(永不相交的直線)我們給他們起個名字平行線
板書 :平行線
老師這里有幾條線你看是平行的嗎?(實物投影)
(師用尺子把直線延長,驗證結論)
剛剛我們知道了汽車開過后的車輪印是平行的,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中的格子紙和你手中的筆,把筆在格子紙的線條上平移,看看平移前后的兩根線條是怎樣的?
(這一環節安排在方格紙上平移鉛筆的活動,通過對平移前后圖形的觀察與分析,引出了平行線。)
像車輪的兩條印和鉛筆平移前后的兩條線條我們把他們叫做互相平行。
那怎樣的線才是互相平行呢?
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直線叫做平行線。(板書)
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用到平行線,你還能舉例子說說生活中互相平行的線嗎?
。◤娬{說清楚“兩條邊”“一組”“互相平行”)(體現事物的美)
二、找平行線
老師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一起看一看。
。ㄓ^察書圖:象棋盤,五線譜,房子)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兩組互相平行的線段,并用不同的顏色描出來。
(引導發現:在棋盤中橫著的都是互相平行的,豎著的也是,這兩組斜的也是)
師:小魚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魚圖形中的哪些的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先同桌討論,再匯報)(注意線段的讀法)
三、畫平行線
生活中有了平行線,變得更加美麗了,你會畫平行線嗎?翻開書本自學畫平行線的方法,你可以邊看邊畫。(學生動手畫)
你覺得畫平行線最應該注意什么地方?(三角板的直角板靠緊,按住直尺)
。ㄟ吙偨Y注意點,教師邊在黑板上示范)會畫了嗎?下課后,畫一組平行線。
四、折平行線
師:剛剛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線,接下來我們來繼續學習,F在我們來做個折紙游戲。請同學們在長方形紙上折兩條折痕,然后打開,根據這兩條折痕你發現了什么?(重點交流延長后交*還是平行,再次強調互相平行)
現在請同學們來匯報你們的折紙情況。
師:剛才同學們介紹了折兩條平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驗證它們一定是互相平行的嗎?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平移與平行
。1)你有沒有什么收獲?
。2)你還想了解哪些和線有關的知識呢?
1、通過前面的移一移,找一找,這時的孩子們對平行已建立了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利用自己對平行線的認識,去創造平行線,讓知識在操作、比較中內化,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折一折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這一活動可以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平移與平行 篇8
教學目標:
1、 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具準備:
三角板,直尺,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看一看。
觀察圖中的有很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動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題的一條線段上平移,說一說哪兩條線段是平行的 。2.觀察p17的小魚圖,小魚向哪個方向移動?移動了幾格?那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動三: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1.自己折一折。2.討論:你折的是平行線嗎?3.鼓勵學生討論如何才能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動四:畫一畫。
1.觀察老師如何畫一組平行線。2.自己嘗試著畫一畫。3.相互交流畫平行線的心得。4.展示自己所畫的一組平行線。
[板書設計]:
平移與平行
平移 平行
平移與平行 篇9
內容:北師大版四年數學上冊18――20頁
設計者:黑龍江省黑河市第五小學 李曉明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平行線。
2、我要學會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認識平行線,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具準備:直尺,三角尺,一張長方形的紙,水彩筆,小字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明確學習目標。
師:請同學們來看大屏幕(播放錄像:學校大門徐徐關上):
學校大門徐徐關上了,這扇大門在做什么運動?(板書:平移)
大門的這條邊一開始在這個位置,平移之后,這條邊到了這個位置。這兩條邊的位置具有平行的關系?
。ò鍟浩叫校
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二、指導學習,完成目標。
。ā┩瓿赡繕1。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
(1)移一移,畫一畫
組織學生拿出2根小棒隨意的擺放,讓后用直線畫出兩根小棒的位置。小組交流有多少種畫法。
。2)作品展示,引導分類
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來,貼在黑板上,預計會有如下情況:
讓學生分一分類,并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分?
引導學生在根據相交與否分有兩類:1、3、4、6、7和2、5。
理解1和7延長后相交,體會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3)說一說
讓學生說一說,書上的鉛筆是怎么移的(平移),引導學生體會鉛筆平移前后的兩條線條是互相平行,平行線是一條線平移后得到的。
2、試一試,再次感知平行。
(1)找平行線
找身邊的平行線,有困難的學生可用直尺移一移,再判斷是否平行。
全班交流。
。3)折一折
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折一折,把互相平行的線用相同顏色畫出來。
引導學生理解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4)找一找。
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線。
。ǘ┩瓿赡繕2。
1、畫一畫平行線
。1)小組討論如何畫出一組平行線,小組試著畫出平行線,展示說說這樣畫的依據。
(2)討論這些畫法的優點與缺點。
。3)自學數學書上介紹的方法。
。4)指名說一說,并板演,思考為什么可以這么畫?
。5)自己畫一畫,再畫給同桌看一看。
三、練習鞏固,檢測目標。
1、下面有幾幅圖,找一找,哪些圖畫中的兩條線是平行線?
2、實踐活動
(1)給小字典上的每個頂點標上字母
(2)說說哪些線是平行的,并寫下來(如ab與cd)
。3)全班交流,進一步理解平行線
四、課后總結,拓展目標。
師:這節課你一定會有很多收獲和不足,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在說說你都完成了哪些目標?
作業:下課后,找一找哪些物體上有平行線,和小伙伴們說一說。
平移與平行 篇10
教學目標:
1、 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重點難點:
1 認識平行線,體會平行線的特征,會畫平行線.
2 在一些斜線中尋找平行關系,在立體圖形中尋找平行線.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看一看。
觀察圖中的有很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平移圖形
活動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題的一條線段上平移,說一說哪兩條線段是平行的 。
2.觀察p17的小魚圖,小魚向哪個方向移動?移動了幾格?那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動三: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
1.自己折一折。
2.討論:你折的是平行線嗎?
3.鼓勵學生討論如何才能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動四:畫一畫。
1.觀察老師如何畫一組平行線。
2.自己嘗試著畫一畫。
3.相互交流畫平行線的心得。
4.展示自己所畫的一組平行線。
[板書設計]
平移與平行
平移 平行
平移與平行 篇11
一、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就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的第2課時《平移與平行》。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以及平移與旋轉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也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其他知識奠定基礎。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強了操作活動,學生是在具體的情景中和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行線,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有趣的數學活動。但是四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尚不豐富,本節課又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借助輔助工具(三角板和直尺)進行作圖,因此在畫平行線上有一定難度。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技能: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探究過程,認識平行線,學會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于探究。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會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具、學具:三角板直尺方格紙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創設情境回歸生活,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合作探索,使學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
學法: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通過實踐操作、交流從而感悟概念,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在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依據這一理念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讓學生在準備好的方格紙上畫出小魚向右平移5格的圖形,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平移”,又為學習新知“平行”做好準備,加強了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系。
二、操作活動、感知平行
通過讓學生用鉛筆在方格紙上做平移運動,記錄下運動前后的位置,使學生感知平行線,通過觀察知道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然后讓學生觀察“小魚”平移前后的圖形,找出平行線。在找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時,教師要點撥,斜線平移前后的兩條對應線之間的距離也處處相等,也是平行的。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具體的生活實例,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觀察和體驗中獲取知識,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同時為突破難點“畫平行線”做好準備。
三、聯系生活、感悟平行
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線,拓展對平行線的認識。此環節體現了平行線在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并讓學生感受到了平行線帶來的數學美。讓學生先在教室里找平行線,使學生真切的體驗到平行線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也摸得著,這正是新課程提出的“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過對五線譜、跑道等中平行線的認識,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又隱含著三條、五條直線兩兩平行這一初中幾何學中的理念,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四、動手操作、創造平行
這一教學環節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工具畫平行線。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怎樣才能得到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學生很自然的會想到平移,那么平移要注意什么?(沿同一方向)怎樣才能做到沿同一方向呢?(借助直尺)學生在畫出平行線后要讓學生說出為什么它們是平行的?這樣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利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眼看、嘴說、腦想、手動,在觀察操作中內化了知識,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突破教學難點。
五、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匯報,再一次強化本節課的重難點。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做到把抽象、枯燥的概念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平移與平行 篇12
基礎題1、填空(1)在( )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 ).(2)過直線外一點,可以畫( )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3)對于平行線,一定要在愛( 0范疇內研究。 6、判斷(1)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不相交就平行。( )(2)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拓展練習1、小魚向左移5格,平移前后小魚圖形中的哪些線段是相互平行的? 2、看誰最先發現?數學課上,王老師講完了“平移與平行:,對同學們說:不允許打開數學課本,誰能馬上發現數學書中的平行線?聰明的小朋友,你嫩個一下說出數學書中的平行線嗎?動手實踐!1、畫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能有幾種畫法?2、動手擺一個平行四邊形,說說哪兩條線段是相互平行的?3、舉例說明生活中相互平行的線。4、媽媽把兩根筷子都擺成和第三根筷子平行,看有看這三根筷子有什么關系?
平移與平行 篇1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18—20頁。
教學重點:認識平行線,會利用三角尺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利用三角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鉛筆,長方形紙,水彩筆,正方體或長方體,三角尺。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實物和操作活動,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線的實例。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
3、感受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滲透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孩子們好!今天有很多的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高興嗎?有信心嗎?
2、出示雙杠情景圖,在我們漂亮的操場上有見過這樣的東西嗎?(生:有)
3、師:知道它的名稱是什么嗎?(生:雙杠)
4、現在老師把雙杠上面的兩根杠子畫下來,你們看其實就是我們前面學習的什么線?(生:直線)
5、師:現在你們看看這兩條線之間的寬度一樣嗎?(生:一樣)孩子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我還要考考孩子們的想象力,請你們閉上眼睛,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直線無限延長,穿過了我們的教學樓,穿過了武侯大道,它們能相交嗎?(不能)
揭示課題:有兩條直線,它們之間的寬度一樣,而且延長后又永遠不相交的,像這樣兩條直線,我們就叫它們是平行線。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認識平行線。(板書:認識平行線)
二、感知體驗平行線的特征
師:那么如何去判斷哪些直線是平行線呢?它有什么特點呢?那就要靠孩子們仔細的觀察、思考去尋找答案了。
出示格子圖 移鉛筆
、俑兄卣
請孩子們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鉛筆)現在我將這支鉛筆放在格子圖上,用顏色筆把鉛筆的位置標注出來,然后把鉛筆向右移動3格,看看現在鉛筆位置和原來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向右移動了3格)我們也用顏色筆把鉛筆現在的位置標注出來。剛才這過程其實這就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平移。那我們到底怎樣從平移中得到直線間的平行關系呢?(板書:平移與平行)我們接著來研究。
現在我們在鉛筆原來的位置上找3個點,這個點平移了3格,這個點也平移了3格,那么這個點呢?(師分別指著3個點),也就是這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怎么樣?(一樣、相等)寬度一樣,我們換個詞就說它們的距離相等。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把它們向上或向下延長,會相交嗎?(不會)。所以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而且永不相交,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一條直線能不能說平行呢?(生:不能)
②感知一組平行線
兩條直線能互相平行,那么3條、4條或更多直線能不能互相平行呢?現在我們再來移一移鉛筆。那我們把鉛筆再向右平移兩格(教師操作:把鉛筆放在第二根線上移動,并用顏色筆標注出來)。它和第二條線相隔了幾格?(2格)每個點都相差了2格就說明這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相等。延長后會相交嗎?那說明它們是互相平行的。
我們再來看看第三條直線和第一條直線相隔了幾格?(5格)它們是互相平行的嗎?為什么?(距離相等、永不相交)
歸納:第一條直線既和第二條直線平行,又和第三條直線平行,就說明這三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我們就把它們稱為一組平行線。
、鄹兄叫芯與直線的長短無關
其實我們要判斷平行線,首先看看是否是直線,然后看他們之間的距離是否相等,如果它們的距離相等了,也就是永遠不會相交了,這就是平行線的3個特征。
剛才我們移動鉛筆畫出來的直線是一樣長的。如果我們畫出來的直線不一樣長又能否平行呢?我們再來移一移鉛筆,(拿出準備好的半截鉛筆,移動鉛筆時故意弄斷。)向右移動2格后用顏色筆標注出來。現在我們來看這條線能否和其它的直線平行呢?首先我們來看它是不是直線?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嗎?這兩條直線會相交嗎?既然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了,說明它也是和它們互相平行的。換句話說:兩條直線或幾條直線是否平行與直線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沒有)
、芨兄煌较虻钠叫芯
剛才我們看到的平行線都是什么方向的?(豎著的)如果我們把鉛筆換個方向去平移呢?想一想它移動后位置上的直線與原來位置的直線是否平行?(師演示水平方向向上移動。)再往下移動呢?那這組直線平行嗎?
如果把鉛筆再換個方向呢?(師演示向右傾斜移動和向左傾斜移動)
小結:你們看,它們不管在哪個方向,只要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它們就互相平行。也就是說:同一個方向任意幾條距離相等的直線,它們都是互相平行的。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第1題
①孩子們會找平行線了嗎?那我們就來試一試。請打開書第18頁刊第1題。請仔細閱讀后找出這幅圖中有幾組平行線,并用不同的顏色描出來。
、谡故窘涣鳌
2、試一試第2題
出示小魚圖
、傥覀円郧皩W習過平移,仔細觀察小魚平移了幾格,平移前后小魚圖形中哪些線是互相平行的?(學生指出來。)
②再請孩子們看小魚眼睛移動前和移動后是否平行呢?(不平行)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是直線,而平行線的前提是必須是直線,而眼睛是曲線,所以它們不是平行線。)
3、折一折
①剛才我們認識了平行線,也知道了它的特征,你想親自來折一折平行線嗎?那請動手吧!折好后請你用水彩筆描出來。
、谡故窘涣。
4、說一說
、傧旅嫖乙伎寄銈兊挠^察力,在我們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線?
生尋找匯報。
師:請問為什么我們教室里有這么多平行線呢?(主要是使我們的生活更規范)
、谖覀冊賮砜匆豢磿19頁。
說一說哪些是平行線。
四、畫平行線
①雖然我們認識了平行線,但是想把它畫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沒有關系,有老師在,你就不用怕了。先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師演示畫的過程)歸納出畫平行線的要領:1、定 2、靠 3、移 4 畫。
、趯W生動手畫,師巡視對學困生作輔導。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平行線,說一說平行線有什么特征?怎樣畫平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