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課標本)
生:我想對伐木人說: “你們只為了自己的利益,雖然你們只砍了一棵大樹,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你們迫壞了一段多么真誠的友誼啊!希望你們以后再不要這樣。”
師:對伐牧人有這樣的話,其實我知道你們可能還想說另外的,不光光是破壞了友誼是吧?
生: 我想對伐木人說: “伐木人,你們是否知道,樹對我們人類有很大的幫助.就想下雨天可以避雨,比如說太陽大了可以遮蓋陽光,他對人類有多么大的幫助啊.”
師:僅僅是這些嗎?我知道你們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舉出上百條樹與人類的關系是嗎?其實我剛才已經注意到了,我們的同學在關注我們的環保問題了。非常好!還有對作者說的有嗎?
生:我想對樹根說: “大樹走了,你不要過于傷心.它也不愿意看到我們傷心的。”
師:好,這是你想安慰樹根呢!你再說,最后一個機會給你,好嗎?
生:我想對小鳥說: “小鳥你不要過于傷心,你的朋友樹永遠在你身邊.”
師:真好,不錯.(笑)你舉了那么多次手,我真的不忍心,再讓你說一次!
生:我想對作者說: “你為什么要寫這么悲慘的結局.不能寫稍微……”(大家笑了)
師:你實在不忍心看到這么悲慘的結局是嗎?你真是個感情豐富的孩子呀!同學們,剛才盛老師聽到了你們那么真誠,肺腑的話。這節課呀,咱們通過老師和同學們,同學和同學,我們一起和課文進行多次的交流,對話,讓我們一起真正的走進了課文是嗎?
師:難得的是,剛才還有的人和伐木人說話,小鳥說話,和大樹說話,還對作者說話.學完了課文之后,盛老師也是感慨萬千,我在想啊。咱們這個世界上,人啊,樹啊,鳥啊,這些萬事萬物都真正的交流對話,那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么美好啊!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愿望想法呀?
生:(大聲)有!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設計意圖]
一堂課的呈現決定了一個老師一個階段的教學思考即(理念)。當一個教師在上面呈現其教學時,下面教師坐在下面聽、記、想,這個過程,我們中聽課,也叫看課,我覺得更恰當的說法應是感受課。調動了我們所有的感覺器官去跟課、交流、對話。跟臺上的師生交流、對話、(對話包括情感的、思維的、精神的等)哪怕是課堂中帶有一定的情緒色彩的小插曲,也有我們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體會。
所以,我們說,聽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我們那么多師生在一起交流互動的過程。
《新課標》中有這么一段話“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怎么把這個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實踐中?我重點促進師生、自我、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努力構建生命的、詩意的課堂,使我們的學生能真正在語文課中詩意地棲居,從而來享受我們的語文課。
(一)、師生對話——在人際中詩意棲居
要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關系,就要把師生的教學活動當作不可剝離、相互鎖定的有機整體,它不是“學”圍繞著“教”或“教”圍繞著“學”的。天體運行中行星與衛星式的關系,也不是“一方面”與“另一方面”的平面構成關系,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系是教學過程創造主體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系,這種關系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
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教師不僅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他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伙伴,是組織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更是學生生命潛能的激勵者,是學生資源的開掘者。要真正的把學生看作一個活生生的學習主體,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看作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共同享受的過程。當我們用這樣的理念去調整我們的師生關系的時候,會發現,課堂的人際變得和諧,空氣自由了,學生的心靈放松了,情感釋放了,思維活躍了,想象放飛了,生命的課堂構成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將不復存在,文本的意義和生命的存在不再分割。師生一起在人際中詩意地棲居,共同享受我們的教學過程。